《巴铁》六年前被拒,之后又是如何重新包装上线的?
巴铁,6年前被称为“立体快巴”,是宋有洲发明的,但中国专利信息查询网站上没有这个专利名称。据宋有江(据说是宋有洲的弟弟)介绍,巴铁科技项目的专利名称是“宽体高架电车”。然后,我发现:
2009年5月,申请人为中联运(北京)立体快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请类型为发明专利,案件状态为:驳回。为了理解顺畅,我们先来学习一些专利知识。
有三种常见的专利类型:
第一种是发明专利:需要经过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两步,技术含量最高,审查周期2-3年;
第二种是实用新型专利:只需要初步审查,技术含量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发明,几个月就能审查完毕;
第三种是外观设计专利:顾名思义,主要是关于外观的改变。
发明专利的驳回无效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审查过程中,因其存在实质性缺陷且缺乏授权条件而作出不授予专利权的决定。(参照专利法实施细则)
也就是说,宋有洲的“立体快递巴士”申请发明专利失败。
根据百度对宋有洲的介绍,宋有洲拥有50多项专利(360词条显示200多项介绍)。在“中国专利信息查询”系统查询后,宋有洲署名的“发明专利”有7项,其中目前有效的只有2项;此外,还有4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记录在案,如空气过滤门窗、医用或防护性过滤口罩、便携式微米颗粒防护头盔和过滤式过滤微米颗粒防护头罩。
虽然宋有洲发明了口罩和防护头盔,但我非常怀疑他能发明尖端科技。
随着巴铁事件的发酵,宋有洲接触到的只有小学文化。宋有洲接受采访时说:“作为巴铁的发明者,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具体的技术和研发都是各个领域的专有人才和团队在做,而不是我一个人。所以,质疑我的学历和我自己是没有意义的。”
不管宋有洲怎么说,最后巴铁的专利还是没有通过,但是根据当时的申请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巴铁的技术是什么。
说真的,这真的不是龙门吊吗?
一毛钱也一样。
可能“动力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都无法在图中显示出来。旁边的专利介绍里“电力系统是通过连接导线和外部电源线连接的”,我怎么觉得这是被我们淘汰的有轨电车的运营模式?
这个“技术”最大的亮点是对车辆结构的介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大车下面可以坐小车”。
在“宽体高架有轨电车”专利送审过程中,宋有洲也没闲着,他去了上海。他想找权威机构认证,以增加自己“新技术”的说服力。
2009年,他找到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研究所的张建武教授,请他对自己的“立体快速公交”项目进行评估。张教授接手,于凡和两位教授分别演示了车辆和基础设施。2010发布结果:从车辆本身来看,立体快巴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基本可行”。
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张建武表示:“基本可行性有很多前提条件。比如要保证巴铁的16电动轮骨同步运转。”换句话说,当时“立体快巴”的技术并不完善。
当时还邀请了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所的沈刚教授。在他看来,这仅仅是“为了创新而鬼混和创新”。并表示整改后快车仍可运行,但只是作为观光车,放在景点更新颖有趣。不可能是适合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
然而,就连这份水到渠成的可行性报告,后来也差点被否决。当宋有洲拿着这份报告多次证明自己的“新技术”时,上海交大表示,我们学校不承认这只是部分教授的个人行为。
好吧,先不说他有没有像传言的那样花钱,2010把“立体快巴”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美国人是来火上浇油的。
2010年,“立体快递巴士”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10年50大最佳发明”,策划人是奥斯丁·拉姆济。美国人总是很有品位!美国人可能只是看了一篇无足轻重的文章,但大洋彼岸的新闻媒体却是热血沸腾。“中国自主研究”、“民间科学”、“不再拥挤”的标签和现在的差不多。
之所以受到美国的关注,是因为2010年7月,宋有洲在yomi乘坐立体快车去参加央视主持人王利芬的一个节目。这种引人注目的交通工具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后来参加13北京科技博览会,说要在北京门头沟建设189 km立体快速公交轨道。
显然,这个计划被无限期搁置了。
像这一次,在一系列问题被抛出来之后,比如怎么拐弯,怎么高空过桥,因为公交车太重怎么载客,红绿灯,车下的车怎么转弯等等,我们发现这些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快速公交是YY的产物,他是一个不懂工程的理想主义者。
宋有洲的计划和他的快车被束之高阁,原本打算大干一场的深圳华士未来停车设备有限公司(宋有洲为法人代表)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质疑中,随后公司被注销。
巴铁出生了,然后我觉得有点熟悉...
巴铁?搞什么鬼?是“公交高铁”。
“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还在《时代》杂志上发表过,比美国技术先进。据说马上就要上路了。”媒体是这么说的。所以群众被忽悠了。
2016年5月的一天,“巴铁”突然在媒体上爆了。而且连续爆发。在5月19第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携“巴铁”项目亮相博览会。
这一次,主角换成了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注册法定代表人为朱红斌)事实上的董事长白志明。
这个所谓的“巴铁”也是白写的。在一次演讲中,他提到:
“巴铁”这个名字是我起的。为什么叫巴铁?这是一个将城市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相结合的项目。新的城市轨道交通符合国家新的产业政策。一个是电动车,一个是轨道交通。
另外,我们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金融,因为金融是为实体服务的,所以直接扎根实体经济,然后寻找好的项目。我们是去年发现这个项目的,到今年7月底,秦皇岛第一辆车上路了,是***10个月。非常快,从来没有。"
回过头来再看这段话,会发现有两个问题:他说的“我们”做过财务,显然这个“我们”不是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为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2065438+2005+2005年2月23日注册成立的,成立后只有一次对外投资,就是投资5000万成立秦皇岛北戴河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月30日成立),没有任何财务背景。
那么这个“我们”还有另一种可能。
巴铁背后的运营公司北京华赢凯来是一家金融机构,旗下有很多金融平台。如果你在工商网上查一下华赢凯来,会发现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不是白志明,而是一个叫白丹青的人。都姓白有关系吗?
有趣的是,所有的信息都指向一点。这个出现在注册信息中的“白丹青”,就是新闻中频繁出现的“白志明”。他的兄弟白志刚也是该公司的高管。据说他被称为“丹青”,因为他的祖父是画家,所以给他起了这个名字。后来我改了名字。
你为什么要改名?这是个人自由。但是,为什么改名后还保留了原来的名字,却一直用两个名字?
是不是因为身份证上的原名是“白丹青”,所以所有人注册都用白丹青,但公开露面却喜欢用白志明?
那很好。无论如何,也说明巴铁和华赢凯来的老板是同一个人。而不是巴铁所否认的:白志明只是巴铁的股东,巴铁与华映凯莱没有其他关系。
白志明还自称为“巴铁之父”。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请参考上面白说的)。白说,他们是去年“发现”这个项目的。这个项目不错。电动车+轨道交通,国家重视的新技术都包括在内。然后,他大胆地提前计划,在今年7月让第一辆汽车上路。
但这么大的项目,从“发现”到“运营”只需要半年时间吗?而且秦皇岛巴铁公司是2016年6月30日注册成立的。这个项目不需要时间开发吗?
这是什么计划?“从无到有”只需要一个月。这是一个“包”!
名字改了:从“立体快巴”改成了“巴铁”。
代言人变了:从“宋有洲”变成了“白志明”。
也许不是“宋有洲”,而是“宋有洲”。
他们似乎是想让巴铁不要和当年“立体快巴”这个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告吹的项目扯上关系。
之后就是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和微信朋友圈报道,简直就是“商业营销”。而且,在搜索引擎中键入关键词“航空快递/2010”,也查不到2010的消息。我不禁怀疑是不是被抹掉了(如果我的方法有问题,请指出来)。
“巴铁”这个名字很好,但是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我发现这个新术语背后的模型似乎很熟悉...
人们很快发现什么都没变,还是一样的数字和口号,还是一样的车型,但这次是真的要上路了。然后,我白找了一个保全面子的合作伙伴“金创集团”。我打算一个月后在秦皇岛建立这个美丽的模型。
一个月,模型就造好了。
据巴铁科技介绍,本次测试车辆主要调试项目为“行走”、“停止”、“空调”、“LED灯”。
观众:嗯,它一定是在地面上测试铁路系统的运作。虽然和地铁一样,但是应该会有新的技术。
现实情况是:16实心橡胶轮胎。(纳尼?这不是轮子吗?)
还有水泥通道,车体100多吨,速度慢。
尼玛,辣眼睛。行走和停止都是用轮胎完成的,控制台连接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它以极慢的速度走了不到300米。这个实验意味着什么?
还有空调和LED灯。据说那天没开空调,是LED灯,所以我呵呵。
接下来是华赢凯来5月份发行的“巴铁基金”系列。如果发行(华赢凯来否认),白志明的华赢凯来作为P2P平台向白志明的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融资,白志明的中国建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香港注册)作为担保。
自保,改名,金蝉会壳。集资违法吗?估计你还能再讲5000字,所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