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有什么区别?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区别在于法律性质不同、保护措施不同、法律救济方式不同、侧重点不同。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直接、迅速、有力,申请注册程序简单。但如果采用司法保护,比如侵犯知识产权后,诉讼期可能会更长。

1.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

虽然行政保护也可以通过权利人的申请启动,但它更多的是基于行政权力主动采取的措施;司法保护一般由权利人根据诉讼法的规定向司法机关寻求法律救济而启动,遵循“不起诉,不关注”的原则。

(2)公平与效率各有侧重。

行政保护效率更高,措施更直接、迅速、有力,程序相对简单;司法保护的目标是公正与效益的统一,程序完善,但诉讼周期相对较长。

(3)防护措施不同。

行政保护措施主要包括责令停止侵害、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赔偿数额的行政调解。司法保护包括知识产权的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使侵权和违法主体承担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行政责任的形式包括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和履行法定职责,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拘役、有期徒刑、罚金等。

后续救济的机会不同。

如果权利人经过行政救济后仍不满意,还可以寻求司法保护,即知识产权纠纷的行政解决不排除司法解决的后续救济机会。权利人也可以直接寻求司法保护,但司法保护是最终的救济方式,不能因为对司法保护不满而寻求行政保护。

2.知识产权的范围是什么?

1)文学、艺术、科学作品;

2)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和唱片及广播节目;

3)人类活动各领域的发明;

4)科学发现;

5)工业产品设计;

6)商标、服务标志和企业名称及标志;

7)停止不正当竞争;

8)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的智力创造活动产生的所有其他权利..

保护知识产权可以保证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前,中国对知识产权采取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双重保护。在行政保护的情况下,最好是根据知识产权的种类,比如商标权,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司法保护主要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