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郑因帮助儿子写作文并亲自教育儿子而获得0分。他成功了吗?
当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郑看到儿子因为作业太多很着急,就帮他写作文。在郑这个童话大王眼里,这篇作文可谓是信手拈来,却万万没想到老师给了一个0,这让郑很郁闷。六年级毕业后,实在适应不了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于是郑决定带儿子回家自学。
郑是中国的童话大王。学生时代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却因为一篇作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了》被开除。后来他的父亲在辅导他,最后他因为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中国的童话之王。历史与何曾相似。可能是因为郑自己请蛇女的经历,他才下决心在家教育儿子。
郑为他编写了一些有趣的教科书。为了营造一个没有升学压力,没有考试排名,没有邪恶和打架,只有舒克和贝塔陪伴的童年,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用写童话的方式给儿子编教材,编了10册教材。比如中国刑法中的419个罪名,被编成了419个童话。每天下午有三节课。晚上爸爸会带他去河边散步,和他讨论电视上或者书上的各种话题。郑也是发明的?逆向考试法?就是儿子学完一章后,会补一张卷子,就这一章的内容考他爸爸。只要儿子能让父亲考试不及格,儿子就及格了。
三年后,郑亚旗完成了他在中学的六年课程,从此特殊?学校?毕业了。在18岁时,郑按约定直接将儿子推向社会,让他自食其力。当时只有小学六年级文凭的郑亚旗,因为学历问题,找工作碰壁了。最终,他选择在一家超市搬鸡蛋,五毛钱一盒。当时开着18岁生日礼物奥迪A6在超市上班三个月。
后来他得知某报社要网络技术人员,就去应聘了。人们仍然不喜欢他的低学历,但他在电脑前用一次精彩的操作赢得了工作机会。因为技术过硬,工作努力,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网络技术部总监。
随后,他们父子* * *创建了《郑胡说八道》专栏,但只记录了七期。因为意见不合,他们不欢而散。2004年,郑去参加一个活动,一个三十多岁的早期读者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能给我儿子买皮皮鲁,陆西西,舒克,贝塔的绘本,如果我们父子俩能一起欣赏同一个童话人物就太好了。读者的话感动了郑,他决定按照读者的想法创作一个新的童话。
于是,郑给儿子打电话,请他一起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2005年,郑亚旗创办了《皮皮鲁》杂志,并重新策划了《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丛书。2007年开办皮皮鲁讲堂,担任校长,与父亲郑共同担任授课老师,授课近2000课时;郑亚旗摄影工作室创办于2008年,曾多次前往非洲、太平洋、印度洋等地拍摄野生动物,出版了摄影集《非洲》,并于2011出版了最新个人摄影集《郑亚旗摄影》;2010创办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任CEO。
就这样,只有小学六年级学历的郑亚旗,成功地将父亲的知识产权经营成了一个营收过亿的文化品牌,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虽然成了成功,但显然郑的做法只适用于单个案例,并不值得完全模仿,因为我们并没有童话大王郑那样的父亲(地位和财富)。可以说的成功在很多人身上是无法复制的,我们只能学习一些有益的教育理念(郑认为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才适合他们),类似于对儿子的教育,但一定不能完全照搬他们的做法,否则会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