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其他概况
R&D的责任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展新业务和新产品的研发,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业务和产品;制定通信相关技术发展战略,开展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的实验室测试和网络运行验证,制定企业技术体系和标准,引导和推动通信新技术发展。
R&D能力
旗下有北京研究院、广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建成了一批技术一流的专业实验室和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现已成为一个专业、先进、网络化的技术实验室,包括光传输网络、接入、网络交换、数据多媒体、网络安全、无线等重点实验室。同时,根据现网需求,还组建了各专业网络的配套软件评测中心和运维支撑中心。
研发重点
积极开展网络智能化、软交换、第三代移动通信、宽带接入、智能光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下一代互联网、宽带电视等重大战略技术研究,加强各类新业务和增值业务开发,全力支持中国电信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2008年,中国电信加快了海外市场扩张的步伐。为支持美国公司积极拓展美国市场,扩大业务发展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2008年向美国公司新增投资2000万美元,投资总额4304万美元。美国公司在获得新的投资后,加大了在美国的网络建设,建设了西雅图节点,升级扩建了骨干传输网络,在西雅图设立了新的销售代表,并提出了在巴西设立分公司的建议,得到了集团公司的批准。2008年,香港公司建立了日本和台湾省合作节点,并在台湾省和越南设立了新的销售代理。欧洲公司在阿联酋设立了一个新的代表处和一个新的ChinaNet法兰克福节点。
中国电信形成了以美国公司、香港公司、欧洲公司为主体的海外拓展格局,分别负责美洲、亚洲、大洋洲、欧洲、中东、非洲的海外市场拓展。海外公司业务结构合理,客户增长快,客户质量高,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在全球超过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营销网点,专注于为跨国客户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种通讯和信息服务。
2008年,中国电信继续在海外开拓新业务,输出运营咨询服务。积极参与安哥拉Movicel公司运营管理项目;推动上海电信与中兴通讯合作参与摩洛哥WANA公司运维外包项目,并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随着海外扩张的不断扩大和中国电信在国际电信市场地位的不断提升,其在海外市场和客户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电信已与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69家公司建立了双边语音直通电路。其业务合作伙伴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和港澳台地区,可向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电话语音服务。提供的语音服务类型包括IDD、ISDN、HCD、ITFS、UIFS、VPN、电话卡等。
中国电信已与全球85家境外运营商开展互联网合作,与境外运营商的互联带宽达到339G。CHINANET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顶尖的互联网。
中国电信已与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42家运营商开展数据合作,提供全球数据业务,包括IPLC、FR、ATM、IPVPN及相应的增值业务。
中国电信进一步加强了数据业务的对外合作,吸引了更多的海外运营商选择中国电信的网络为其跨国客户进行全球组网。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电信直接服务“走出去”中资企业和商人的能力。
2008年,中国电信顺利承接了与中国联通原21c网络运营商和服务商的漫游合作关系,成功实现了C网国际漫游的平稳过渡。在现有CDMA国际漫游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C网新的漫游合作伙伴和服务范围,通过CtoC和CtoG实现全球无缝漫游服务。中国电信拥有18套地面光缆系统和4套国际海底光缆系统,覆盖全球各个方向,全球各个方向的国际传输网络出口容量达到625G。海底电缆登陆站有两个,崇明站和汕头站。亚太地区三大海缆SEA-ME-WE3、中美光缆、亚太二号海缆都在这两个站点落地,而2008年投产的TPE海缆在崇明站落地。
2008年,国际网络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电信跨太平洋直通光缆系统(TPE)启动并投入运营。首批中美直达12.5G电路成功开通,使中国电信在北美的传输带宽由现有的150G提升至235G。在欧洲,中俄2号光缆30G系统于2008年底成功投产。2008年,完成越南与VTI、越南与EVN的系统扩容工程,启动与老挝的ETL系统扩容工程和与LTC的第二条光缆路由建设工程;2006 -2008年完成与Mobicom、铁通的光缆对接,对蒙古系统容量达到15G,网络规模遥遥领先国内其他运营商。与和记黄埔合作的广深港西部通道传输项目8月投产,内地与香港之间新增西部通道第三条线路,该线路仅中国电信拥有。
中国电信还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开展广泛合作,建设了一批跨境地面光缆系统,如新中俄光缆(TEA)、中越光缆、中缅光缆、中老光缆、中哈光缆、中俄、中蒙、中印光缆、内地-香港、内地-澳门、连接欧亚大陆的TAE光缆、连接东南亚的CSC光缆等。中国电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与“湄公河信息高速公路”和“上海合作组织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大力拓展中转业务,巩固亚太地区通信中转中心地位。中国电信已成为世界各国运营商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运营商沟通的门户,是连接欧洲、亚洲、大洋洲等五大洲的桥梁。
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总出口带宽411G,对外互联带宽339G,CN2国际出口传输带宽达到21G。中国电信积极参与国际电信技术、业务、服务等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积极参与国际电联等专业标准组织的活动,不断加强国际多边合作。
中国电信高度重视前瞻性技术的跟踪和研究,加强移动技术、业务和网络的研究和测试,加强IPTV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的研究,密切关注VoIP和即时通信的发展,跟踪技术趋势,研究运营模式和发展策略,开展下一代网络(NGN)技术业务测试和新产品开发, 以及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有利于固网移动统一IMS网络的适时引入和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008年,中国电信积极参与了ITU-T NGNGGSI的三次会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下一个研究周期,中国电信将牵头制定四项新的提案草案:NGN多媒体呼叫中心(MCC)需求、IP Centrex业务信令需求、NGN协议监控和NGN语音业务监控。同时,在ITU的工作重点已经确立,这保证了在下一个研究时期NGN相关工作领域的主导地位,也体现了中国电信在ITU标准体系中的需求。
在FG IPTV方面,2008年,中国电信积极参加了ITU-T IPTV GSI五次大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并跟进了本次大会中关于IPTV中间件等课题的研究。未来,中国电信在ITU的IPTV标准化工作中,将主要开展IPTV终端、中间件、业务导航等方面的工作,并确立领先地位。国际电信联盟(ITU-T、ITU-R、ITU-D)
太平洋电信组织
亚太网络信息中心
太平洋印度洋电路恢复委员会(PIRC)
光学互联网论坛(OIF)
开放移动联盟(OMA)
电信行业优质供应商领袖论坛(QuEST)
世界电信管理论坛(TMF)
固定移动融合联盟(FMCA)
城域以太网论坛(MEF)
宽带服务论坛(DSL)
国际海底电缆保护委员会(ICPC)
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
多协议标签交换和帧中继论坛联盟(MFA)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宽带无线接入论坛(WiMax)
全业务接入网络组织(FSAN)
CDG (CDMA发展组织)
微蜂窝技术论坛(Femto)
ANSI-41标准技术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