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哪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依然艰难曲折,需求动力减弱与成本推动同在,中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第一,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趋势仍将持续,主要经济体总需求依然疲软,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国加强了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全球贸易面临较大下行风险。二是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回落3.9个百分点,制造业平均采购经理指数(PMI)比历史平均水平低2.1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整体增速放缓。虽然近期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升,但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必须做好长期困难的准备。第三,三大需求动力减弱。投资率没有继续提高的空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进出口增速有所下降。四是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企业效益持续下降,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减弱,企业转型创新发展受到技术、人才、机制等因素制约。
第二,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暴露出更多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在工业领域,中国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价竞争较为严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中国产能利用率比国际通常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二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新兴产业引领作用不强。三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基础不稳,第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高,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不强。
第三,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够牢固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任务艰巨。现代农业建设的资源环境约束将长期存在并日益强化。农业生产经营将进入明显的成本上升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将成为日益突出的矛盾。农业的副业化、农民的兼职化、农村的老龄化、村庄的空心化将日益明显,农业的自然风险将显著增加。第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农产品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一些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随着人口增长、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产品工业和能源用途扩大,全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农产品需求将呈现长期增长趋势,基本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压力不断加大。三是农民增收基础十分薄弱。农民家庭经营生产成本上升,农民创业和扩大生产面临困难,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仍面临诸多障碍。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滞后。已投资的农村基础设施存在建设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等问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与城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四是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一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2012以来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降。财政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公共收入比上年增长12.8%,比上年增长24%。8%低了12个百分点。二是政府刚性支出增加。2012年,全国公共支出比上年增长15.1%。虽然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回落,但民生等重点支出仍得到有效保障。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后,未来几年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速可能会放缓。但财政支出尤其是民生领域的支出更具刚性,未来对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改革的支持力度会加大,因此未来几年财政收支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此外,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债务沉重。一些地方特别是市县政府债务沉重,偿债压力大,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动词 (verb的缩写)民生面临诸多挑战。
教育领域存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比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应试教育”倾向、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高考改革等问题,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就业形势越来越复杂。随着经济中速增长成为常态,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将更加艰巨。一些地区和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以高校毕业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的青年实现就业仍然非常困难。收入分配领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居民收入比重下降趋势,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有待优化。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仍不平衡,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严重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仍然较大,矛盾更加突出;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大部分空账,社保基金长期结余和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加大;医疗卫生事业面临新的问题,总体发展水平与人民健康需求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总体上看,卫生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仍然严重短缺,城乡卫生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薄弱,看病难、看病贵。
6.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很多。
一是市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仍然不足;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环保收费机制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实施体系还不完善。第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有待改善。一些地方对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重视不够。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企业税费负担仍然较重。“玻璃门”和“弹簧门”阻碍了非公有制经济准入政策的实施。第三,财税体制改革需要加快。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有待提高,税收结构不尽合理,民生和公共服务支出偏低。
七、政府改革和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中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和完善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有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在一些领域存在“缺位”和“越位”行为,特别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缺乏,社会管理薄弱。公共和社会资源向各级政府过度集中。第二,政府效率有待提高。各级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分离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依然突出。事业单位改革进展缓慢,改革步伐相对滞后。三是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由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消极或腐败现象,以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案件,影响恶劣。此外,在依法行政、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行政效率、行政成本控制、政风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