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国学前教育的简单思考
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学术访问期间,我住在湖边的一间公寓里。离公寓不远,有一个小沙坪,里面有一些设施,供孩子们玩耍。每次路过这个地方,总会看到三四个孩子在沙坪玩耍。一位女士站在她旁边,盯着孩子们。即使孩子身上都是沙子,衣服上都是沙子,她也没有干涉。另一位同行的中国同事不禁感叹:“老阳,你看这些孩子脸上的阳光,这在国内孩子的脸上几乎见不到”。对此我也有同感。我女儿在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上学。她虽然只有8岁,但说话和脸上的表情和成年人没有太大区别。
郑伟老师:阳光脸的孩子得到的是无条件的爱。面部表情与成人相似的孩子得到的是有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爱。说得好听点,中国很多父母根本不爱孩子。他们爱自己。他们为了自己的面子努力教育孩子。他们教育孩子是为了发泄来自社会的压力和不安全感。他们把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完成父母未能完成的目标。)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常常坐在咖啡馆的凉棚下,观察草坪上的德国人。一些人在打排球、网球、羽毛球,一些人在踢足球。有些人在草地上铺上布,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我不知道他们是在聊天还是在享受阳光,而其他人正在烧烤。有一个场景至今难忘:离我不远处有一家人在踢足球:老公,老婆,大男孩,小男孩(大概四五岁)。这四个人分两组:一组是老公和小男孩,一组是老婆和大男孩。虽然分成了两对,但其实是丈夫和两个男孩在玩,妻子只是在一边踢了一脚,没有比赛,但眼睛始终没有离开丈夫和两个孩子。父亲把球传给小儿子,大儿子去抢。父亲担心踢到大儿子,所以动作很轻,有时还故意出错让大儿子抢球。小儿子很勇敢,但是技术不好。当他看到他的弟弟在跑时,他把球传给了远处的父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玩起来精神饱满,脸上的表情可以用阳光来形容。
出于好奇,我走过去和那家人聊天。男的告诉我,两个孩子都在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去玩。我问:“你周末不是带孩子去上各种课吗?”那人一脸疑惑的看着我:“你上什么课?”我说:“比如舞蹈、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等。,我女儿在幼儿园学了除奥数以外的几乎所有课程。”男子回答:“我们这里禁止学前教育,不允许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
(郑伟老师:讲真,我做梦国家有明确法律规定学前教育不允许传授专业知识,不允许社会力量开设任何学前教育内容。我们不能给孩子12年的快乐童年,但我们也可以给孩子6年的快乐童年。最让我困扰的是,中国大部分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对那些学前没有获得专业知识的孩子是不公平的。)
本来以为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发现小学的孩子是学不到额外的课程的,即使孩子的智商超过了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道:“我儿子今年7岁。我问学校老师我能不能额外教他点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在家里就学会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反对说,‘你应该让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周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出示了孩子的高智商证明,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好像我是外星人一样。”老师进一步解释说,孩子的智力过度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要给大脑留有想象的空间。知识太多会把孩子的大脑变成电脑的硬盘。这样下去,孩子的大脑会逐渐变成一个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
(郑伟老师:想想70年代和80年代初中国上小学的孩子。他们没有接受学前教育,也没有课外辅导。有一个学前班是为了过渡,但是很多孩子没有去学前班,因为1-2年级的老师都充满了善意和耐心,给了他们很多时间去适应小学。那时候中国的基础教育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那时候教育就是“学”。短短二三十年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人品不好不是问题,学习不好才是大问题”。其实不是我们做不好教育,而是整个社会转型期的急功近利造就了中国教育的“功利心”。教育是一种“功利心”,会远离教育的本质“爱”。怎么会有好的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我发现社会转型期的种种问题,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不可撼动的。为了孩子,只有一条路“家长要真正懂教育”,这对中国的家长不公平,但却是转型期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一直说,中国的父母真的不容易!)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太理解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特意咨询了德国的教育工作者,他们让我去找基本法。打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基本法(宪法)。让我大吃一惊。第7条第6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Vorschule。
(郑伟老师:“我还是不太理解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这句话说明了中国有多少家长对教育的无知。)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什么这么规定,只好再次咨询相关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之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我以为只有德国有这么奇怪的规定。后来我查了一下欧洲相关国家的情况,发现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基本是一样的。比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禁幼儿园教孩子学习写字、阅读、计算。幼儿园教育是免费的。
与德国等欧洲国家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就基本学完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是扎实的,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被破坏了,导致孩子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主动思考的习惯。让我们看看不可思议的中国:国学、语文、数学、舞蹈、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等等。中国有些孩子还没进小学,就已经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水平。语文,简单的数学,唐诗宋词能背几十首甚至上百首,但这样的教育培养不出一个杰出的人才,更别说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了。
(郑伟老师:是学术界众所周知的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孩子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知识”和“天赋”,而是孩子非智力因素的水平。但是,让孩子在小学和幼儿园获得天赋和知识,是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破坏。其实一直让我困惑的是,中国的父母都不懂这个简单的道理。这么多教育专家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这是种族问题吗?恐怕没那么简单。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鉴。同时希望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不要沾沾自喜,因为他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其实已经毁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
(郑伟老师:我不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但我相信中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在“急功近利”的转型期,对于无法改变教育系统现状的情况,应该如何积极应对?这是每个父母都面临的问题,包括我自己,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其实孩子不怕累,不怕苦,不怕不被理解。我知道这对中国的父母不公平,但我们能怎么办呢?我也是一个家长,一个懂一些教育的家长,这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为了我的孩子,我准备这么做。)
本文知识产权归爱与幸福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