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如何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什么是科学思想?当然,现在很难定义,但我们可以大致说,科学思维是科学家共有的价值观。我们简称为科学价值观,再缩写的话就叫科学观念,实现这个观念是一种勇气。这个勇气呢?姑且称之为科学精神吧。然后,有三个概念: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
也就是说,科学精神不仅有这个概念,而且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所以它揭示了一个民族或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心理。所以总的来说,我们把科学精神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个叫探索精神。科学始于好奇。“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数不胜数。”首先是好奇:人为什么会出生?猫是天生的猫?狗是天生的狗?好奇心,所以人的好奇心是科学诞生的第一推动力。所以我们常说,教育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带着这个好奇心,就是去探究为什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前我们讲过金木的火、水、土,所以没有进一步讨论。然后现代科学发现了金木的火、水、土,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而分子和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最基本的电子,基本电子由更多的基本电子组成。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三对夸克,那么夸克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科学家仍在探索。如果不明白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就不会有现在的化学工业,所以科学精神首先表现为探索。
第二种叫做实证主义。科学源于事实,成为思考。一个是现实,一个是证明。我们需要多次重复事实才能找到规律,但还是需要思考。比如哥白尼第一次提出日心说的时候,他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因为当时没有望远镜,所以观察还是很粗糙的。因为按照地心说的历法,如果九大行星同时围绕太阳转,那么整个自然秩序是有序的,地球围绕太阳转365天,有一点误差,就是2月是28号或者29号,也就是观察,实验,思考。科学的思维方式呢?总的来说,我们总结为:一是归纳思维方法;一种是演绎思维方法。当然,加上想象力,灵感,直觉等等。好吧,那么,那么科学精神说明一个人善于观察,而且,他善于怀疑,这就是所谓的有理有据的怀疑精神。然后对你观察到的东西做假设,然后慢慢证明。
第三种科学精神,我们也称之为原则精神。就是追求一切事物中最根本、最根本的原则。像我们的物理学,F=ma,也就是我们发现力是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速度的原因。那么任何物体运动都是不变的,静止也是不变的,惯性原理,加速度原理,这样我们就解释了一些事物最根本的东西。当然,如果我再打这个主意,人类社会有治理社会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只要我们理解了基本原则,我们在建设市场经济时就会更加理性,更加现实。
第四种科学精神是创新精神?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能够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当一个科学理论既不能解释现实,也不能预测未来的时候,它就会有突破,就会有革命。就像65438+2009年底20世纪初,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经典物理学,甚至认为这是下一步提高小数位数的举措,但是突然发现它无法解释光速不变的原理,也就是说当时空中飘着两朵乌云,所以真的给物理学带来了危机,于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诞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来后,反传统。当时很多经典物理学家坚决反对,不赞成。作为一个26岁的年轻人,他敢于提出新的想法,所以他必须创新。当然,这种创新精神必须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产生。也就是说我们暂时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是我们尊重你的意见,所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当时诺贝尔奖委员会大部分人都不同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后诺贝尔奖还得颁给爱因斯坦,所以他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发挥创造力。
那么科学精神的最后一条法则就是独立精神。因为科学是一项社会事业,它研究的是自然或人文社会的现象。但它是一个* * *体,是社会行为的一部分,必然会受到各种社会影响的制约。那么一般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一定要有独立的精神,不依附于某种权威或权力,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那么就像我刚才讲的五个一样,体现了一个人的勇气,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民族。
所以现在可能有人会问,科学家共有的价值观是什么,或者说科学概念是什么?那么首先要讲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判断对错、好坏的标准体系。所以我们经常谈论改变我们的想法。改变我的想法,所以今天我其实是在改变评判事物的标准。总的来说,我们过去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标准,所以我们很难前进。后来我们转变了观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观念一旦改变,我们就开辟了一条非常广阔的改革之路,然后我们的市场经济就融入了全世界的市场经济。
那我们现在要谈什么?科学价值观是判断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标准。我们知道,300年前,也就是现代科学诞生之前,人类判断自然现象的标准,比如为什么一会儿有风?一会儿会下雨吗?以后还会有地震?三百年前,全人类判断这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标准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有风女,有雨神,有雷神,有雷神。总之一个字就是神。因此,我们称300年前的人类社会为神的价值。所以今天我想强调的是,以上帝为基础的价值观在西方并不比在东方少。因为我们基于东方神的价值观还是比较分散的,这边是玉帝,那边是阎王,那边是佛。而在西方,却在中世纪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理论,叫做上帝创造论。它认为宇宙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上帝创造宇宙的时候,地球是上帝的天子之交,也就是被安排在宇宙的中间,日月星辰都是为了照耀地球而存在的。所以体现在我们的自然科学中,叫做地心说,地心说反过来又成了证明上帝存在的依据。但是科学的力量是巨大的,一系列的发现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它是客观存在的,是有规律的,所以这个时候就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意识,我们称之为规律意识。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已经从过去的以神为本转变为以法为本。当然,我们现在一般不谈法律基础,而谈法律意识。那么人类从此知道,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我们可以认识这个规律,并利用和掌握它来指导我们的行动。那么后者就叫理性思维。所以现在可以总结一句话,什么是科学思维?科学家的价值观是什么?那么它的核心就是八个字:法律意识和理性思维。所以现在有一个问题。这是什么?法律是什么?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普遍的、本质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就是说,是否是法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普遍性;第二重要;第三个必然性。个别不是规律,明显不是规律,偶然不是规律。
当然,当我们谈到这个地方,当我们谈到法律的普遍性时,并不意味着没有特殊性。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甚至任何一个部门或单位,都有其特殊性。所以我给你介绍一句名言:“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来处理事物的特殊性”。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每天处理的都是事物的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少数科学家,包括美国学者,花更多的时间研究普遍性。但是你在什么基础上处理事物的特殊性呢?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就是用规律和原理来处理事物的特殊性。一个人掌握了事物的普遍性,那么在处理事物的特殊性时,就会站得高,看得远,就会少走弯路,少走歧途。于是我们掌握了事物的普遍性,在处理特殊性的时候就能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没有掌握事物的普遍性,可能会事倍功半。处理事物的普遍性,就是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但是千万不要因为操作过程中的事情而扭曲了事情的普遍性,所以我们在结合自身实际的时候往往会扭曲事情的普遍性。当我们扭曲它们的时候,它会变味,这意味着当你在操作的过程中,它必须从实际出发。但是,不要因为我的现实而扭曲普遍性。如果扭曲了,味道就不好了。那么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困难。这是第二定律。
那么第三条法则就是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越普遍越本质,越深刻越重要,越能说明问题。实事求是就是找到最基本最本质的原则。例如,我们发现了一种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东西,它比过去金木的水、火和土壤更重要。当然,我们进一步发现了质子和中子,而且是更本质的。越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处理问题时就越能抓住根源。当然,如果我们是一种社会现象,比如我们搞市场经济,那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市场机制。什么是市场机制?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或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的自我调节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这么说吧,你钱少我就不卖给你,你的东西贵我就不买你的,这样就可以讨价还价,达成协议。这个协议叫什么?这叫价格。所以市场机制也叫价格机制。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你钱少了我为什么不卖给你?你的东西贵我为什么不买你的?个人利益的制约机制。所以我们说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利益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那么个人利益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整体体现是什么呢?这就是产权问题?所以,建立市场机制体系,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逐步细化产权,这个产权最终要细化到人。因为现在我们的政府是国有的,往往是事业单位所有。从经济角度来说,应该是民有。当然,大多数人拥有社会主义。应该怎么做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所以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股份制。生产资料,或者说我们说的设备,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它的产权以股份的形式分散在广大民众手中,你必须把产权解决好。因此,在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应该抓住最根本的东西,即产权改革,这体现了一个科学的思想:我们在任何事情上都应该抓住它的根本原则。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总结一下,什么是科学思想?第一,懂得认知和尊重法律;第二,懂得违法必究;第三,知道要做什么,就要明白它的根本原理,抓住最基本的东西。所以这是一个现代公民素质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理性观念。那么如果我们的民族有这种认为一切都是规律的观念,我们就应该停止对此的争论,按照规律行事。当然,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在讨论这个东西是不是规律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争论,但是一旦认识到这是规律,那么就要按照规律共同努力。这样,在改革的过程中,过去一些无味的争论可能会减少很多这就是我们有统一的价值观,或者说有共同的语言,就是我们按道理办事,同时,我们能做到,我们从根上知道怎么做事。治理社会也要把握其基本原则。当然,就像我刚才提到的,这个规则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也就是说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复讨论这些规则是否符合规则,是否符合人们的需求。但是规则一旦制定,我们就要在行为中遵守规则,把这个规则当成一种习惯,一种价值观,甚至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我们也想说,科学概念是现代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一切。科学让人们明白,我们可以制造过去无法制造的东西,但我们制造的东西不一定能造福人类。例如,原子弹和生物武器对人类有害。所以我们也要有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永远关心一个问题: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就是创造出来的东西永远造福人类,把对人类的伤害降到最低。那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人文理念。
关于人性的概念,如果用一种非常通俗简单的方式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心和爱护人。所以现在一个通俗的说法叫人文关怀,生命关怀,应该说是人文理念的一个核心问题。
人文概念的产生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艺复兴。正如恩格斯所说,是欧洲的中世纪,黑暗的中世纪,压抑了人性,所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禁欲主义,压抑了几个世纪,所以到了15世纪和16世纪,人类受不了了,于是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事实上,文艺复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人性的解放运动。所以从此以后,认识人,关心人,尊重人,就是一个新的概念。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尺。文艺复兴呢?更多的是通过文艺、小说、诗歌、美术、音乐来表达,是一种人的感情的表达。那么还有一个人文理念出现的角度,我今天想重点讲一下。
刚才我也提到了,从哥白尼到牛顿,颠倒了地心说,建立了日心说,理顺了宇宙的秩序,展现了有序的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么这个概念呢,我们刚才讲的,就是法律的意识。而这样的思想对当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震撼了当代知识分子。那么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就是约翰·洛克。他是牛顿的好朋友,他比牛顿大十岁,但他是牛顿最好的朋友,这种法律意识从哥白尼到牛顿都深受影响。他想知道为什么大自然如此有规律,如此井井有条,为什么人类社会如此混乱,人类社会是否也是有规律的。那么他思考的结果,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混乱,不是因为没有法律,而是因为没有人遵守法律。人类社会的规律之所以没有被遵循,是因为长期以来还是基于一种传统观念。这种传统观念呢?就是我刚才说的君主本位的概念。以国王为中心,所有人都来赎罪。既然是罪犯,是赎罪者,当然不能有自己的欲望,所以他的个人兴趣,他的积极性,他的创造性都被压制了。这个约翰·洛克其实很有意思。我们现在可以说这样一个理性的思考,那么君主制从何而来?主权是神圣的。所以既然日心说表明不存在上帝,授予君权的上帝也不存在,就不存在君权,所以他提出人类社会的中心是人。所以他就像哥白尼牛顿颠倒了地心说,建立了日心说,然后他又颠倒了君主本位,建立了人类本位的大理论。然后我认为约翰·洛克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用理性创造了人文主义思想。于是他提出,人是社会的中心,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任何政府的唯一目的都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享受自由和幸福。那么他的思想实际上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的独立宣言,美国的宪法,法国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样的民本理念导致了民主政治制度的诞生,这是他最大的发现。既然我们说科学是发现事物的真相和原理,那么人类社会最大的真相是什么呢?即人是社会的中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利益,所以要尊重人的利益。任何政府的唯一目的都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享受幸福的自由。这是17世纪。
然后在18世纪,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当然,我们一般称他为经济学家,或者市场经济理论的鼻祖和奠基人亚当·斯密。然后亚当·斯密继约翰·洛克之后又有了一个伟大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找个人兴趣,是每个人的个人兴趣。我们知道在亚当·斯密之前,经济是重商主义,所以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经济。也就是说,政府不要直接搞经济,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利益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这样有利于资源的配置。那么就会有一个问题,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世界不是有乱吗?亚当·斯密在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发现,就是因为个人利益是属于每个人的,而不是一个人的,任何人只有满足了别人的个人利益,才能得到自己的个人利益。你越想得到自己的个人利益,你就越要满足别人的个人利益,你越能满足别人的个人利益,你就越可能得到自己的个人利益。所以他发现了个人利益的这种良性循环的制约,所以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市场机制的思想。所以当时不是有个说法吗?诚然,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生产,但社会上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他去满足社会的利益。这种对社会的贡献虽然不是本意,但比那些口口声声说为大众高兴的人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这是他在18世纪的国富论中写的一句话。个人利益相互制约,可以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个人利益相互制约,可以有效配置资源,这是他的伟大发现。
当然,在五六十年代,还有另一个马斯洛。那么他属于心理学的第三种思潮,进一步发现人的个人利益是多层次的。除了经济利益,物质利益或者生存利益,还有安全感,爱,尊重,归属感,甚至自我价值的实现。我认为这是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发现。所有的人都不同于动物。人为什么会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动物界为什么一成不变?就是人有一种精神,有一个精神世界。除了物质需求,人本身还有一种精神需求。而且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是他幸福的基础,而精神是幸福的源泉,这叫人性,叫人法。以前我们说它有钱没心没肺。当然,少数人有,但是更多的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就不得不考虑如何在不把它带走的情况下,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那么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比如我们小的时候,我是团员,是队干部,那时候我们学雷锋,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太太走路有困难,我们就去帮助她。这说明我对这个老太太是有价值的,这叫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帮忙后,晚上睡觉很舒服。所以这样一种价值观,这样一种我说的价值意识,是一种市场经济逐渐兴起,导致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完善。那么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社会说些什么呢?这往往是,当然,这样的价值观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基础。我在这个地方为你服务,你在另一个地方为我服务,所以这是相互的,所以这是一种社会机制,叫做懂得识别这个人的个人利益。
科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不局限于自然科学或少数科学家,而是一种文化形式,注入整个社会,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说现代文化由两部分组成: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而且科学从理性的角度创造了人文观念、文学艺术,把人文观念渗透到了人的灵魂里。所以应该说,科学、艺术、人文都是与我同飞,让人类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最后我说两句:科学思想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人类社会,科学给人力量;而人文思想,就像一颗星星,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如果说科学给人力量,人文给人方向。本来在我们人类的精神世界里,科学、艺术、人文是一个整体。然后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专门化了,艺术专门化了,人文专门化了,有时候往往会割裂开来。所以现在应该提倡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科学与艺术、人文的结合。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更完整了,理性的和感性的都有。科学往往给人一种真理的追求,而人性给人一种爱的追求,就是我们能够懂得按照规律办事,懂得规律的核心问题,就是让人类发展好,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