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藤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93-1997是公司的培育期。现阶段,拓展基于汇接容错计算机系统的海外软件开发外包服务是公司的主营业务。通过派出海外人员、承担委托开发、联合应用开发等方式,实施海外金融信息化项目,培养了一支具有现代金融理念、高水平行业业务知识和高端技术水平的专业团队,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国家“金卡工程”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并开通上海银行卡联网信息交换系统,先后建设了江苏、山东、杭州、福建等地金卡中心和全国金卡总中心的系统建设,形成了具有自主产权的信息交换产品。并参与中国邮政绿卡项目,实施上海邮政绿卡项目二期扩建工程。
1997年末,员工总数达到150人。
1998-2002年是公司的成长期。在此期间,依托前五年形成的业务和技术积累,在巩固和发展银行卡联网、联合信息交换、邮政绿卡等应用领域的同时,成功进入国内银行业高端市场。在银行核心业务、银行卡业务、银行中间业务、金融IC卡、高端国际信用卡产品本地定制服务等领域形成解决方案;同时,将金融支付产品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在国内首创社会保障卡和公共交通卡应用系统;随着信用社会的建设,我国第一个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建成。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开发了一系列独立的电子商务支付平台产品。现阶段,公司形成了“支付与交换”两大核心技术: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确立了“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立足上海、全国市场”的战略。在北京和广州设立分公司;完全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底,员工总数达到259人。
2003-2007年是公司的成熟期。在此期间,我们坚持技术和业务的创新,在向金融支付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同时,不断探索非金融领域的支付业务,成功实现了从金融业到非金融业的跨越。在金融领域,形成了基于零售信贷业务管理系统、银行卡收单业务系统、信息交换业务系统以及账单催收、反欺诈、交易积分等信用卡周边业务的解决方案和核心优势;在公共服务领域,形成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交通一卡通和小额支付、手机支付、企业账单支付、基于IFRD技术的大型场馆票务系统等社会信息化领域的解决方案。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集软件服务、系统集成、业务咨询、本地化增值服务、业务连续性运营(BCP)保障服务于一体,从而在支付体系、行业经验、运营经验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公司通过CMMI 3认证,获得信息产业部系统集成一级资质。
2007年底,员工总数达到442人。
2008年是公司快速发展的起点。在国内市场,花藤软件在金融、公共服务等多个细分市场排名前三,拥有38项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和28个软件产品。在主要行业领域,参与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和规范,包括建设部IC卡标准、银联接口标准、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上海地方标准及部颁标准。。为客户建设集中式数据托管中心,在SaaS业务上取得突破,在业务知识、大规模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经验上形成核心优势。
2008年,公司成立15周年,公司在重庆设立分公司。
到2008年底,员工总数超过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