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对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意义
自然界中丰富的生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科学家利用日本农林小麦的矮秆基因培育出墨西哥小麦,被称为小麦奇迹。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中国矮脚黑尖稻的矮秆基因培育出IR8和IR系列水稻品种,从而掀起了举世瞩目的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的大规模推广,是中国科学家利用野生稻的不育细胞特性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范例。从这些例子中,不难看出野生动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栽培植物和其他人工培育或栽培生物的巨大资源库,也是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中国是世界上生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云南是世界上生物种质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正因如此,它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人口压力、生态系统恶化等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严重威胁,自然物种正以每天一个物种的速度濒临灭绝甚至灭绝。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物种将永远消失。西南野生动物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使我国的种质资源有了保存的地方。即使有一天一些物种在中国消失,这些保存下来的资源也将在未来生物产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西南野生动物种质资源库项目组按照“边建设边运行”的模式,从2005年底开始进行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评价、保存和共享工作。经过5年的建设,已建成种子库、植物离体库、DNA库、微生物库(与云南大学共建)、动物种质库(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共建)、信息中心和实验技术平台。保存了我国多种重要的野生种质资源和部分国外野生种质资源,包括种子、植物离体材料、动物细胞、品系、DNA等。目前已收集保存野生生物种质资源8444种;同时,收集并保存了437种、49580份野生种质资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李德洙表示,资源库拥有容纳“海量”种子收藏所需的空间,其冷库拥有零下20摄氏度的恒温,储存空间充足。同时建立了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管理系统;建立了集功能基因检测、克隆和验证为一体的技术体系和科研平台;成立了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成立了“植物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为了让种子库尽快发挥作用,科学家们对1241株植物的种子萌发进行了350次实验。发芽实验一次通过率高达55%,高于英国千年种子库45%的发芽率。目前,已有465,438+060粒种子正式保存在冷库中,来自英国千年种子库的204粒种子和世界农林中心收集的来自65,438+09个国家的386粒林木种子正式备份,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长远规划,西南世界级野生动物资源库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亚洲一流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体系,保障中国生物战略资源安全,促进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据介绍,种质库建成后,前期将重点收集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和具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物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保存野生动物种质资源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体系。种质库前五年要达到收集野生动物种质资源6450种、66500份(株)的目标;15年,达到19,000种,19,000份(株),包括重复保存的种、副本、株和细胞系或细胞系。种质资源的保存一直是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科学家称,野生动物种质资源将是未来生物技术产业全球竞争的战略点。即谁的资源多、管理好、研究深、利用充分,谁就处于主动地位。据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野生动物种质的多样性是在漫长的自然历史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一旦被破坏,就永远消失了。野生动物种质资源库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基础,将为野生动物物种保护和栽培(家养)动植物品种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和技术,为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奠定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