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模仿创新的动因与挑战
中小企业不可能像大企业一样投入充裕的资金进行科研和技术开发,但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仍然需要对技术创新有很高的热情。当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缺乏研发资金。中小企业通常资金较少,经营风险较大,资信较差,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同时,中小企业一般不具备大企业拥有的发债、股票上市等融资手段;此外,他们很难从政府那里得到R&D基金的支持。
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和创新型组织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难吸引创新所需的人才,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创新管理模式落后,技术创新成功率低。
缺乏信息和创新技术来源。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缺乏信息和技术来源的弱点。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除高新技术企业外)依附于大企业,为大企业服务,因此在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上较为被动。再加上缺乏创新人才和资金,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较弱,难以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之进行产学研合作,导致中小企业缺乏稳定的技术来源。
缺乏有效的创新政策支持。目前,国家已制定并颁布了对大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如“产学研”项目、技术创新工程和技术中心建设等。然而,中小企业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这样,中小企业就处于不公平的创新政策环境中,其技术创新活动必然受到阻碍。
企业自身素质和经济实力影响了技术创新。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设备老化,冗员过多,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在非国有中小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和水平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经常忙于日常技术工作,难以独立进行技术创新。同时,由于受经济实力的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很少,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知识产权保护难。与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申请专利和防止技术秘密泄露的高额成本;此外,中小企业很难承担知识产权纠纷所需的巨额诉讼费用。
创新有风险。虽然中小企业创新的投资回报率普遍高于大企业,但往往风险较大。原因是中小企业很难同时从多种途径研究创新产品族,做到优势互补,降低风险;他们也很难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获得投资回报;而且中小企业往往承担着大企业可以规避的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因此,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将模仿创新作为中小企业现实的创新模式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模仿创新更适合中小企业的现状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最终取决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因此,技术自主创新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方向。但是,由于自主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和我国技术创新资源的有限性,我国企业在现阶段不可能普遍实施自主技术创新战略。国家只能优先发展关系国计民生、辐射面广、链条强的重大高新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和整个产业的发展。
规模较大、不具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现阶段应以模仿创新为主,扎扎实实地积累技术,消化吸收,在干中学中逐步培养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增强研发实力。同时,随着国家正在进入新的技术时代,传统产业的萎缩使得大企业面临很多困难,而高新技术促进了新产业的发展,这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技术创新的试验阶段,中小企业在技术扩散和应用技术模仿创新产品、工艺和方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量事实证明,技术模仿创新是中小企业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技术的现实途径,也是最终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必经阶段。从历史上看,美国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对欧洲国家先进技术的模仿和创新;日本战后经济振兴的奇迹,正是得益于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工业技术的模仿和创新;韩国也通过模仿和创新迅速改变落后面貌,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