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把博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65438改为2000,调整结构。
(1)集中精力投资项目。项目建设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基本抓手和重要载体,是加快老工业区振兴的关键支撑。按照“一手抓储备项目前期,一手抓开工项目进度,一手抓竣工项目投产”的思路,全力抓好年度投资1.31.2亿元的242个项目,确保项目投资持续高效,通过项目建设扩大总量、调整结构、壮大财力、增加后劲。围绕工业、服务业、农业、城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和“绿色通道”制度,积极落实土地、资金、能评、环评、基础设施,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认真研究把握国家、省、市投资重点和政策导向,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围绕先进制造业、有机农业、现代服务业、能源交通、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等,规划储备一批项目。,加大竞争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持续有力。坚持数量和质量、外资和内资、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三讲”,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抓好产业、大企业、园区和资源招商,引进一批符合产业优势和特色的大而好项目,力争取得更大突破。全力打造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深化银企合作,最大限度扩大信贷规模,加强信用评价和担保体系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一批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创业投资公司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二)深入实施产业调整升级工程。产业调整升级是转型方式和结构的具体化,是解决老工业城市发展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要以建设生态特色产业城市为目标,以发展高端、优质、高效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发展方式从高能耗、高污染的“两高一资”向低消耗、低排放、生态化的“两低一命”转变。一是着力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大力实施“一核两区三片”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博邦科技、路桥耐火、柳航减速机等企业向“两区”搬迁,通过搬迁改造实现生产规模、研发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企业管理的整体提升。举全区之力加快工业新区发展,重点建设8平方公里核心区,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燃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规划启动王茜湖配套服务区建设,全力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区和招商引资示范区。二是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汽车船舶配套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金晶集团太阳能导电膜玻璃、华成集团风力发电机、博泵科技核设备及船用泵、海州粉末冶金、陶瓷新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尽快形成产业竞争力。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装备,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力争用两年时间,使50家重点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要生产工艺和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20家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立足产业优势和特色,按照“高端化、集群化、生态化、特色化”的要求,重点打造五大特色产业基地。节能环保机电设备制造基地。积极引导电机、减速机、泵、建材机械等主导产品,撰写节能环保文章,不断加强产品技术创新,打造国内领先、核心竞争力强的节能环保机电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先进的泵制造基地。充分发挥“中国泵业名城”、“国家火炬计划泵产业基地”、“优质泵产业基地”的品牌优势,加强产业合作和资源整合,打造世界一流的泵制造基地。高质量的汽车零部件基地。重点建设北汽海华汽车零部件、马虹集团汽车底盘零部件、白塔汽车钢板弹簧生产基地,整合产业资源,拉长产业链,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产品齐全、产业集聚度高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功能玻璃、钛白粉、粉末冶金、新型窑材为导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建成世界一流的新型窑材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功能玻璃基地、粉末冶金基地。刘涛文化产业基地。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产品更新换代和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博山)刘涛文化名城。三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到2065年新增省级以上R&D机构10家,市级以上R&D机构20家,在5个产业基地分别建立2-3个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大型仪器设备、测试检验等享受。引导企业树立战略眼光,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快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用智用脑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深入实施技术标准和品牌战略,提升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能力,积极争创省长质量奖,创建国家级优质泵产品生产基地和省级优质耐火材料、汽车配件、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2个以上,山东省著名商标5个以上。四是着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集中优质资源和生产要素,支持10家龙头企业、20家骨干企业和20家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促进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主导产业突出的大企业集团。力争到2065,438+02年,培育销售收入30-50亿元或税收1亿元以上企业65,438+05家,销售收入65,438+0-30亿元或税收5000万元以上企业65,438+05家。引导中小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企业规范化改造,力争到2012年有3-5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形成阶梯式格局。坚持服务、优环境、促发展,全力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技术服务、融资、物流、公共服务五大支撑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政策、人才、环境等全方位服务和支撑。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引导企业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稳定外需的政策机遇,积极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进行海外投资,规避市场风险。
(三)坚定不移加强节能减排。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关力度,确保完成任务。突出结构、工程、技术节能减排,抓好源头控制,强化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管,严格项目审批,防止“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关闭“小规模”企业,全面完成落后变压器、电机系统、工业锅炉淘汰改造任务。突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完成巴山热电厂脱硫、宏远焦化厂除尘建设,实施符晓提水工程和排污口综合整治,规划建设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启动二氧化碳减排工作,力争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抓住中石油太清卫天然气管道贯穿我区的有利条件,全面优化能源结构,努力实现绿色增长。加强土地管理,严格依法用地,严厉打击乱挖乱采;加大土地整理、储备交易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四)努力增创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坚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和增加人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全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比重、升级结构,力争全区增加值、投资、税收三大主要指标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一是整合推广文化旅游。深入开展“旅游提升年”,围绕“吸引人、留住人”创新体制机制,集中力量做好姚家峪、环庐山、舞阳湖规划建设,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完善景区功能配套,提升景区品位。积极规划建设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吸引力强的特色高端旅游项目,重点建设凤凰天池、天星湖、桥岭前水上漂流等重点旅游项目。加大莲花山、姚家峪AAA级景区、山头镇省级旅游强镇、金银花种植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争创力度,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精心组织中国(博山)孝文化旅游节、中国金银花生态旅游节、中国越野车观光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全面打响“冯涛刘芸休闲博山”城市品牌。二是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加强中央商务区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博山都市广场、大街商业步行街等项目规划建设,全力激活阜门商业广场,壮大银座、淄博商厦、特信等龙头企业,培育特色商业集聚区。加大“中国鲁菜城”等餐饮品牌的开发推广力度,创新饮食文化节,着力培育一批名店、名宴、名厨,全面提升餐饮业的层次和水平。大力发展保洁、养老、托幼、医疗等社区便民服务。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农产品进超市”等农村流通“五大工程”,实现千万乡镇市场工程全覆盖,促进城乡消费。三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立足产业优势,规划建设2-3个具有区位优势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基地,重点建设博山物流枢纽中心和路中山有机农产品交易中心,加快培育张博路和张博附线物流产业集群。整合优化运输资源,加快制造业主辅分离,推动制造业链条向服务业延伸和转移。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培育科技研发、营销策划、社会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