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进口分类账
一,中国民族品牌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品牌意识薄弱。目前中国很多行业都是世界第一,但是自己的品牌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经济已经变成了没有品牌的兼职经济。中国的一些企业家缺乏长期的品牌战略意识。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代表没有树立品牌意识,只是一味追求生产经营的业绩;有些企业虽然有品牌意识,但并没有把品牌放在重要位置;一些企业缺乏创建品牌的动力,遇到技术或资金困难时畏首畏尾,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品牌的追求...
(2)民族品牌缺乏危机变革意识。民族品牌必须把握行业的变化,及时创新产品技术和核心要素,才能赢得市场的持续发展。中国很多民族品牌因为没能把握住新技术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而消失了。
(3)民族品牌商标权流失严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不利于民族品牌的商标权保护。中国一汽轿车被德国大众收购,四川长虹被荷兰飞利浦收购...中国90%的合资企业使用外国投资者的商标。当时很多知名品牌如小护士、大宝、两面针、扶南等。都被外企“忽视”,民族品牌在外资并购中“蒸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并购的都是国内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这样就可以主导行业的技术标准,控制整个行业。外资在华收购的企业因失去主导权而成为外资加工作坊。
第二,保护民族品牌的重要性
无论是欧莱雅收购的小护士,还是达能收购的乐百氏,我们曾经在并购时看到的发展民族品牌的承诺,似乎在未来都没有实现。民族品牌合并后,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公司,一个品牌,更是中国企业在这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地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适用于所有领域,但那些世界知名的产品,却有着深深的民族印记。当一个品牌被深深地打上了某种文化的烙印,其影响力就会像文化的生命力一样膨胀,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下的产业复兴,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进而实现文化传承下的产业复兴。
第三,保护民族品牌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民族品牌发展现状。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商标职能和基层组织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族品牌调查,建立专项台账,全面调查了解民族品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多方联动,全面营造支持民族品牌发展的氛围。我国商标法第二次修订实施是在2001年,至今已经11年。11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内知名企业大量涌现的同时,国际知名企业也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由于《商标法》久未修订,现有法律规范在保护池、驰名商标、民族品牌方面略显不足,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民族企业的目标确实不符。因此,有必要尽快修改商标法。同时,工商部门要向党委政府汇报民族品牌现状,推动出台扶持政策,从税收、收费、土地等方面给予民族品牌更多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三)加强宣传引导,全面提升民族品牌保护意识。动员全国工商系统的力量,每年定期宣传展示民族品牌,持续营造民族品牌发展的氛围。防止民族品牌在被国际资本“收编”的同时被淘汰。企业在合资中要有长远的眼光,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坚持培育和使用自主品牌。把品牌意识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成立知识产权部门,引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训员工知识产权知识,努力保证民族品牌在合资过程中不放弃,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