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人物获奖感言事迹简介

2006感动中国人物印象及颁奖演讲

角色1:20多年来,丁晓兵一直是个英雄。

我们为这个用左手敬礼的人感到非常骄傲。战时敢于献出生命,和平时忘我,逆境中奋斗,顺境中保持清醒。战场上的军人敢说无怨无悔,保家卫国可以说是有骨气有心结。他就像一只号角,让理想和激动在战士心中播撒。

一只胳膊也能撑起一面沾满鲜血的军旗。他是一个真正的战士。(真正的战士)

人物2:王百姓销毁了超过65,438+50万枚炸弹。

印象深刻的是10年,有15000多枚炸弹,专门处理危险。谁能不害怕?普通人只要遇到一次炸弹,就已经是惊心动魄了。他和我们一样,有家庭,有妻子,有孩子,但是头上有徽章,上面有国徽,所以他肩负着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望。

王百姓的生命始终危在旦夕,所以普通人每天都能平安无事。(人是安全的)

人物三:华以伟是“值得托付一生的人”

我不拿一分钱打动你,也不犯错误。这种极端的状态是无法达到的,除非有神圣的信仰。他是高超医术和高尚人格的完美结合。他尽力不辜负生命的托付。

颁奖词做了一辈子的一件事,就是对得起患者。爱知人,医为仁,大医有魂。(伟大的医生是有灵魂的)

人物四: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有道。

印象源于忧患,人生传奇源于自强。在快乐中死去,用真诚赢得死后的名声。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如果他达到速度,他将帮助世界。

有一个聚散奖的好办法,义利兼顾。五星和紫荆花维持着他一生的荣耀。(光荣的一生)

人物五:季羡林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不丧失良知。

感动于印象,智者快乐,仁者长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现在的白发先生,他在寒窗待了十年,牛棚里充满了五味杂陈的回忆。心有良知,写道德文章。一匹不起眼的布,字有实质,行有格调,穷而不起眼,不辱使命。

获奖的文字和知识铸就了地球的景观。他把心投入传说,把心留在东方。(东方之心)

人物六:叶笃正让外国人加入我们。

让我感动的是,70岁的他在风华正茂的时候还是一个先锋。让外国人和我们联系,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生的大好气象。笑取风云,国轻。

获奖感言的决心和信念让他上下求索,在天地间的路上,生命融入科学。(上下)

人物7:孔祥瑞“蓝领专家”的好处

印象中无论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主体。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应该是那些贡献的不仅仅是汗水,还有智慧的人。150项创新成果为国家带来了8000万元的效益,这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颁奖词在一个鄙视锤子的时代,什么是工人?他说:我可以打开全世界的门鹤!英雄时代,工人大有可为。(有前途的工人)

人物8:30年来,林秀珍供养了6位孤寡老人。

印象中30年的爱情,一个村子的老人有尽头,年轻人有长处,孤寡病残的人有个依靠。富人做慈善之事,穷人做圣人之事,官员做本分之事,农民做伟人之事。农妇移九州。

颁奖词亲切,在村里流淌。她用30年的热情温暖了世界。(温暖的世界)

人物9:黄阁《感恩之旅》当面感谢恩人。

印象深刻,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一幕。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跋涉。

他就像一根被命运丢弃的小蜡烛。好心人给他点着,他就开心地燃烧。隐藏眼泪,给人光明和希望。

生命倒计时,滴答,滴答触动着人们的心弦。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是一个阳光的男孩。(阳光男孩)

人物十:“尘埃”千万捐款来自“同一个人”

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来自人群,像一粒灰尘,很小,很小,很难找到,无处不在。他自以为渺小,却创造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颁奖词有思想,有感情,入定,无声。(大爱无声)

特别奖

中国工农红军(红军不怕远征难)

特别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致敬。

1,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1955回到祖国后,这个科技巨人长期占据火箭、导弹、飞船研制的技术领导地位。他在组织和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获奖词

在他心中,国家最重要,家庭最重要,科学最重要,名利最轻。5年回国,10年造了两颗炸弹。他是创造祖国太空飞行的先驱。他把自己的智慧锻造成梯子,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库,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2.闵恩泽:做了中国的催化剂。

20世纪60年代,闵恩泽为我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奠定了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的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研究领域,将催化剂科学技术延伸到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自2001以来,他所指导的生物柴油的生产和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获奖词

他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燃烧自己,点亮能源行业。以创新为乐,拨乱反正,他创造了中国的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革,永葆生机。他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3.胡鸿烈钟:倾家荡产培养人才。

这是两位89岁的老人,他们是香港树仁大学的创办人。

胡宏烈、钟启荣从65438年到0953年回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为很多年轻人没有钱上大学,所以在1971,他们出资成立了庶人学院,培养了数万人才。两人创办树仁学院,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5亿元。

获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和湘江边的师父。本来可以丰衣足食的圣贤夫妇,刚刚耗尽家财,穷其一生。对于学生来说,甘愿做一只骆驼。对人好,牛马也是。我们相信教育可以改变社会,他们为教育树立了榜样。

4.李剑英:16秒内的选择就是牺牲。

2006年,李剑英训练回来的路上被鸽子撞了。此时飞机高度为194米,跳伞可以救命。鸽子撞击点至飞机失事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680米范围内有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控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在16秒的时间里,他毫不犹豫地迫降,壮烈牺牲。

获奖词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星落到了地上,灵魂回到了天空。他有22年的飞行生涯,但命运只给了他16秒!作为一名军人,他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不能转弯,他只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5.孟祥斌:年轻的士兵牺牲自己去拯救他人。

2007年10月30日,孟祥斌与妻子和女儿在金华市购物。在经过同济桥时,一名有自杀倾向的年轻女子从高度超过10米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脱衣服一边冲到桥上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逐渐向他们靠近。孟祥斌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年轻女子从水中托起,交给救援人员,但她却沉入水中,28岁的生命就此陨落。

获奖词

他摔了一跤,救了另一条命。不要问值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通过交换来体现的。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着了,给了我们温暖的灵感。

6.李莉:用轮椅画爱情轨迹。

丽丽1岁得了小儿麻痹症,童年时一直没有站起来。40岁那年,她又倒霉了。车祸使她的下半身完全瘫痪,她由轮椅陪伴。

她没有抱怨,而是选择了一种向社会传播爱心的方式。她创办了“丽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也成为了很多犯人的偶像。

获奖词

残疾打不垮,贫穷磨不坏,灾难敲不倒,力量随着她的生命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着强者的歌。五年,她温暖了八万颗冰冷的心,接受,偿还,延伸。她用轮椅为爱情画出最美的轨迹。

7.方永刚:生活一直处于充电状态。

20年来,方永刚共出版政治理论专著16部,完成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10项。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科普专家”。从2006年6月5日至2006年10月,方永刚被诊断患有晚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给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在病床上完成了三个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

获奖词

真正的军人,能在和平时期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士兵在临死前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理论家,也是一个敢于奉献一生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以冲锋的姿态保住了性命。

8、陈晓兰:无私无畏坚持医德。

陈晓兰曾经是一家地区医院的理疗师。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工作,被她曝光的医疗器械有20多种,其中查处了8种假冒伪劣医疗器械。

在10年的打假治劣医疗器械斗争中,为了取得第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生命危险“试针”。获奖词

她闯祸十年,既然一身白衣,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能重要。

9.谢:为亡妻的家人服务了33年。

55岁的谢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刘(后改名谢)与同村姑娘谢巷结婚。次年7月,谢巷去世前,叮嘱丈夫要照顾好父母和智障兄弟。从此,刘对倾注了33年的忠诚和孝心,成就了一个孝顺、慈爱而又惊天动地的谢。65438年到0979年,公公中风严重,家里的重担全压在谢肩上。

获奖词

当命运的风暴袭来,他一言不发,生活的重担压在肩上,但他的头从未低下!用33年的努力,延伸我们的爱,信守我们的承诺。他像一匹老马。他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步走到了善良的巅峰。

10,罗映真:用爱唤醒“沉睡”的老公。

2005年6月5438+10月1日,罗英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警察的丈夫罗金勇回家看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与三名毒贩殊死搏斗,身负重伤,成为“植物人”。从此,罗英珍每天守候在丈夫身边,含着泪写下了600多篇爱情日记。现在,罗金勇已经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恢复过来。

获奖词

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简单的方法来解释她对爱人的忠诚。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困难却能体现爱情的珍贵。

●集体奖:“嫦娥一号”R&D队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队伍。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人才。三年来,他们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字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码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6月7日,165438+10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度进入绕月轨道时,举国欢庆,激动不已,中国人千年的登月梦想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