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由中国天文学家南于1994年构思的。历时22年建成,2016年9月25日投入使用。

199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的天文学家在东京举行的射电科学联盟国际会议上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他们期望在全球电信号环境恶化失控之前,收获更多的无线电信号。建造FAST的动机始于此。

1994年7月,提出了快速工程的概念。在这种背景下,原北京天文台提出了利用中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建造阿雷西博LT的中国计划,最初命名为喀斯特。

2016年7月3日,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最后一块反射镜单元吊装成功,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圆满完成。

2065438+2006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某喀斯特洼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5公里外的“天空之眼”方圆将成为“无声区”。

扩展数据:

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FAST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其设计全面体现了中国的高科技创新能力。

将为宇宙大尺度物理、深层结构、物质规律等诸多基础研究领域提供发现和突破的机会,也将在日地环境研究、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建设将促进许多高技术领域的发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FAST的天线孔径为500米,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望远镜。与号称“地面最大机器”的德国波恩100m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如果天体在空间上均匀分布,快速可观测目标的数量会增加30倍左右。

与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的灵敏度高2.25倍,阿雷西博20天顶角的工作极限限制了观测天区,尤其是组网观测的能力。可以预见,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将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前沿科研项目,成为国际天文学术交流中心。

参考资料:

人民网-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首秀”前后FAST:眼睛之父25天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