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所指的在校学生的信息可以公开吗?

你不能。

《网络安全法》规定:

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或者销毁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不得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影响:切断利益链,保护师生个人信息。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法律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表示,网络安全法作为网络领域的基本法,以个人信息泄露为重点,既明确了网络产品服务提供者和经营者的责任,又严厉打击了个人信息的出售和贩卖,对保护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信随着《网络安全法》的正式生效,这种出售个人信息、非法牟利的行为将会得到有效遏制,从而在源头上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

保护单纯儿童免受精准诈骗

重点二:打击网络诈骗。

痛点:无法防止基于个人信息的精准诈骗。

去年,来自山东贫困家庭的准大学生徐玉玉,因为一个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走了9900元学费。傍晚随父亲返回时突然晕倒,抢救两天多无效,呼吸心跳骤停死亡。

无独有偶,同月,临沭县大学生宋振宁接到一个来自济南的陌生电话。电话中,对方自称是公安局的,并告诉宋振宁,有人买首饰,他的银行卡号透支了6万多元。结果被电信诈骗1996元。8月23日,天还没亮。宋振宁的家人看到他睡在沙发上,发现宋振宁已经不动了。

个人信息泄露是网络诈骗泛滥的重要原因。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进而实施精准诈骗,让人防不胜防。去年山东两名大学生和清华大学教授被电信诈骗致死,都是信息泄露后精准诈骗所致。

《网络安全法》规定: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设立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出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不得利用互联网发布实施诈骗、制作或者出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

影响:针对学生群体的精准欺诈或减少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表示,无论网络诈骗花样如何翻新,都是通过即时聊天工具、搜索平台、网络发布平台、电子邮件等渠道实施和传播的。这些规定不仅对诈骗个人和组织起到威慑作用,也明确了互联网公司不可推卸的责任。

网络安全法一出,相信针对学生的精准诈骗会减少,避免更多类似徐玉玉的悲剧发生。

学生既不应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也不应成为执行者。

重点三:以法律形式界定“网络实名登记制度”。

痛点:“一言不合,就要警惕网络暴力和谣言。”

2065 438+05 7月,山东小伙侯某因在网上发表一些爱国言论,引来异己群殴。在此之前,这个爱国的年轻人多次被别人的言论激怒。而这些挑衅者的身份只是体现在网络上的虚拟身份。这些人通过QQ空间等信息了解到他的学校、具体家庭住址和电话,并在校门口闹事,殴打他。就这样,一场网络暴力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真正的暴力事故。

“垃圾评论”充斥论坛,一言不合就恶意辱骂。更有甚者,因恐天下大乱而造谣...一段时间以来,这些混沌图像充斥着虚拟的网络空间。随着网络实名登记制度概念的提出,很多人拍手称快。

《网络安全法》规定:

网络运营者在为用户办理入网、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信等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影响:保护孩子远离网络暴力和谣言。

王四新说,网络是虚拟的,但使用网络的人是真实的。事实上,很多网络平台已经开始实行“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让每个人在使用网络时都有隐私,增强责任感和自律性。这一规定能否落实,关键在于网络服务提供者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审核。

2017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19年2月,我国19岁以下青年网民占全部网民的23.4%,达到65438人。

未成年人社会经验少,是非观不成熟。他们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或网络暴力的实施者。《网络安全法》让孩子远离网络暴力等有害信息,既能保护未成年人,又能督促他们在网络上自律,提高网络素养。

为儿童营造清洁的互联网环境

重点四:加大力度净化网络环境,清除不良网络资源。

痛点:色情、暴力等互联网资源侵害青少年。

刘女士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她女儿在上初中。她在网上和大人聊天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发现有二十多岁的人跟她聊天,聊的都是成人内容,然后她也模仿成人的语气跟他聊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开始是冷处理。一开始,她的手机都被没收了。过了两三天,我们问她:你反思了吗?。看看反思的怎么样了,再去引导。”

根据CNNIC的调查,未成年人主要访问的大型商业综合网站的访问权限和浏览内容与成年人没有区别。几乎每个人都接触过网络暴力信息、不雅图片、广告等不良信息的骚扰。55%的人遇到这些信息会选择退出网页,不告诉任何人。初中和小学的学生会向父母求助。96%的未成年人同意对网络暴力等不良信息采取预防措施。

《网络安全法》规定:

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互联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不得煽动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不得宣传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不得宣传民族仇恨和歧视,不得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

影响:不良网络资源将减少,网络环境将进一步净化。

事实上,在上述案例中,刘女士发现的现象,让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疼。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接受治疗的12岁女孩小吴,最初只是想知道宝宝是怎么出生的,但在网上一查就看到了很多色情信息。后来她通过微信聊天和网友“裸聊”,同时在学校有明显的暴力倾向。“为了纠正她的不良行为,我陪她去旅游,带她去做心理治疗,但是没有办法阻止她偷偷联系网友。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要在心里种下魔鬼的种子?”小吴妈妈无奈地问。

学校有围墙,可以保护学生在校外不受伤害;家长可以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保障孩子免受意外伤害;然而,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广场。为了减少不良信息和网络资源对未成年人的危害,需要在《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下,为未成年人扶持一个纯净的网络空间。

随着健康产品的增加,“杨青”是最好的“击浊”

要点五:支持开发未成年人专用网络产品。

痛点:网络产品良莠不齐,家长老师难以分辨。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自2003年以来已经治疗了7000多名网瘾青少年。陶主任说,这些孩子几乎都有暴力冲动,58%的孩子都有过掌掴父母、将父母踢在地上的严重暴力行为。“因为他妈妈不让他上网,一个安徽的男孩挥刀把他妈妈的耳朵割掉了。这些孩子的暴力倾向大多源于网络游戏。”

暴力、色情、迷信低俗、网络游戏等不良信息被称为“网络雾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有些网络产品,比如某个网络游戏,可能含有大量色情、暴力的情节图片,对于不熟悉内容的家长和老师来说,很难及时分辨。

《网络安全法》规定:

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影响:适合未成年人的健康安全网络产品会增多。

有这样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云南的高笑几乎每天吃住都在网吧。因为没钱买游戏设备,他在网吧偷了两台电脑主机。当警察在另一家网吧找到他时,他的反应让警察哭笑不得。当警察出示他们的警官身份证时,高笑正在玩网络游戏,但他没有回头。他还说不能坑队友。

就拿这些青少年普遍感兴趣的网游来说,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学院副院长曹三生认为:“杨青是对抗浑浊最有效的手段,急需扶持一批影响力和吸引力强的绿色游戏。”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未来国家将加大对优秀网络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生产更多优质、科学、有趣的网络文化产品,鼓励和支持以未成年人为主要用户群体的网站和应用软件的发展,为未成年人提供适龄的网络空间环境,可以对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信息形成“挤出效应”。

我们都知道“劳逸结合”的原则。孩子平时课业负担压力大。家长和老师都能理解,适当上网,玩游戏减压。难点在于网络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家长和老师不可能一直监管孩子的上网行为。但随着网络安全法的生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适合未成年人的安全网络产品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网络安全人才可能变“香”

重点六:培养更多的网络安全人才。

痛点:“白帽子”没有“黑客”多,懂网络安全的专业人才紧缺。

在本月晚些时候广东省首届“红帽杯”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决赛中,数据显示,不久前该勒索病毒感染了广东省近2000台电脑。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人才供不应求。预计全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约为654.38+0万。

《网络安全法》规定:

国家支持企业、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教育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促进网络安全人才交流。

影响:网络安全专业可能会火起来,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的机会会增加。

"网络安全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近日,浙江师范大学网络安全学院院长元泛在中国网络安全创新分享会上这样说道。

这预示着什么?预示着未来网络安全这个专业可能会火起来,相关的师资和人才可能会成为“烫手山芋”!

目前国内网络信息安全行业人才缺口非常大。有多缺人?元泛还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中国有270万套安全和摄像设备暴露在公共网络中,其中仅弱密码就占了73万套。相当于每三个安全和摄像设备中就有一个可以随时被黑客控制。

可见,培养更多的网络安全人才已经成为维护我们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在国家的支持下,老师和学生将来一定会在学院和职业学校获得更多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