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收购导致贷款增加64%。中粮地产百亿重组“难产”
然而,经过一年多的等待,证监会一纸公告,让中粮地产酝酿已久的超百亿重组案被否。65438年10月25日晚间,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告,因中粮地产交易标的资产定价的公允性缺乏合理依据,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相关规定,未获通过。此时,距离中粮地产“力争到2020年实现子行业整体上市”的战略目标,只剩下一年左右的时间。
对此,中粮地产回应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后续事项需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请关注公司通过证监会指定媒体发布的公告。”
"中粮地产重组大悦城面临阻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从保护小股东权益的角度来说,如果收购价格不公平,那么通过的可能性不大。此外,收购后该类业务能否实现稳定的业绩增长也存在不确定性。而且中粮本身对于收购后大悦城等资产项目如何转型的说服能力较弱,所以获批概率降低。类似的收购也有央企改革的压力,未来仍会考虑重组,但在业务梳理和盈利能力上需要新的考量。”
重组大悦城一波三折
中粮地产重组大悦城之路一波三折。
资料显示,早在2011,中粮集团内部就有了“地产业务合并,A+H整体上市”的初步思路,但这一重大资产重组直到2017才正式启动。
2065438+2007年7月24日,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开始停牌。8月21日晚间,中粮地产发布公告称,正在探讨向中粮(香港)或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相关收购人收购大悦城地产控股权或持有大悦城地产控股权的直接控股公司股权的可能性。
经过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直到今年3月,中粮地产与大悦城的重组方案才初步落地,但没过多久就收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函。根据问询函,深交所提出了65,438+08个问题,包括本次收购大悦城地产的发行价格、海外部门的审批及进展情况、交易方案的设计合理性、定价依据及重组后的协同效应等。受此影响,中粮地产复牌后遭遇跌停。
调整后,5月22日,中粮地产再次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股份购买大悦城地产股份,拟向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资金24.26亿元。
由于大悦城分红触及调整交易的考虑。7月24日,中粮地产再次发布公告,将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交易价格由654.38+047.56亿元调整为654.38+044.47亿元,并相应调整发行股份的数量和价格。
9月,中粮地产拿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文,这对中粮地产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然而就在一个多月前,重组被证监会否定,中粮地产的重组之路再次充满不确定性。
负债率连年攀升,快速扩张受阻。
中粮地产和大悦城地产都是中粮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两家公司分别在境内外两个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公司股权不存在交叉关系。2010 3月18,中粮地产成为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
根据开瑞发布的2017年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排行榜,保利、中海、华润位列10,中粮地产位列前20。
财报显示,中粮地产2015-2017年负债总额分别为442亿元、500亿元、640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0%、81.6%、84.5%。其中2017的增幅最大。截至2018年9月30日,中粮地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4.98亿元,较去年末减少55.04%,长期借款19952亿元,较去年末增加6410%。
同时,由于2017年疯狂拿地,中粮地产2017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718亿元)下降70.95%,流动比率下降29.88个百分点,速动比率下降5.75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大悦城不仅是中粮集团旗下商业地产的持有和运营平台,也是国内商业地产的头部企业。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7商业地产百强榜单,大悦城位列华润置地、万达集团之后,位列国内商业地产第三。
年报数据显示,经营业绩方面,大悦城地产2011658亿元营业总收入,比上年增长66.8%;全年实现净利润约2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9%。同时,近年来大悦城地产的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有小幅上升。
“为了争取行业话语权,实现‘住宅+商业’双轮驱动的开发模式,中粮地产希望重组整合。”严跃进认为,从中粮集团后续发展来看,重组还会继续。这两年央企在资产重组方面力度很大。关键是利益权衡的问题。内部资产关系复杂,重组本身也要考虑到利润承诺等内容。所以确实有阻力,但大方向还是会前进。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著作权人所有。由于文章和图片非原创,无法一一联系版权人。如果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适合在网上浏览或不应免费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果本网页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电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