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知识城定位

2012知识城建设初具规模。

2020年(中期),初步成为世界知识经济高地。

2030年(远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经济高地将重点发展产业。

R&D服务业

创意产业

教育培训

生命健康服务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产业

重大项目规划

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设计谷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研究院

未来体验中心

中信工业技术研究院

珠江创新论坛

珠江创新论坛

中国-东盟创新中心

世界百强华人科学家创新园

世界研究型大学的分支

国际健康医学中心

中新知识产权城中新知识产权交流中心最新进展昨日首次对外公布,同时公布的还有知识城整体概念规划、产业、政策等核心内容,这意味着中新知识产权城这一粤新紧密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正从一个令人向往的愿景概念,逐步深化为一个雄心勃勃、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中新知识城的选址属于《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广州科学城北部地区。根据规划和设想,知识城将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区域,成为引领珠三角、广东省乃至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国内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成为产业、环境、社会相得益彰、和谐发展的世界级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成为新加坡先进管理经验与广州情况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并成功应用的示范区。中新知识城总体概念规划由新加坡前国家总规划师刘泰格设计。刘泰格先生享有“新加坡规划之父”的美誉,曾担任北京2008奥运会建筑设计评审委员会主席。中新知识城借鉴新加坡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与绿化带及周边形成区域生态网络体系,科学规划市内路网和功能分区,分为北、中、南三个新城。首期将开发启动区约6~10平方公里。中新知识城将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

中新知识城的产业研究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完成。在昨天的说明会上,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臧作了“知识城市产业发展的定位与选择”的演讲。中新知识城规划了R&D服务业、创意产业、教育培训产业、生命健康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八大支柱产业。其产业发展符合国家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战略方向,将突出高端产业集聚功能和知识经济高地的形成。

中新知识城项目还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进行专项政策研究。昨天,该部部长隆国强作了“知识城市政策体系研究”的演讲。他介绍了中新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开放政策、管理服务体系和发展战略五个方面展示了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的成果。

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薛晓峰:签署合作协议。

薛晓峰说,省市主要领导在前,省市各部门全力支持,广州开发区与新加坡星桥公司真诚合作。“知识城市”正从一个令人向往的愿景概念逐步深化为一个雄心勃勃、可操作的实施计划。

一、2012年8月下旬,在中新两国领导人和双方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知识城”项目已纳入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相关合作框架。

二是项目可行性研究顺利完成。可行性研究于2002年4月65438+2日开始,备忘录文本已于2002年7月21日朱书记访新期间由双方交换。可行性研究提前40天完成。

三是城市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邀请新加坡前国家总体规划师刘泰格先生开展“知识城市”总体概念规划研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知识城市”的城市规划进行咨询研究,已形成初步总体规划。

四是项目商务谈判进展顺利。从2012年8月初至今,广州开发区已与新加坡星桥公司进行了6次集中谈判和多次电话会议。从昨天开始进入第七次集中谈判。

五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同步进行。我们与新加坡地方商会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与南洋理工大学签署了教育合作和项目引进合作协议。我们正计划引进一系列高端R&D机构、高端产业园区、国际知名大学分校、跨国公司总部、科技项目孵化器、公共设施等重大项目。

六是率先启动“知识城市”政策体系研究和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目前,在省市领导的牵头下,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提出了“知识城市”的初步政策建议,并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知识城市”的管理和政策体系,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项目建议书。

薛晓峰说,下一步,“知识城市”的规划建设任重道远,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努力:

——力争6月中旬5438+2月结束项目商务谈判,年底前签署合作协议。

——力争在月底前完成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和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为“知识城”项目审批和未来实施奠定基础。

——力争2月初启动知识城起步区建设,在省市领导和部门支持下,与新加坡合作,高标准、高起点启动起步区建设。

——力争在“知识城”项目启动时,引进一批标杆项目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