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生产社会化的内容有哪些?
机械工业的生产社会化;
一、机械工业的专业化方向
既然一台机器是由很多零件组装而成的,而且各个零件的原材料和加工工艺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一辆汽车上的发动机和轮胎),那么一台机器上的所有零件是否都有必要由制造这台机器本身的工厂来生产呢?这在生产力低下的阶段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今天,一方面,社会生产有了很大的进步;另一方面,客观形势有更迫切的需要。机械工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主要任务,必须尽快生产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复杂、大型、精密的机器。如何用集成的方式快速、优质、低价地生产出满足需求的产品,对生产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为了完成繁重的任务,机械工业必须按照专业化和协作的原则组织起来进行现代化生产。
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认为,分工是劳动社会化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从世界各国几百年的经济发展来看,专业分工程度越高,这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就越发达。众所周知,封闭的封建社会结束后,生产发展的过程经历了简单合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工业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有简单的合作,有作坊和手工业内部的合作,有近代机械工业发展后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在工业化初期,专业化和协作不可能有很高的水平。随着机器工业的出现,社会分工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许多新的生产部门和独立的生产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使生产专业化得以迅速发展。
机械制造业是从手工工具制造业发展而来的工业部门。随着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机械工业逐渐分解为包括各种工程机械、应用机械甚至日用机械在内的许多机械工业部门。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随着电子、原子能、计算机、航天等现代尖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机械、电器、仪器产品层出不穷,生产机械的部门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许多复杂产品,如汽车、船舶、飞机、卫星、电子计算机、精密仪器等。,需要成千上万的备件,仅靠几个生产单位是完成不了的。众所周知的奔驰汽车,自控率只有23%。其供应链遍布全球,选择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元器件为自己配套。而我自己的努力是在系统的整合和整体性能的提升上。尤其是制造各种大型复杂的成套设备和装置,如电力、冶金、化工等重型设备。这种设备往往小批量生产,每套设备工艺复杂,零部件多,需要其他配套设备。有鉴于此,只有组织起来,合作生产,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轻松地攻克技术难关,大大缩短装备的制造周期。生产专业化协作是一种能充分发挥机械工业优势的经济合理的组织形式,是加速技术进步和发展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组织专业化和合作对我国目前非常重要。这样做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又可以减少重复和不必要的建设项目,从而节省资金投入,加快建设速度,充分发挥投资效应。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也有利于在市场机制下灵活配置资源,发挥大企业、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各自的优势。由于零件和工序的专业化生产和精细分工,可以使某一零件或某一工种的加工相对集中,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批量很大,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效果显著。同时,也只有在生产专业化、协作化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组织起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各所有制的大量企业,打破条块分割,提高全行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这其实是更深层次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大变革。
二、机械工业专业化生产的形式
专业化分工合作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搞得好可以产生新的生产力。但是,作为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它的实践也不是简单统一的。我们必须根据某些部门和产品的特点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采取适当的专业形式,积极进行改革和改进。这对建立合理的工业管理体制和工业生产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机械工业中有下列专门的生产形式:
(1)部门和行业的专业化这是工业发展初期最原始的专业化形式。比如早期的机械厂生产的都是机械产品。部门专业化的发展产生了行业专业化,按照行业专业进行分工。比如早期的农机厂,只要有订单就生产各种农业机械和工具。
(2)对象专业化这是行业专业化发展的结果。一个企业不再生产全行业的所有产品,只生产某一类产品。因此,对象专业化也称为产品专业化或成品专业化。比如拖拉机厂只生产拖拉机,不生产其他农业机械。随着同类型产品规格的扩大,这类专业化工厂根据产品系列、型号、工艺、精度等级或产品的不同用途、不同原材料、不同工艺进一步实行产品专业化,如大型铣床厂、精密磨床厂、数控机床厂等专业工厂。这是对象特殊化的发展形式。机械行业的产品专业化有两种:一种是非全能工厂,只完成一定范围的工序和主要零部件,如负责装配工作的装配厂;另一种是自行完成产品和大部分零部件加工技术的全能工厂。产品专业化仍然是专业化的初级形式,其效果非常有限。
(3)备件的专业化。就是让主机的单个零件或部件的生产形成一个独立的企业,批量生产大量的单个品种。容易实现合理的经济批量和采用最新技术,因此其技术和生产组织水平远高于产品专业化企业。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机械工业专业化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零部件专业化是在产品系列化、标准化、零部件通用化的基础上,集成同类型零部件组织批量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形式。比如标准件厂、液压件厂、轴承厂、齿轮厂等。零件专业化工厂可分为零件厂、部件厂或组件厂。
(4)过程专业化是通过集中相似的过程来组织专业化生产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一个工厂只完成产品的某一个工序或过程,所以也叫阶段专业化。比如铸造厂、锻造厂、热处理厂、电镀厂等。工艺专业化可以保证零件和毛坯的大批量生产和较低的劳动力消耗,克服企业结构的通用性。在机械行业,过程专业化往往与零件专业化相结合,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5)辅助服务生产的专业化。是指专门为其他工厂进行辅助操作的工厂,也称技术后方专业化。比如机修厂,工具厂,量具厂,刀具厂。这种专业化可以使产品制造商集中精力生产,节省大量服务人员,使辅助服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因此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上述各种专业化形式的发展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例如,基于装配的产品专业化与零部件专业化密不可分,零部件专业化往往与铸造、锻造、冲压、电镀、热处理等工艺专业化相结合。专业化的关键是在组织生产时,要从实际出发,在提高经济效果的前提下,把各种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
专业化将社会生产分解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合作和横向联盟将分解的部门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专业化水平越高,分工越细,生产力越高,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专业化协作也是需要条件的。合作范围的大小和固定性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也受到产业布局、交通运输、市场发展等方面的制约。
第三,专业化和“三个现代化”
专业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一种极其微妙的社会化生产组织。要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除了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建立有效的流通运输网络,积极采用新技术,加强组织管理外,还必须与搞好“三个现代化”结合起来。
“三”即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和专业化一样,它的意义不仅适用于机械行业,也适用于整个社会的生产。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以最少的劳动和物质消耗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它对节约设计力量、加快品种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方便使用和维护有重要作用。
1,标准和标准化
俗话说“不守规矩就不是方圆”凡事都要有个标准。但这里所说的标准是一个含义比较明确的科学概念,只有通过调查、统计、研究、实验,总结生产实践经验,有科学依据才能确定。目前人们制定的标准不仅针对产品,还包括概念(如技术术语、图形符号)、方法(如分析方法、测定方法、检验方法)、环保(如“三废”标准、噪声标准)。确切地说,所谓标准,是指由某一权威机构对经济、技术、科学中反复出现的技术语言和技术事项,以及产品的品种、质量、计量、方法等所规定的统一的技术准则。是各方面都要遵守的技术基础。标准化是使之符合标准的过程和状态。在“三化”中,标准化是基础。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标准化工作,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产品和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大规模生产处处显示出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巨大作用。英国发动工业革命的百年间,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十倍。20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对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作用从5% ~ 22%提高到60% ~ 80%。但是,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就必须用于生产,而标准化是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桥梁。它通过制定技术标准,把科技成果的一些主要技术要求落实到生产建设中,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据一些工业国家估计,他们在现代化生产中进行标准化,所获得的效益往往是其投入的几倍、十倍甚至更多。
标准化在许多其他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生产可以在科学有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到流通中,可以增进信任,简化手续;运用到管理中,可以促进团结、协调、高效。这一切都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标准是衡量产品和项目质量的技术基础,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实践证明,在生产建设中,认真执行标准,严格按标准检查考核,就能保证产品和工程质量,实现高速高效。
现代大规模生产涉及面广,生产分工精细,技术要求高。通过各种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从技术和组织管理上把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因此,标准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标准化是专业化和合作生产的前提。由于其规模大、技术复杂,现代大规模生产需要技术上的统一和协调。标准化可以使产品按系列发展,实现零部件的通用互换,为扩大生产数量,加强生产协作,最终实现专业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专业化。标准化对于保护环境、改善人类生活、保障安全、造福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制定并实施相关的环境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严格加强管理,可以控制有害物质的超标排放,控制不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假冒产品流入市场,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标准化也促进了国际技术和经济交流。现代标准化的特点之一是国际性。国际标准已成为国家间技术和经济交流必须遵守的规范。实践证明,搞好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促进技术交流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还必须看到,标准化在促进国际技术交流的同时,也成为知识产权垄断和非关税壁垒的手段。由于产品标准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标准一旦制定,不合格产品很难与标准化产品兼容,维护和更新的成本远高于标准化产品,因此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受到严重影响。有些国家还把标准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允许进入市场。因此,对标准权的争夺构成了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机械产品的“三化”
具体到机械行业,“三”是指机械产品的系列化、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机械产品种类繁多,服务对象广泛,需求各异,企业互为市场。一套或一台新设备从开始到投入使用,必须经过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等主要阶段,包括单机成套、机组成套、车间成套、工厂成套,以及钢铁、有色、轻工、化工、石油、矿产等外部原材料,范围很广。只有建立完整的行业标准,才能保证产品对,质量符合要求,才能做到相互协调。一个环节失衡,就可能影响整体。在机械工业中实行“三个现代化”对用户、制造商和国家都有利。在以专业和合作的方式组织生产时,这尤其是一项基础工作。
(1)产品系列化众所周知,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机床来加工不同尺寸的零件,使用不同尺寸的电机来驱动不同规格的机床。合理确定这些机床的规格、尺寸等主要参数,形成系列,就是这些产品的系列化。比如对于摇臂钻床,可以取最大钻孔直径作为主要参数,L直径可以确定为25mm、40mm、63mm、80mm、100mm、125mm等。这些参数是以国家或行业的权威职能机构为标准确定的。未来新型摇臂钻床的开发必须符合该系列中的参数。再比如电机,作为典型的配套产品,量大面广,其生产必须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的要求。几年前,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工厂和科研院所完成了中国电机的换代产品Y系列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设计和试制。与同功率老系列产品相比,平均体积减少15%,重量减少12%,使用寿命延长,可靠性提高。y系列* * *有两个基本系列,16衍生系列,900多个规格,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求。基本系列是通用电机,应用范围广,生产能力大。衍生系列是在基本系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进行一些改动,以满足各种需求。此外,还有特殊系列,即有特殊使用要求或特殊保护条件的系列。
构成产品系列的主要参数(如电机功率等级、外壳防护等级、冷却方式、安装结构和安装方式等。)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根据大量的统计分析和一定的数学关系计算出来的。确定产品系列的原则必须以最少的规格型号满足最多品种的需要,并注意尽可能与国外主要公司的同类产品保持一致,以利于进口设备制造和出口配套的需要。
(2)零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企业在组织生产时,一般将机器的所有零件分为专用零件、通用零件和标准件。特殊零件是机器的独特部分。通用件是指某一型号甚至其他型号的机器都可以使用的零件。例如,用于在铣床上夹紧工件的台虎钳不仅可以在通用铣床上使用,还可以在立式铣床、卧式铣床和牛头刨床上使用。同样,还有各种机床附件、液压元件、电气元件、仪器仪表等。电机的通用性更广。对于这类产品,无论哪个厂家生产,都要在型号、性能、基本参数、安装尺寸、连接尺寸等方面统一,力争与国际标准统一。标准件是国家或行业标准化的零件,可用于各种产品,如螺钉、滚动轴承等。,应用范围广,数量多。对于这类零件(包括一些常用零件),由于生产规模较大,有利于采用先进的工艺和专用设备,合理使用原材料,达到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经济效果。比如生产紧固件的标准件厂,用全自动冷镦机生产螺丝螺母,每小时产量达到3500件。如果是一般工厂的一般机床生产的话,1小时是做不了几件的。
在企业内部,也要努力逐步使各类产品的零部件尽可能通用。例如,中国北京第一机床厂生产的三种型号的铣床之间的通用零件数为44% ~ 50%;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制造的两种不同尺寸发动机的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为85%。这种做法给企业和用户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在一个系列的机器中,通用件和标准件用得越多,设计和生产的效率就越高。因此,在产品设计中,尽可能使用所有的通用件和标准件,从而将设计和生产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零部件上。生产环节减少,可以缩短周期,避免重复出错,有利于增加产品品种,扩大产品批量,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经济效果。比如某锁厂生产铁锁,产品有两个系列、六种型号的锁,整体尺寸基本相同。而锁芯、锁舌、弹簧、弹子等99个主要部件不通用,需要单独制造。这样就增加了辅助工时,增加了工具种类,增加了在制品库存,因此占用了更多的生产资金。同时,由于外观和大小相似,经常会出现混淆。经过“三化”原则整改设计后,尽量把这些零件变成通用零件,可以用在不同类型的锁具上,然后把工艺和工装标准化。这样大大方便了生产,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成品率提高36%,一等品率提高17%,减少模具235套,刀具40种。
零部件的标准化为专业化生产和协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以紧固件为例,我国首次发布1958国家标准。60年代以后,各部门使用的600多个品种逐步合并为224个品种,并制定了国家标准,既适应了各方面的需要,又扩大了专业化生产品种的规格,大大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从上海标准件行业生产形势的变化可以看出,近20年来,紧固件标准制定和修订了3次,每次都促进了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一次用冲头代替老式的手工锻造,第二次采用局部冷挤压等少切和无切工艺,第三次采用多工位自动冷镦机等自动化设备。结果产量提高了十多倍,材料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多。
第四,专业化和产品多样化
在专业重组过程中,生产专业化不能与多品种对立。专业化正是为了多品种,多品种要组织专业化。组织专业化生产合作,绝不是限制多个品种,更不是一个工厂只能搞一种产品或零部件。而是需要将工艺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和零部件集中起来组织专业化生产,实现产品、设备、仪表和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从而扩大生产批量,使生产能够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效设备,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同样的工艺设备上,用更少的人工、能源和材料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下游终端厂商可以腾出手来考虑色彩、外观、功能的整合,用较少的通用件组装出多种产品,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在深圳的钟表行业,电子表的产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1/4。得益于表芯的集中生产,厂商得以从以表芯为主导,转变为以颜色、品种、款式的设计为主导。专业化生产和合作在当代世界已经非常普遍,包括名品。很少有公司的产品、设备、仪器、零配件都是自己工厂生产的。他们都是靠专业化协作为我们的产品挑选上百名专家,有的甚至走国际合作来保证自己产品的优良性能。未来,在合作开发和专业化协作的支持下,世界各地的机械生产将朝着在柔性装配线上组装零件工厂提供的标准件的方向发展。主机厂只生产关键零部件系统,把更多精力花在系统集成上,打造更贴近用户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