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会展业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会展标准化体系建设,必须明确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会展标准化体系的建设首先是为了促进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追求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的、片面的、不可持续的、不惜一切代价的发展,而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发展。因此,在会展标准化体系建设中,要树立服务理念,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需求和科学发展,认真总结、归纳和提升会展企业在实践中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吸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的成果,使之有序化,最终成为可推广的会展行业标准。制定和推荐会展业标准,不是简单地用规章制度束缚会展企业的手脚,也不是用一成不变的条文限制会展业的发展。利用会展企业的科学实践提炼出会展业的标准,推荐这些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的标准,从而推动会展业的科学发展,引领其在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

树立牢固的科学观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会展标准化体系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理念,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协调的原则。科学,就是在制定标准的时候要讲辩证法,不仅要有定性的规定,还要有定量的规定。客观性就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尊重数据。正义,即制定标准的立足点必须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尊重民意,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标准体系修订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协调就是兼顾各方,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方作用,使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相互协调。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能够聚集巨大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促进产销结合,促进贸易发展,增加经济技术合作机会,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传播新知识、新观念,对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催化作用。会展业不是单一的独立的经济活动,而是与社会上许多行业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经济活动。一个大规模、高水平的国际会议或展览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境外参会者、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不仅为主办城市带来场地租金、装饰施工费、交通费等会展业的直接收入,还与城市的交通、通讯、旅游、商业、酒店、餐饮、印刷、银行、保险、广告、娱乐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密切相关。会展业与国民经济的联系还表现在,会展业的一切活动都与其他行业相关,为其他行业创造商机、提供服务。但是会展业创造的效益只占20%,其他社会行业占80%。这种综合效应要求会展业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确定自身的发展规模和方向,同时要求其他行业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会展业与其他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可以创造双赢或多赢的局面。因为展览

行业具有与其他行业紧密关联的特点,制定会展业的标准相对困难,既要考虑自身行业的特点,又要考虑相关行业的特点。制定标准时,可以先易后难。应从会展业发展急需、与其他行业关联度不大的部分入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会展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结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难易的关系,内外的关系,长远规划和近期安排的关系,实现会展业规范化的科学发展。

关注结构

会展业标准化重在结构。为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国家正在大力加强服务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个行业的历史较短,标准化工作几乎处于空白阶段,会展行业从业者非常渴望专业知识和专业培训。因此,会展业的标准化在服务业的标准制定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这也为会展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在会展业的标准化体系结构中,有很多方面需要制定,包括会展组织主体、会展场馆建设和相关会展项目。但是,目前会展场馆设施标准、会展资质标准、会展服务标准、会展统计标准处于突出而紧迫的地位,也是会展业标准化体系的主体。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当前突出而迫切的问题入手,既能满足会展企业的需求,解决存在的问题,又能积累经验,带动会展业其他标准的制定。

质量才是王道。

会展业标准化更应注重质量。万事开头难,从无到有,从低到高,打造一个规范的会展业体系,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高低结合,快慢协调,适度简化,才能逐步接近,不断提高,逐步完善。把握标准文本的质量,关键在于加大采用标准的力度,吸收更多更好的经验。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来自会展业的各个方面,是会展业的领军人物,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学术造诣。他们带领的企业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应该也可以积极承接一些会展行业标准的起草组织,但不可能得天下。加大采用标准的力度,是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更多有志于为会展业标准做出贡献的协会、团体、企业、专家学者,参与到会展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中来。要充分发挥会展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其参与重要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鼓励会展企业积极提交国家标准提案,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之路,提高会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会展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必须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更好地吸收国际会展组织在标准化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成功做法。这不仅为我国参与国际会展业标准化活动提供了机遇,也有助于培养精通国际标准化和会展业标准化活动的复合型人才,为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会展业标准化领域的差距奠定了基础。邀请ISO/TC237(国际标准化组织展览术语技术委员会)和UFI(国际展览业协会)长期从事会展相关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专家参加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宁波会议,并邀请他们介绍世界会展业标准化建设现状,听取他们对我国会展业标准化建设的建议,收到良好效果。

关注国际化的内涵

在会展业标准化国际合作中,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国际展览组织和其他相关国际组织进行联系和沟通,参与国际展览组织和其他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交流信息,开展合作,这也是我国会展业走向国际的具体体现。要重视会展业标准化项目参与者的队伍建设,加强对参与项目研究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政策水平,尽快形成一支熟悉标准制定规则、标准化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外语和国际规则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在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会展业标准化国际合作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国情对会展业标准化的影响。由于各国社会、法律、文化背景不同,不同国家的会展业标准化程度和方法也不同。我国会展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既要借鉴国际会展组织的成功经验,又要从国情国力出发,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标准修订,缩短标准年限,解决跟不上的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的会展业标准化体系。要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会展组织标准的制修订活动,努力将中国会展业标准融入国际会展标准。

会展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还包括建立完善的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建立权威完善的技术法规标准动态数据库,建立集标准收集、加工、研究、培训、服务、交流为一体的会展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会展企业实施自主创新、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快速有效的标准信息技术支持。

加强我国会展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虽然这项工作刚刚起步,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指引下,在会展业的热情支持和参与下,中国会展业的标准化体系将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步伐不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