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有秘诀吗?
什么样的大学生适合创业
作者:樊艾(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副主编)
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就业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区间调控的下限,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增强就业拉动能力。可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稳增长的主要目的是保就业、促民生。创业是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是一种典型的具有乘数效应的就业模式。2017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处于高位,仅大学毕业生就达795万人。如何让适合创业的主体成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在华北航天工业学院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廊坊华航E创空间,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创业平台服务。
很多传统的工作岗位往往会减少甚至消失,所以这11万个工作岗位需要创业型企业发挥其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在最简单的模型中,创业的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创业者的素质,二是创业环境。前者是创业成功的内在条件,后者是创业成功的外在条件。从政府层面来说,各个行政部门对创业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创业课程。这些举措都说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这里重点说一下创业者的素质——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都能创业成功。
创业者的素质包括创业动机、能力准备、学历、行业、人脉资源。从动机上来说,大学生创业也可以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北大青年创业者调查发现,高学历创业者多为机会主义创业者,低学历创业者多为生存型创业者。机会主义创业者往往看到的是商机,他们的商业计划更明确,准备更充分,生存的概率更高。在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中,将拥有博士学位的企业家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企业家进行比较,他们首次创业的平均生存时间是后者的两倍。此外,高学历的机会主义创业带来的就业乘数效应也大于低学历创业者的生存型创业。本研究还表明,在相同的行业和市场条件下,创业者受教育程度提高,创业企业规模每年会增加3个就业岗位。换句话说,企业家的教育背景越高,就能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历教育的马太效应是真实存在的。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学霸的表现都是全面且优秀的,学霸的创业更具外部性,社会效益更明显。从创业准备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初次创业的人都面临着经验不足、资金匮乏、人脉有限、政策不明确等内外部制约。所以,毕业后创业并不是成功创业的普适模式。各种调查显示,毕业后创业的比例只有2%~6%左右。其中,青年创业者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创业者工作经验不足5年,10%的创业者在创业前工作经验累计超过10年。
基于以上成功企业家的画像,应该鼓励哪些人创业?根据调查的结论,应该鼓励那些积累了2-5年职场工作经验、拥有研究生学历并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因为他们的创业解决了自己和他人的就业问题,还因为他们掌握的核心技术更有可能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学和研究机构在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中发挥着引擎作用,而高科技初创企业是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创业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初创企业的发展路径,机会主义初创企业的比例也会影响行业和产业的发展。
虽然我们对创业者的素质有了一定的了解,找到了鼓励的方向,但是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话题,比如创业者的素质是培养出来的吗?如果是培育的,那是谁培育的?是家族基因还是后天创业精神的培养?大学应该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大部分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是塑造创业者的充要条件吗?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年轻”是最大的创业优势。
作者:李焦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授)
我认为大学生学历高,年轻,这是创业最大的“资本”。年轻,有失败的空间,大不了从头再来;年轻,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善于学习,“初生牛犊不怕虎”,容易接受市场新事物,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同时,大学生年轻,未婚,没有家庭负担,可以大胆的碰碰运气。即使创业失败,对家庭的影响也不大。此外,国家也出台了大量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创业意味着艰辛,工作时间长且不规律,风险大,责任大,压力大,收入不稳定,没有保障。面对这种挑战,学历高的可以创业,学历低的也可以创业。大学生在生活中要做有良心的人。当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商机时,就应该抓住机会大胆创业。不要等到他们读完大学,读完博士,有了足够的知识。机会千载难逢,稍纵即逝。有创业欲望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热爱、最感兴趣的领域,直接瞄准自己的创业目标,进入创业过程,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然后根据创业的需要,依次补充相关知识,边创业边学习,在创业实践中学习成长,用信心和毅力创造成功。
大学生用自己的知识产权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创办一个具有创新创意元素的高科技公司,就是创业。在菜市场摆摊,在路边工商部门指定的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地方弄个早点铺,也是创业。各种尝试没必要区分高低。如果能找到第一桶金,那很好。如果你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和环节,思考和验证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创业,为以后实施高层次的创业打下基础,这种经历也是难能可贵的。大学生不能做商业计划书竞赛的“高手”,商业运作的“低能儿”。这就需要大学生用挫折积累成功的明天。
在我看来,大学生创业需要利用好“年轻”的优势,但并不是说带着“年轻”就可以盲目快速的工作。大学生一定要踏实,能创业,特别注意风险。最好循序渐进,从小到大,风险可控,想清楚风险和困难再行动,比如创业失败能承受多大的债务风险。创业不是冒险,而是奋斗。在冒险的时候,只能望向远方,奋斗需要脚踏实地,切忌意气用事,盲目地摊,目标过高。
以你的专业创业。
作者:朱·(西北大学林学院博士,2013),在扶风县成立杜仲专业合作社,现为新疆思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读研究生的时候,我逐渐明白了几个问题:什么是科研?做科研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科研成果如何转化?科研和产业有什么因果关系?
2009年,我开始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杜仲资源的高值化利用。2012成立了一家公司,产品做出来了,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公司经营不到一年就破产了。
2014在我导师苏教授杜仲产业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团队在新疆投资成立了另一家公司,开始了杜仲系列产品和产业化生产。2015年,我们根据市场和团队情况对公司进行了重组。现在公司与日本西北A&F大学、大阪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合作,联合多家日本公司进行植物资源的技术开发和研究。现在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这几年创业,我的感觉是一个人一定要有好的心态。一个人必须有强烈的兴趣和感情才能把事情做好。有了起点之后,就要持之以恒。同时也要开放自己的思想,吸收别人的感受,然后去包容,去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好能和自己的知识技术发展相匹配。如果你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引入创业,你做大做强的几率会高很多。
创业要大胆但不盲目。
作者简介:段子敏(出生于1992),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软件开发专业。现在是惠民控股集团董事长。)
高中就有了创业的想法,大三开始付诸实践。刚开始接一些编程的活,业余时间编程赚钱。正因如此,我才有机会参加各种互联网相关的会议,结识同行,长此以往也结交了一些熟人。后来接了一个项目,做一个支付系统。当时我没有钱组织团队,就找了兄弟同学帮忙做。产品做出来后,我拿到了第一笔奖励1.7万元,全部作为兄弟同学的奖励。虽然没赚到钱,但是我拥有了这个支付系统的版权,我成立了一家公司来销售这个软件系统。我卖了十多套,每套654.38+0多万,得到了我的第一桶金。
后来觉得这么做的人太多了,市场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完善。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我转向互联网理财,有所收获。
现在我在做一个自助购物系统。目前产品已经有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成熟。
青春就是要敢想敢做。有句话叫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是创业的时候不要总想着站在风口上,要去寻找风口。创业要大胆但不盲目。你没有创业的梦想。每个人都需要先知道自己的路,然后才能义无反顾的前行。
在东华大学众创空间,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周幼伟正在调试无人机。东华大学众创空间是上海首家创业空间。
珍惜在校创业的“零成本”
作者简介:刘伯敏(1988出生),毕业于南京工程学院,市场营销学士,现在他的包子店已经扩张到400多家店。)
由于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我从初中开始做小生意来赚一些零花钱。考上大学,从大一开始就兼职,给其他创业的兄弟打工,学到了很多东西。
2010年9月,我组织团队参加了一次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最终在总决赛中获得全国亚军,获得了20多万元的创业资金。有了这笔钱,我注册成立了公司,但是公司没有成功。
大三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兴起,我成立了南京微食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实是一家app送餐公司。这是我做的第二家公司。
2013开始卖包子,南京一家经营多年的老字号包子店,不错的花园包子店。我是来宣传的。我用互联网的思维做了这家老店,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强调“快节奏”,服务上班族,订餐送餐,把店铺的位置网络化。一年时间,迅速占领市场,开店100多家,营业额过亿,并开拓了南京以外的无锡、苏州等市场。
我回想自己当初的创业经历,想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这个想法最终在南京市江宁区团委的帮助下得以实现。2013年,我和一批大学生创业团队合伙人组成了“江宁合伙人”大学生青年创业联盟,我们一起对接项目,整合资源。其实就是以经营连锁包子铺的思路打造一个众创空间,这也是南京首家青年创业者众筹孵化器。
我对大学生创业的体会是,创业不是一夜暴富,即使成功也不是注册公司,只是简单地迈出第一步,尝试一下。大学生在校创业是“零成本”,你有很多试错的机会。毕业后一定要考虑生活的基本诉求,创业要谨慎很多。
政策指导
国务院:精准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文件指出,各部门要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进他们更好地参与就业创业活动,敢于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落实学费补偿、助学贷款补偿等政策。
教育部:创业可转换信贷
16年4月6日,教育部修订《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条例》。新《规定》明确,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可折算学分,计入学习成绩。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另行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简化休学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