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在以北方和东部为广泛代表的东部地区数据资源丰富的背景下,其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快于其他省份。其中,北方数据企业数量占全国比例近70%,广东、北京大数据发展水平较高。
东部地区整体数据产量高于西部地区,省际数据流量远高于其他地区。
2019年全国数据总产出为3.9ZB,从数据产出的区域分布来看,2019年全国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四川、河南、河北、湖南。
从人均数据产出来看,2019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广东、内蒙古、西藏、海南、江苏、辽宁。整体来看,东部地区的数据产出和人均数据产出都高于西部地区。
2019年,全国平均每月省际互联网出口流量为3EB。其中,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河北、河南、上海、湖北、湖南、福建。东部地区平均每月省际互联网出口总流量为49.9EB,占全国的53.7%,远超其他地区。
东部地区数据存量大,西部和西北地区数据存量小。
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总数据存量约为332EB。从数据存储的区域分布来看,到2019年底,全国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上海、河北、湖北。数据存储密度方面,截至2019年末,我国整体数据密度为0.035PB/ km2,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重庆、河北。
总体而言,我国数据存量的区域分布与产量一致,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的部分省份,西部和西北地区数据存量较少。
北方数据企业数量领先,各省市大数据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我国大数据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数据资源丰富的经济发达省份。其中,北京大数据产业实力雄厚,大数据企业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35%。
依托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天津、石家庄、廊坊、张家口、秦皇岛等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信息产业竞争优势。此外,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区数据产量和存量都很大,大数据企业也很多。
根据《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白皮书(2020)》的评估结果,广东省排名第一,指数为56.43,比排名最后的西藏自治区高出47.05。从指数分布来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由八个省市组成,分别是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福建、四川。这些省市的总指数都高于30。
第二梯队由湖北、安徽、河南等11省市组成。
第三梯队由广西、黑龙江等12省区组成,总指标不足20。这些地区的大数据发展相对落后,需要积极借鉴领先省市的发展经验,加快追赶步伐。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