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中心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建设
2021年2月23日,在福建厦门举办的首届国际先进电驱动技术创新峰会上,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总经理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此,国创中心必须抓住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的红利,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探索和生态建设,抢占行业核心零部件和高端配件。
袁指出,在这一过程中,准确把握汽车产业面临的三大变革,对行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价值。第一个变化是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核心价值链正在重构。“未来汽车产业的核心价值将不再是发动机、车身和底盘,而是电池、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传统车企做蛋糕,新势力可能吃蛋糕。”袁判断,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奔驰、宝马、大众,而是苹果、谷歌、、英伟达、华为、阿里、百度等芯片和互联网巨头。
通过合作、授权或供应商的方式嵌入智能驾驶细分领域,未来可能会占据行业重要的价值点。据袁分析,在互联网科技企业和造车新势力的双重冲击下,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车企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了新一轮的自我革命,拉开了数字化转型的大幕。
第二个变化是汽车产品的属性更加多样,汽车将成为软件定义的智能移动终端,汽车行业正在加速其硬件改革进程。“硬件变化方面,一方面电池、电机、电控将取代发动机,汽车动力总成面临百年来最大的变革;另一方面,智能联网将增强对车辆感知、交互和决策的需求。先进的传感器、中央控制面板和HMI、芯片和计算平台将成为汽车的核心部件。”
袁表示,在软件改革方面,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将从分布式向类似智能手机的集中式架构(底层操作系统,芯片SOC)演进。软硬件解耦不仅实现了硬件标准化,还实现了软件的重复开发利用,大大减少了内部冗余。未来汽车行业将会出现iOS和Android之争。用户的主动交互模式正在逐渐过渡到机器的主动交互模式,交互模式正在从物理按键、数字触摸屏、语音控制过渡到多模态交互,打造更加互联、个性化、沉浸式的汽车体验。
第三个变化是汽车产品的属性更加多样,汽车将成为软件定义的智能移动终端,服务于生态的变化。袁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在其生命周期内可以通过OTA空中升级不断更新应用,界面交互将赋予汽车更多的应用场景。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消费者会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车联网技术使汽车可以随时与办公室、家庭和公共设施连接,实现远程控制。汽车最终将成为一个配备“差异化元素”的通用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的四化是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袁强调,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多项技术变革的交汇点,涉及能源、交通、通信、计算机等诸多行业。庞大的汽车消费规模,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巨大的环保压力,都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道路,尤其是通过政府对整个行业的整合。
“三年多来,国创中心在全面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技术和产业服务新生态方面,小有成就。”元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是国内首个开源整车验证平台,已完成15前瞻技术搭载验证,完成自主芯片实车路试验证。二是在检测验证平台建设方面,完成汽车能效实验室、汽车规格半导体实验室等检测中心建设,获得CNAS资质认可。第三,在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上,平台专利数据库目前拥有4600万+专利数据,授权运营28000+专利,提供检索、交易等服务。四是在创业投资孵化平台建设上,创新型企业和团队对接1000余次,其中成功孵化创新型企业9家,增值1.84亿元,在孵企业16家,优质储备项目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