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安全设施的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需要多个单位进行协调。比如,对于民用建筑的消防设施,可以在联合开发商、物业等单位建立消防设施维护机制的基础上,设立专项基金,资金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消防设施的更换、维护和保养上。专项资金可由建筑物产权单位每年拨付作为专项资金,具体金额需根据实际维修情况确定。假设遇到多个产权单位,需要组织各个单位签订协议。每个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投入一部分资金到专项资金中,同时联合产权单位一起管理。物业的主要职责是固定专人对一定责任区域内的消防设备进行维护和消防安全管理。物业还需要在责任区域建立消防安全责任人,1年严格检查两次消防安全检查,做好全面检查,在保证消防设备适用和有效的情况下做好记录,保证消防设备的有效管理。
2.加强楼内人员的消防意识培训。
一座高层民用建筑,人员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消防安全意识水平参差不齐,但无论是谁,都需要培养和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如某高层民用建筑产权单位基于对建筑内人员情况的大致了解和消防知识的掌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具体体现为定期召开消防安全研讨会,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等。针对不同阶层的人群准备了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培训,采用文字宣传和图片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消防安全意识教育。甚至会开展各种消防知识活动,有效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此外,物业单位对消防控制室的操作人员实行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在宣讲消防知识的过程中,结合典型的消防案例、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案例和消防行为,在人员面前展示赤裸裸的结果,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3、按照消防规定定期举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实验表明,高层民用建筑日常管理单位定期举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是火灾发生时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管理方式。因此,日常管理部门应制定符合高层民用建筑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高层建筑使用者学习并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次组织预案演练前,要认真开会部署,明确分工;根据制定的计划,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习;演练结束后,要召开评审会,认真总结预案演练的情况,发现不足要及时修改完善预案。
4.重点加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因为高层民用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所以防火设计规范必须到位。比如某高层民用建筑,严格按照我国的消防设计规范,设置了喷淋和火灾报警装置。建筑分区内设两个消防楼梯,面积大于2000m2的建筑设四个消防楼梯。按照国家规定,建筑物每14层需要建一个避难层。避难层作为高层建筑中的火灾避难层,是专门为人们疏散逃生而设置的。建筑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阻燃材料建立避难层,避难层还配有加压设备。在火灾事故中,大多数人在这一层避难。由于火势蔓延不大,建筑物没有倒塌,避难层内人员的生命没有受到威胁。增压设备有效地避免了火焰和有毒气体的进入,保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从实例中可以发现,在高层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防火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5.重点加强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物业作为最重要的责任单位,需要做好相关工作。无论是单产权单位还是多产权单位、租赁单位,都要与物业管理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实现消防安全* * *管理。例如,某物业管理单位积极与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沟通,成功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建立了多份各方面经验丰富的消防业务档案,以灭火和人员疏散为重点,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此外,物业管理单位在管理过程中,重点加强了对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出口的检查,具体检查内容包括疏散通道、出口是否畅通,有无杂物堵塞。消防资金专门建立资金保障制度,每一笔钱的入账和支出都有详细记录,包括消防设施设备的更换和管理。同时,物业管理单位积极加强与业主沟通,通过成立业主委员会积极开展各项消防安全工作。
6、逐步完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救援体系。
高层民用建筑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制定救援方案。考虑到高层民用建筑内部条件日益复杂,发生火灾的概率和火灾的严重程度都在逐渐增加。因此,消防部门在制定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救援制度时,必须根据高层民用建筑的特点,合理、切实地制定消防救援制度。在此基础上,消防部队需要在掌握建筑物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战演练,以应对复杂的高层民用建筑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