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产业发展迅速,产值最高。
近年来,我省三角梅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帮助花卉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幸福花”。
产值最高。
我省三角梅栽培历史已达100多年,是我国重要的三角梅产业基地之一。
据深圳_杜鹃花科学馆等单位的《中国_杜鹃花产业分析与展望》研究报告,全省三角梅种植面积约3万亩,年产值50亿元,占全国三角梅总产值的66%。年销售额28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50-60%;专业生产户1000余户,从业人员20000余人。
主要流通品种有马尼拉小姐、云南紫、小叶子、安格斯等100多个,种植区域集中在漳州市、厦门市等苗木主产区。
特别是漳州市龙海区和漳浦县,三角梅产业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目前,龙湖庵村、新塘村、木棉村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三角梅特色村,呈现出品种日益丰富、产品类型多样化、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发展格局。省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成为中国最大的三角梅生产销售中心和中国三角梅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扶持政策力度大。
我省三角梅产业的蓬勃发展,既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也有政策的支持。
作为我省特色花卉苗木之一,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角梅产业的发展。自2018起,我省实施花卉品种创新奖,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并取得显著种植效益的花卉品种进行奖励。从2021开始,组织省级花卉种质资源库的认定和命名,推进特色优势省级花卉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和扩容;同时,三角梅主产区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如《厦门市扶持三角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同安区扶持三角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给予投资三角梅种植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优惠政策,帮助三角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科研成果丰硕。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三角梅的系统引种研究,建立了全国首个三角梅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6个居群的400余份三角梅种质资源,选育出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角梅品种‘钟敏1’,并于2018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2021以来,福建大千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万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三角梅种质资源库被省花卉主管部门认定命名为省级花卉种质资源库,厦门穆林深圃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变成蝴蝶’等5个三角梅新品种也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有效提升了我省三角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协会指导。
福建省花卉协会三角梅分会、漳州三角梅协会、厦门同安花卉盆景协会相继在我省成立,会员数百人。
协会立足资源优势,协调指导会员单位合理控制生产种植总量,规范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致力于三角梅产品的研发、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推进“同安红”三角梅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编制三角梅盆花生产技术规程等行业符号,有力促进了我省三角梅产业发展。
发展前景广阔。
三角梅产品种类繁多,景观效果惊人,已广泛应用于道路、公园、广场、写字楼等场所。三角梅工程苗、造型树桩盆景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城市的市政绿化。许多城市的立交桥和人行天桥中的三角梅,可以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型盆栽三角梅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庭园艺消费的新时尚。
西梅毛叶:脆甜如冬枣:果实卵圆形,纵径5.2cm,横径4.5cm,平均单果重51g-78g;多汁,脆甜,具有明显的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3.9%-30.0%,口感极佳;果实硬度高,保质期长,在0-5℃下可保存120-150天。
自开花,产量高,香甜可口,口感顺滑,富含维生素A和纤维素。王中秒:专注三农苗木和植物新优品种,服务园区规划、苗木种植和三农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