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狗包弟》教案范文

 《小狗包弟》是巴金于1980年创作的一篇 散文 。在此文中,巴金回忆了小狗包弟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可爱模样,又以一支忏悔的笔,道出了自己迫于形势,把它送到医院供解剖研究的无奈与悔恨。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小狗包弟》教案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小狗包弟》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家巴金基本情况,理清全文的思路。

 二、过程与 方法 :

 1、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2、阅读文本,从平静的话语中读出作者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的表现方式。

 3、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者忏悔精神,培养学生对自己和社会的反省意识。

 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自身以及当代社会存在的问题。

 教学思路与方法:了解巴金,导入新课。快速概括文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探究 文章 的主旨及重要段落。《随想录》介绍,拓展视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行价值观 教育 。

 一、导入

 2003年,一位九十九岁高龄的老人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给他的颁奖词是: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巴金1904年11月25日生,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中篇小说《寒夜》《憩园》《春 天里的秋天》。

 这些都是巴金在_ 前的作品,_ 后,巴金没有停止过对_ 的思考,

 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在_ 创作的散文集《随想录》里的一篇名篇《小狗包弟》,这篇散文写于他七十六岁那年。

 在熟语中,狗被赋予了很多反面的义项,比如 成语 中的“狗仗人势”, 歇后语 中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相互谩骂的时候,也往往把狗作为反面材料,比如说张三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说李四是“狗腿子”等等,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狗真的是这样让人讨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狗有关的文章──《小狗包弟》。

 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

 二、《随想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随想录》这本书。

 《随想录》是巴金从七十四岁写到八十二岁的一部散文集,这个文集分为五个部分,一***一百五十篇散文。

 《随想录》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 文化 奖特别奖”。

 一些作家如此评论《随想录》:

 《随想录》是一部真诚自审的忏悔录。如果一个人只会控诉而不知忏悔,严格意义上说,就不能算一个真正大写的人。在书中,有巴金对自己在强压下表演无耻可笑的忏悔;有对自己逆来顺受没有为受迫害朋友伸张正义的忏悔;有对自己明哲保身跟在别人后面向自己同志丢石块的忏悔……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_ 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很多_ 的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_ ”,因而认为粉碎“_ ”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巴金的反省则是包容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更大的忧虑。因为巴金这样严格地拷问自己的灵魂,所以才被公认为‘世纪良心’。

 所以,《随想录》最大的特点就是直面自己的灵魂,说真话说实话。

 三、初读感受

 经过初次阅读,可以感受到巴金在这篇散文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语言和感情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有什么特点呢?朴素自然不事雕琢的语言,真挚震撼的感情(反省)。

 四、整体把握

 方法指导:根据 故事 情节发展,作者感情变化,理清楚文章脉络,把握文章重点。

 引子:(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开端:(2)小狗包弟的来历

 发展:(3-6)小狗包弟和家人间的亲密接触

 结局:(7-9)痛别包弟

 尾声:(10-13)作者的忏悔

 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愧疚、自责

 从我们分析出来的文章脉络可以看出来,文章重点在哪里?

 “小狗包弟”只是作者的一个切入点,情感所在绝不只是对小狗的怀念,也不只是对_ 的一般意义的批判,而是发自内心的忏悔以及这种忏悔给读者给社会带来的强烈震撼。所以,陈思和教授说“忏悔从怀念开始”,所以,巴金被誉为“20世纪中国社会的良心”。

 五、细部赏析

 方法指导:把细部放到文章的全局来思考,赏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以及和上下文的关系。

 请学生在文中找自己最喜欢或者最有感触的段落,简要说明自己的理解。之后补充 总结 如下:

 1、作者一***讲了两条小狗的故事,这两条小狗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这样写?

 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作家反省、自责和忏悔的深沉。

 2、第三四部分写出包弟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越是写包弟的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和人的关系密切,越是和后文包弟被送去做实验用形成强烈的对比,揭露批判了_ 对人身心的摧残,另一方面也越是突出巴金对自己表现出来的胆怯、虚伪、自私无情的深刻反省和解剖,表达出对包弟沉重的怀念之情和歉疚忏悔之意。

 3、分析第十段作者的感情变化。

 首先是作者送走包弟之后,觉得不再受包弟的牵连,感到轻松。

 继而对自己将包弟送去做实验用的行为感到悔恨,久久不能入睡。

 然后感到羞耻,进行深刻的自我解剖,不能原谅自己。

 再次,这种自责和反省并随着时间消失,而是贯穿了整个十年浩劫,甚至延续至今。

 4、分析第十一段的景物描写中“满园的创伤”的含义。

 整整13年过去了,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这“满园的创伤”是生活的创伤,更是心灵的创伤。

 破败的景物映衬出作者的愧疚和自责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当初的“轻松”变成了“沉重的包袱”,进而“感到羞耻”,十几年后感到“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而且 “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

 六、巴金的不同之处

 _ 结束以后,人人都说自己是受害者,作家们也纷纷展开对_ 的反省、否定,揭发它的罪恶性。巴金是_ 的直接受害者之一,但是我们在他的文字中看不到激烈的控诉和愤怒,有的只是深深的忏悔和自责,这正是巴金与众不同的地方。

 巴金平静的叙述中丝毫没有对那个疯狂时代疯狂人的呵责,没有对个人遭际的愤怒,有的只是对自己“无能”“无奈”的不能原谅和不尽的责备。

 作为读者不能不深思,一个无过错且受害甚深的八十高龄的老人尚且为当年的“过错”忏悔不已,那么,当年的那些真正的过错者良心何安?

 巴金先生之所以伟大,正是他认识到了只有勇于忏悔才是拯救我们民族的现代精神力量,他以“揪出自己示众”的无比勇气和无私品德,点燃忏悔理性的火种,从精神上唤醒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所以,有人说,巴金的《随想录》“结束了一个迷乱的时代,开启了一个寻找与叩问的时代”。

 七、巴金给我们的启示

 1、 反思 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青春也有丑陋,我们只有牢记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教诲,才有可能做一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2、反省社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盛世不无凶险,天下远未太平,读书不忘救国,我们只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生活中不忘反省生活其中的社会,历史的悲剧才可能不会重演。

 作业: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曾经有过难以忘记的过错,你是不是也有巴金老人那样的勇气,直面自己的灵魂,进行自我剖析呢?请用质朴的文字写出自己的心声。

 八、_ 博物馆

 _ 已经过去三十二年了,七十年代末以后出生的中国人,对_ 更是所知甚少。1986年,八十二岁的巴金就呼吁要建立一座_ 博物馆以警示后人,他说:

 最好是建立一座‘_ ’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说明二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大家看看它的全部过程,想想个人在十年间的所作所为,脱下面具,掏出良心,弄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偿还过去的大小欠债。没有私心才不怕受骗上当,敢说真话就不会轻信于谎言。只有牢牢记住‘_ ’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_ ’的再来。

 然而至今,巴金的这个愿望也还没有实现,国家还没有建立一座_ 博物馆。所幸的是,2005年 元旦 ,在汕头市原常务副市长彭启安的努力下,中国第一个由民间兴建的_ 博物馆,在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塔山风景区的正式建成开放。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其目的是要对_ 做出个人的反省,巴金在十年_ 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_ ”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小狗包弟》完成于1980年1月4日。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题目是“小狗包弟”,请你围绕包弟说一说本文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

 ? 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

 开端(2自然段)──包弟的来历。

 ↓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

 结局(7~9自然段)──痛别包弟。

 ↓

 尾声(10~13自然段)──深深忏悔。

 2、找一找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学生浏览课文。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四、再读课文,把握情感

 1、诵读第3段和第5段,画出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 句子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包弟的特性:“这是一条(特性)的小狗,因为它(举例)。”

 示例:这是一条有情义的小狗,因为它在我们不在家时,天天守在睡房门口,等我们回来,从不厌倦。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 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萧珊在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出去吃饭都带骨头回去喂包弟。(第4段)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2、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于质朴的叙事中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 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五、品读课文,深挖主旨——分析作者“歉意”

 1、文末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作者为什么要表达歉意:

 引导:_ 后,在别人都把全部责任推到了_ 身上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过错的巴金向小狗表示歉意,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投影)从作者对小狗包弟的忏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善良、正直的品性,和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后来作者经历了不少的磨难,可仍摆脱不了“煎熬”,这又说明了他是有反省、自律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在“_ ”时代所缺少的精神,这种精神将随着巴金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当中,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的天性。

 2、怎样表达歉意

 诵读第10段,画出作者自责、表示歉意的句子,品读之。

 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参考内容(多媒体显示)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3、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_ ”的现实?

 (投影)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作者以小狗为切入点,表达对人性呼唤。

 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_ ”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写小狗遭难反衬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在_ 的风暴中,多夫妻朋友反目,相反小狗却一直与主人不离不弃。

 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六、课堂总结

 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七、延伸迁移,课堂练笔。

 如果今天晚上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

 示例: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小狗包弟,让我们笑着,哭着,心痛着……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研读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 “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

 附:板书设计

 情节:

 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

 开端(2自然段)──包弟的来历。

 ↓

  语文《小狗包弟》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包弟的形象,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变化。

 3.能正确评价作者放弃包弟的行为,学习作者敢于剖析自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对包弟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勇于剖析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 教学方法 品味赏析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

 2006年黑龙江省“虐猫事件”导入。(3min)

 二、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1.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资料,介绍巴金的生平经历及主要作品。

 教师补充总结。(2min)

 2.写作背景(结合同步练习)(3min)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_ ”历时十年。这场“_ ”是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被江青、林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在这场灾难中,一大批老干部受到打击和迫害,巴金就是其中一个。

 三、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合作讨论,并展示成果)(6min)

 本文的标题是《小狗包弟》,请你从文中找找围绕“包弟”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情感变化又是怎样的呢?

 内容 情感

 包弟的来历 快乐

 包弟的相处 高兴

 包弟的离别 忧虑

 送走包弟 歉疚

 (介绍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四、品味赏析

 1.请结合文本,完成下列表格:(20min)

 姓名

 包弟

 品种

 日本种

 来历

 朋友转送给我,此前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

 性格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语文《小狗包弟》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2、品味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2003年“感动中国”对巴金的颁奖词中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题目是“小狗包弟”,请你说一说围绕包弟本文写了哪些内容。

 2、找一找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四、再读课文,把握情感。

 1、诵读第3段和第5段,画出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句子,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包弟的特性:“这是一条(特性)的小狗,因为它(举例)。”

 示例:这是一条有情义的小狗,因为它在我们不在家时,天天守在睡房门口,等我们回来,从不厌倦。

 2、用诗行的形式总结。

 3、“我”为什么没有小狗了?是什么外界的力量使善良的一家人最终没有保护住爱犬?

 (明确)_ 。教师介绍_ 。

 五、品读课文,深挖主旨——分析作者“歉意”。

 1、为什么要表达歉意:

 _ 后,在别人都把全部责任推到了_ 身上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过错的巴金向小狗表示歉意,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怎样表达歉意

 诵读第10段,画出作者自责、表示歉意的句子,品读之。

 六、诵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生自由赏析打动自己的字、词、句。

 七、延伸迁移,课堂练笔。

 如果今天晚上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

 示例:

 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小狗包弟,让我们笑着,哭着,心痛着……

  语文《小狗包弟》教案范文四

 教学主题 《小狗包弟》 教材分析

 散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本篇课文它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一篇,充满对自我灵魂的拷问和对_ 的深刻反思,有着严肃的历史态度。单元的要求是学习写人记事的方法。在落实这些要求的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本文的个性。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散文的基本能力,但深入探究的意识淡薄,对问题认识的深度不够,且对_ 知之甚少。基于这样的学情,我采用了情境式、自主式、探究式三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诵读始终贯穿于教学中,学生沉下来,读进去,引起学生思考,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

 三、教学目标 通过把握情节结构,理解作者的构思意图与写作目的。

 结合背景,分析理解巴金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认识_ 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的伤害。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自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小狗包弟》鲁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的自读文本。本单元的主题是洞察世道沧桑,学生在学习本课前一定要广泛地查阅_ 时期的背景资料和巴金本人的人生经历。

 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将使用PPT

 展示当时_ 时期的时代背景,将学生带入到那个疯狂的时代。重点让学生去读课文,将采用诵读、研读、默读等方法,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

 在诵读的同时,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感受。为了让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我还辅以多媒体课件的实用。通过投放ppt和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文本。通过展示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用更深刻的体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在中国的现代有这样一位文学大师。他生于1904年,2005年辞世,享年101岁。他的创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人们常常这样评价他: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他就是巴金先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今天就让我们经由叙事散文《小狗包弟》,走进巴金,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课前预习 课文,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和巴金有关的资料及_ 的背景资料。 用PPT展示《小狗包弟》。 整体感知 1.《小狗包弟》选自《随想录》,记叙的是_ 时期发生在巴金身上的一件事,现在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说说 你们读到了怎样一个故事?2.故事的结局是作者把包弟送走了,那么送走包弟前后作者的内心有变化吗?3.同学们都说送走包弟后,作者内心感到沉重、而且至今不能释怀,仍然心存歉意,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包弟交出去?不交出去行不行?

 4.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故事?文章的标题不是《小狗包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