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一模试题答案

200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语文答案

1.C(3分)

A项,jǔ/jǔ duì/tuì hé/gāi

B项,jùn/quān zǐ/shēn shuò/shuò

C项,shé/zhé qiàn/xiān shù/shuò

D项,tiáo/diào bó/bó chāi/chā

2.A(3分)

B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采取”缺宾语中心语“措施”。

C项,主语“我国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和宾语“技术手段”搭配不当。

D项,结构混乱,“评判权不在……手中,而在……手中”与“对……的评判,将不由……决定,而由……决定”两种句式杂糅。

3.①当前对“什么是好的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或“误区”);②“好的教育”既具有理想性义符合实际,公平有效。(第一层意思2分,第二层意思3分,***5分。)

4.从内容和语言表达两方面来判分。内容2分,新颖,合理,有启发性。如果歪解成语则不给分。语言表达2分,准确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参考答案:

南辕北辙——谁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更何况条条火路通罗马,只要有一流的马车夫,足够的盘缠,既能最终到达目的地,又能观赏一路的风景,何乐而不为呢?

精卫填海——不要认为只要执着,就能做成一切事情。选错了目标,走错了方向,执著只能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东施效颦——上天没有赐给我美丽的容颜,但我也有追求美的权利,寻找自己的美,让别人去说吧!

5.D (会:会同)

6.D (②是傅伯成表里洞达、敢于直言的结果,⑤是表现傅伯成的勤政爱民,⑥是表现傅伯成的爱君忧国、敢于直言。)

7.B(错在“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原文的意思是:傅伯成认为吕祖俭不应当因为上书的事遭贬。)

8.(1)(傅伯成)每天和诸生你一言我一语地(或“你来我往地”)论辩质疑,后来(诸生)成才的很多。(3分:“论质”、“往复”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2)有私下去拜见他的权臣和受皇帝宠幸的官员,(他)都严厉地拒绝他们。(4分:“权幸”、“峻”各1分,能恰当调整第一句语序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3)案件全部审理清楚,(傅伯成)请求(朝廷)宽免他们的死罪,施黥刑后发配到军队中。(“隶诸军”译为“到军队中做奴隶或仆役”也可)(3分:“狱具”、“贷”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9.(1)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仰看俯察。(3分)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3分)

(2)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或“隐逸者”、“贬谪者”)形象。(2分)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10.

(1)以手抚膺坐长叹

(2)枫叶荻花秋瑟瑟

(3)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6)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每个空格1分,***8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11.第③小节:主要运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1分)作者根据经济地位、生活状况将乞讨者和城里人分别比喻(类比)成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和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2分)形象地刻画出乞讨者恐惧不安的心理,表现出贫富悬殊和情绪相悖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3分)

第⑥小节:主要运用了反衬(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作者以美丽的花墙反衬垃圾桶旁拾荒的妇女,(2分)逼真地刻画了贫富悬殊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3分)(如表现手法答为“细节描写”并作能恰当分析亦可)

12.

(1)对伤害老人自尊(或“人格”)的愧疚之情;(“伤害老人自尊”1分,“愧疚之情”2分)

(2)对现代文明(或“城市文明”、“城市人”)拒绝建设者(或“民工”)融入的愤怒之情。(“拒绝建设者融入”1分,“愤怒之情”2分:如答“不满”,给1分)

13.

(1)有乞讨者、拾荒者和民工三类人。(1分)

(2)乞讨者有时平和安详(1分),有时警觉、害怕,甚至是愤怒、憎恶的(1分)。拾荒者面对镜头时有一点局促不安(1分)。民工面对镜头时人多是坦然的(1分)。

14.关注、同情、帮助弱势群体将会:①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②消除隔阂、歧视和对立;③促进社会和谐;④提升自身的心灵境界。(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论述类文本:

15.C(“这加速了‘她’字流传”属无中生有,原文说因为刘半农的诗感人,加上赵元任为这首诗谱了曲,使得《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广为流传。)

16.

(1)惋惜、遗憾。(2分)

(2)①高度肯定刘半农创造“她”的历史贡献,②点明刘半农创造“她”的时代背景,③增强论述的权威性。(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17.①“她”的创造和使用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一个伟大的创意(或“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②“她”的创造和使用顺应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需要:⑧“她”的出现体现了当时社会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潮。(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实用类文本:

15.C (原文无此信息。三位科学家“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的道路上踏出了关键的三步”,而且没有前面的基础,就没有后续研究进一步发展。)

16.下村修:发现绿色荧光蛋白并弄清了它发光的原因;(2分)马丁·沙尔菲:造出能发出绿色荧光的大肠杆菌,证明单一的绿色荧光蛋白可以发光;(2分)钱永健:揭示了绿色荧光蛋白发光过程的机理,造出发光强度高、颜色不同的荧光蛋白。(2分)

17.荧光蛋白标记技术:把荧光蛋白的基因连接到其他蛋白质的基因上,使这些蛋白能够发光,当它们在生物体中运作时就可以被检测到。(3分)

意义: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指示工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蛋白质在活生物体中的运作情况,大大推进对生命的认识。(3分)

18.作文(参照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