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前景如何?
“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三网融合的推进也将创造新的发展热点。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安排,我国出版社将于2010年底前全面转企,同时,今年将全面启动报刊转型。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性障碍的突破,将有更多的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这不仅有利于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和繁荣,也将带来新一轮的投资机会。
中国出版传媒计划上市
“中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将于4月成立。初步计划公司资本达到6543.8+0.5亿至6543.8+0.8亿。”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正在与三家战略投资者进行准备。事实上,这只是重组后的中国出版集团上市计划的第一步。
据透露,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中国出版集团上市计划将分两步走:首先成立中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包括内容发行在内的主要出版业务整体打包上市,然后将拥有百年历史的荣宝斋推向资本市场。据了解,目前在荣宝斋负责上市的中介机构已经进入市场。
聂振宁表示,即将成立的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将力争登陆a股主板市场,公司6543.8+08亿的资本有望使其成为国内传媒板块第一大股。上市后,主业会有并购。“今年肯定会比去年多。”聂振宁说。
但作为国企,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会更加谨慎。“中国出版集团将占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90%以上股份”聂振宁表示,有意向的战略投资者很多,所以在选择时,会更多考虑集团未来的发展目标。据了解,这三家投资方包括一家数字通信出版企业、一家影视企业和一家投资基金。"选择数字通信的公司是因为该集团将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终端."聂振宁说。
“文化企业转企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带来新的管理机制。”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对本报记者表示,改革是一个机遇。由于传媒企业的规模效益显著,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将更有利于传媒资源的整合,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据记者采访了解,不少改制后的出版公司都透露出上市的想法。
文化产权要素市场建设加快。
在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的同时,文化要素市场的建设也在加强。据了解,继上海、深圳成立文化产权交易所后,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项目已上报国务院审批,预计今年将落户北京。专家表示,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将加速文化产业与各类资本的有效对接。
此前,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在该市发展改革会议上明确指出,2010年要着力加强要素市场建设,支持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等要素市场落户北京。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组建的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将为文化产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文化产权的转让提供平台,突破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壁垒。
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委会负责人、北京产权交易所业务总监张大伟表示,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的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快车道,包括北京产权交易所在内的几家股东单位即将确定。
“行政资源的参与和推动,会带来更多的资源。”魏说,如果能制定一些规则,做一些示范,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参与。
据悉,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后,将着手推进文化产权评估体系建设,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过程中版权评估难的问题。
风险投资看好文化产业前景
“我们非常看好今年文化产业的投资前景。”创投行业资深人士、深创投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刘刚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改革的深入,相对开放的政策和逐渐清晰的规则,为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市场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倍数增长的市场空间。
“现在一些文化企业本身发展就很好,我们也投资了一批文化相关的企业。”刘刚表示,文化产业将成为其重点。“首先,传统文化企业必须与新兴业态结合发展,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其次,我们还会考虑重组过程中企业相关机制的转换是否到位,比如对员工的J激励机制。”刘刚表示,管理团队和规范运营仍是关键因素。
德勤中国全国科技、媒体和电信行业负责人周进昌表示,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境内外投资者数量大幅增加。"从项目数量到投资者数量,都在成倍增长."周进昌说。此外,随着创业板的推出和中小板的扩容,资本市场的完善也为文化产业投资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此外,记者了解到,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筹措资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据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京投股权投资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采用“FOF”(基金的基金)的运作模式,直接投资于风险投资而非企业。“与直接投资项目相比,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刘刚说。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在三网融合等新兴投资领域,政府的相关监管政策仍需重点关注。“我们认为三网融合和IPTV将是未来的趋势之一,但业务牌照并没有完全放开。”刘刚说。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专家认为政府的监管重点将更加注重内容,经营资质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