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近年来中国家庭视听设备市场研究预测报告。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熟,杜比公司抓住机遇,将其为电影音频开发的杜比环绕系统应用到适合家庭使用的AV功放上,让人们坐在家里也能享受到电影院中生动震撼的声场效果。这样,家庭影院与原来的视听设备(CD、LD、磁带两个声道录制压缩的四声道信号)相比,只需要增加一个解码器,欣赏效果就有了根本性的飞跃,家庭影院诞生了。

目前,家庭影院在中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新婚家庭和住房回迁改善型家庭购买热情较高。

1997年,各种环绕功能的AV功放销量达到117万台,比1996增长89.9%。其中出口量为565,438+0.7万台(占国内销量的44.2%)。到1999,国内家庭影院市场销量约为300万台,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据统计,目前国内知名品牌音响有三四十种,国外有二十多种。国外品牌以高端产品为主,如JBL、尊宝、天朗、天龙等。,其特点是价格高,往往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国产品牌,如hivi、科达、旗胜、李生等,都是以中低档为主,价格大多在65438+万元以内。

家庭影院:现状、问题与发展

国内市场形成了逐年增长的销量。

1996年Av功放销量19.6万,1997年达到117万,1998年237万,预计1999年将突破300万。

家庭影院市场升温的原因是:在VCD和超级VCD的带动下,大屏幕彩电的兴起,以及DVD的进入将进一步促进家庭影院市场的发展,改善住房条件。在大厅安装家庭影院已经成为一种消费趋势;国内家庭影院质量提升,价格适应市场,抢回一部分原本被国外产品占据的份额;各种音频杂志、报纸、展会更是推波助澜,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生产工厂的过度扩散通常是供过于求。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从事家庭影院(AV功放和音箱系列)的企业多达400家,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厂商约有50家。AV功放年产量20多万,约10,总产量估计400多万。但总体来看,中国家庭影院的规模经济格局尚未形成,“千帆其实是发了财,但巨轮还是少”。

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良莠不齐。

由于供大于求的产销格局的影响,竞争不可避免且日益激烈。因为技术和性能没有差距,竞争更集中在价格上。目前家庭影院似乎也在走VCD走过的路,一大批手工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很多都是以急功近利的经营思想为主导,粗制滥造,导致市场的混乱和无奈,杀伤力不容忽视。

国外公司开始进入中低端市场。

目前,外国公司仍然占据着中端市场,但外国公司已经开始进入中低端市场,或者在中国设立工厂,建立部门,开发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这与国外公司放弃VCD市场明显不同,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

大型企业进入家庭影院行业

家庭影院“家电”的发展吸引大型企业加入这一行业。1996之前,音响设备主要走的是Hi-Fi这条路,发烧友是这条路的倡导者。从1996下半年开始,很多企业开始选择大众化的道路,走家庭影院的道路。因为家庭影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市场更大,更倾向于“家电”,所以一些大公司、大集团也开始投入这个行业。

产品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

家庭影院的产品标准尚未制定,音频功放的国家和部颁标准仍由各级监督检验机构和企业自行执行。

虽然AV功放和音频功放的核心都是音频信号的传输和放大,但由于用途不同,它们的性能要求也不同。AV功放主要是配合图像软件的再现,需要真实体现声音的方位感和运动感,注重声场的气势。为了打造影像软件的声场效果,特别注重身临其境的环绕声效果和惊心动魄的低音效果。目前因为没有标准,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急需尽快制定家庭影院产品标准。

重视并开展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国产化

目前杜比专利多是进口到家庭影院,就像VCD芯片受制于斯高柏、ESS等公司,不仅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经济效益也损失很大。目前的问题是,企业为了应对竞争,都在压低价格,使得利润空间迅速变小。大多数企业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开展这项工作。这是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大课题。

消费引导和营销必须务实。家庭影院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产品。生动有效的宣传、介绍、推广和完善的服务与市场开拓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相当一部分厂商仍然沿用一般家电的经销策略和手段,甚至背离了商家“诚信为本”的原则。在宣传册、广告、现场促销等各个环节,经常出现虚假、夸大、误导的情况,实际上走入了一个误区,给市场留下了隐患,最终会受到市场的报复。

简而言之,家庭影院市场面临的现状可以概括为:

市场前景是好的,但是供过于求的问题解决不好,市场就会走向反面。市场缺乏规范,竞争无序程度严重,应加强研究和完善。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当务之急是制定标准,堵住假冒伪劣产品的生存源头。企业要认真研究家庭影院产品的市场引导和推广,形成行业独特的营销理念和策略。行业的团结协作(尤其是骨干企业的团结协作)是家庭影院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家庭影院市场的现状与前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主持的“2003年中国城市家电消费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音响产品市场规模呈下降趋势,但整个市场将从2003年开始缓慢增长。因此,在音响市场整体发展趋势的牵引下,中国家庭影院市场将进入恢复期。

为了使中外家电厂商和经营者充分了解和掌握中国城市家电消费市场的消费现状,以及2003-2005年期间消费者的预期需求、品牌偏好、购买渠道选择和市场品牌竞争情况,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所家电消费市场联合调查研究组于2003年4-6月对中国城市家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研究在全国54个城市对265,438+0,300个城市家庭进行了访谈,获得了我国城市家庭对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消费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企业全面了解当前家庭影院市场情况和预期消费需求。

中国音响市场的复苏带动了家庭影院市场的扩大。

10年来,随着音乐播放设备和DVD播放机(尤其是VCD)在国内的迅速普及,带动了国内家庭音乐设备向家庭影院的转移。根据课题组多年的数据,到2002年底,我国音响产品的市场规模为370万台,拥有率还很低。在不考虑录音机(收音机)和电视机的情况下,73.19%的家庭目前没有音响设备,打包家庭影院的拥有率仅为65.438+02.7%,尤其是近四年来,中国的音响产品市场。

根据课题组专家的研究数据,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音响市场开始缓慢增长,这也将带动整个家庭影院市场的扩张。根据2003年中国城市家庭影院市场研究报告,2002年中国家庭影院市场容量为1,91,000。随着音响市场的增长,据课题组预测,2003年中国家庭影院的市场容量将会增加,预计将超过200万台。

许多客观因素影响着家庭影院规模的发展。

由于家庭影院产品的特性,该产品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较低,因此影响其市场规模的因素会呈现出与其他家电产品不同的特点。

第一,家庭影院的概念在国内消费者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标准。现阶段,中国家庭对家庭影院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追求设备的优雅外观和影院的震撼效果。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很多家庭影院公司在造型设计和震撼音效上下足了功夫,导致大量名不副实的“家庭影院”进入家庭,也给消费者对家庭影院概念的认知带来了混乱。

第二,家庭影院产品的价格。《2003年中国城市家庭影院市场研究与咨询报告》显示,这种对价格的预期支付在下降,消费者对套装家庭影院的预期支付主要在4000元以下,尤其是3000元以下的产品。在调查中发现,中国市场的家庭影院产品价格仍然偏高。随着家庭影院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价格下降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第三,西服产品的开发。家庭影院由电视、DVD播放机、功放和音箱组成。对于一套家庭影院系统来说,DVD播放机是最重要的配套产品之一。根据课题组的统计数据,拥有DVD产品的家庭选择家庭影院的比例远高于使用VCD产品的家庭(见图2)。随着DVD产品进入中国家庭步伐的加快,将极大地促进set家庭影院系统市场规模的扩大。

第四,市场推广和市场知名度。随着家庭影院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市场前景将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大量相关企业必将加入家庭影院系统行业。为了占领和扩大市场,企业会逐步扩大目前狭窄的零售渠道,依靠自身强大的资金优势和营销经验,在广告媒体上投放广告。根据MRCCE(北京中旗传播公司)对全国612家报纸媒体广告的监测数据,今年6-5月,家庭影院制作企业报纸广告总支出为1875.9万元,其中夏新(293.42万元)、CAV李生(195.96万元)。通过广告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宣传,在企业占领市场的过程中会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推广力。

第五,中国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房地产消费行为日益上升,城市家庭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住房面积和隔音水平提高,为家庭选择一套家庭影院系统提供了依据。

家庭影院的品牌竞争将日益加剧。

国内家电企业快速进入家庭影院领域,预示着家庭影院深度营销和白热化竞争时代的到来。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国家庭影院市场的竞争如下:

首先,整体品牌占有率低。城市家庭使用的家庭影院套餐品牌相当分散,尚未形成主导品牌。在调查中,近75%的家庭影院套餐消费者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无法回忆起任何品牌。

其次,从目前国内市场上家庭影院系统的品牌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专业品牌、国产DVD品牌和其他品牌。其中专业品牌以爱浪、CAV、蔚来、先锋为代表。这些企业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产品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产品中领先。《2003年中国城市家庭影院市场研究咨询报告》显示,在专业品牌中,艾朗、CAV、蔚来、先锋的市场份额相对较高,其中蔚来、CAV、艾朗近一年市场增长率明显,分别达到66%、17%、13%。尤其是威莱,在短短一年时间里,通过提升自身技术和拓展营销渠道,迅速进入专业品牌领域的前三。BBK、新科、TCL、夏新、万利达等国产DVD品牌是多元化的制造商。随着他们在DVD播放器领域的普及,他们的产品逐渐转移到家庭影院领域。但由于厂商主要以DVD相关的家庭影院产品为主,只能占据一部分低端市场。其他品牌主要是手工作坊企业,产品影响力不大。

最后,一直以来,任何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最终都演变成中国本土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对抗。相信封装的家庭影院系统产品将遵循相同的路径。中低端市场大部分被中国本土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则被外资品牌占据。据调查,早期曾主导中国音响市场的松下、索尼、夏普、飞利浦等国外知名品牌近年来也加大了产品推广力度,在高端音箱市场的占有率稳步提升。与之相比,国内部分企业在技术和整体生产规模上差距较大。国内企业,如爱浪、CAV、蔚来、先锋等,想要占领高端市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对自身产品技术开发、市场前瞻预测、企业管理的改革和调整,保持甚至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将是这些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未来几年,家庭影院企业的竞争点会更加清晰。

《2003年中国城市家庭影院市场研究与咨询报告》显示,未来一年,预计购买一套家庭影院系统的消费者将占全部消费者的12.3%,由此可以推算出未来三年中国潜在市场规模约为650万,可见家庭影院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这些市场主要在哪里呢?消费需求在哪里?根据课题组专家的调查结果数据,未来几年中国家庭影院的竞争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品牌之争。随着有实力的家电企业进入家庭影院市场,这些企业会利用其原有的在家电行业的品牌知名度进行大力推广,家庭影院行业的品牌知名度和集中度将大大提高,大量的弱势企业很难与之竞争。淘汰和合并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第二,产品之争。2002年,随着中国电子音响协会对家庭影院及音响产品“A签”的重新评估和授权,中国家庭影院市场逐步得到净化和规范。此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区域市场的特点不同,不同地区、行政区和城市的消费群体对家庭影院的预期购买率差异很大,那些规模小、缺乏技术开发和资金支持、无法准确调查全国消费市场变化的小企业将逐步退出。

第三,价格之争。随着家庭影院系统技术的不断成熟,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带动产品价格下降。可以借鉴家电市场,价格策略一定会是未来家庭影院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四,营销渠道之争。任何产品市场的拓展,总是建立在渠道拓展的基础上。但作为一种享受型产品,单纯的渠道扩张并不能带来销量的正增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家庭影院市场渠道重心存在明显差异:一级城市市场渠道应建立在更广阔的层面上,以确保消费者能在方便的地方购买,而二级城市市场渠道肩负着销售和提高消费者认知度的双重任务,主要渠道需要以中长期推广的方式进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