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城际铁路的社会意义
京津城际的开通,形成了京津“半小时经济圈”,聚集了人气,带来了繁荣,加速了京津商务旅游的繁荣发展。
高速便捷的城际铁路加速了两地人员流动,优化了两地资源配置,改变了两地民众的生活观念和习惯,有力地促进了两地的“城市化”和“一体化”。
京津城际开通后,快捷便利的交通方式使人们可以四处流动,在北京生活和工作,或在天津生活和工作。通车不久,京津滨海新区也实现了“一小时”通达,更大程度上扩大了城市化效应。
以城际铁路为骨干的多功能、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化的快速高效交通网络,将对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城效益”也将更加明显。
对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促进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城际铁路大量采用了国际先进的铁路建设技术,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多个“第一”。
首次大面积采用无砟轨道技术,首次采用500米长钢轨工地焊接施工技术,跨区间铺设长无缝轨道。主体结构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离线结构与无砟轨道系统实现高精度对接。特别是工程采用的无砟轨道技术,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国际领先技术。具有线路寿命长、维修周期长、粉尘污染少、噪音低等特点,其技术含量和质量要求在中国铁建史上前所未有。
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已经运营两年。两年来,京津城际共运送旅客4090万人次。高速、安全、舒适的动车组极大地拉近了京津之间的时空距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京津城际铁路作为中国建成的第一条运营时速超过300公里的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的示范工程,也是京沪高速铁路的独立综合试验段。探索构建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管理和技术标准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宝贵经验,为实现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去”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后,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加快了两地之间的人员流动,促进了区域之间资源的享受和优化配置,与京沪、京广高铁一起,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京津城际铁路旅客发送量从2008年的635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2585万人次,累计发送旅客65438+17万人次,平均客座率72%。随着以城际铁路为骨干的多功能、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化的快速高效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建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必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