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的道德使用

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知识产权

1990年9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将计算机软件列为享有著作权保护的作品。1991年6月,《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出台,规定计算机软件是个人或团体的智力产品,与专利、作品一样受法律保护。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或复制都是违法的,将依法依规受到法律的制裁。

人们在使用计算机软件或数据时,应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尊重其作品的著作权,这是使用计算机的基本道德准则。建议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标准,具体来说:

●要使用正版软件,坚决抵制盗版,尊重软件作者的知识产权;

●不要非法复制软件;

●不要制作病毒防护程序来保护自己的软件资源;

●不得擅自篡改他人电脑中的系统信息资源;

2、关于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支持的设备和设施(包括网络)组成的。为了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止病毒的入侵,我们应该注意:

●不要故意破坏和损坏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设备和资源;

●不制作病毒程序,不使用带有病毒的软件,不故意向其他计算机系统传播病毒(传播带有病毒的软件);

●采取预防措施,在电脑中安装杀毒软件;有必要定期检查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是否有病毒。如果发现病毒,要及时用杀毒软件清除。

●维护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保护计算机系统数据的安全;

●被许可人有责任保护其享有的资源,不得向外人泄露密码;

3.相关网络行为规范

计算机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社会结构。它在信息资源的享用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蕴含着无穷的潜力。然而,网络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在其广泛的积极作用背后,也有让人堕落的陷阱,而这些陷阱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其主要表现为:误导网络文化,传播暴力、色情内容;网络诱发不道德和犯罪行为;网络的神秘“培养”了电脑黑客,等等。

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限制人们使用计算机以及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行为。例如,公安部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传播下列信息:

●煽动反抗,破坏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实施的;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的;

●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损害国家机关的公信力;

●其他违反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

但是,仅仅通过制定一部法律来约束所有人的行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相反,社会依靠道德来规定普遍接受的行为规范。在使用计算机时,我们应该诚实,没有恶意的行为,并要求自己在智力和道德意识方面取得进步。

●大文件和非文本文件不宜直接在网上传输,造成网络资源浪费;

●不能用电子邮件进行广播宣传。这种拼版会导致别人的邮箱塞满无用的信息,影响正常工作;

●除非得到许可或做出补偿,否则不应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

●电脑不应该用来伤害别人;

●不要私自阅读他人的通讯文件(如电子邮件),不要私自复制不属于自己的软件资源;

●不要窥探别人的电脑,不要刻意破译别人的密码。

总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任何借助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的破坏、盗窃、欺诈和人身攻击行为都是不道德的或非法的,我们将承担相应的责任或受到相应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