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博物馆不让你打电话?
在一次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批评了博物馆“禁止拍照”等许多不合理的规定,抱怨中国博物馆行业的发展存在问题。我对自己的解释是,不同的博物馆有不同的要求,文物展厅一般不允许使用闪光灯,而国际交流性质的特展出于知识产权的考虑一般不允许。由于版权原因,博物馆不允许观众对个别展览的展品拍照,尤其是一些临时展览和进口展览。主办方一般会明确表示不允许给展品拍照。“从文物保护的目的来说,除雕塑、青铜器、陶瓷、印章等对光稳定性强的文物外,一般不允许游客对图书、档案、古迹、文献、皮革、毛皮、羽毛、棉麻纺织品、水墨画、书法、竹木漆器等感光文物进行拍照。主要原因是手电筒,尤其是氙气手电筒或者强光手电筒的反复照射,破坏性很大。一般来说,普通可见光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400纳米以下的光紫外线强度强,容易被物体吸收导致变质;高于700纳米的光,红外强度低,不易被物体吸收,非常安全。木材、植物、蚕丝等物质都是高分子结构,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或蛋白质,易受光、电、细菌的作用而变质损坏。游客使用的手电筒虽然型号不同,但一般都在可见光700纳米以下,容易损坏高分子结构的文物,应该禁用。从版权的角度来说,有些展品或文物是私人收藏,有些博物馆的陈列形式是工作人员自己设计的智慧结晶。一旦被拍摄下来,很容易被其他单位或个人模仿,引发知识产权纠纷。”但看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先生,我不禁纳闷。当时关于论坛的相关报道如下:童指出,我国博物馆的许多规章制度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有些制度在今天看来是不合理的,但并没有相应地改变。博物馆禁止拍照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文物和版权,但童以为例,称从未禁止游客拍照,因为他们做过实验,用手电筒照过文物几十万次,损坏几乎为零。但在国内一些博物馆,一旦发现游客拍照,就会大声喧哗,甚至撕毁别人的片子,甚至还有“不准碰玻璃”的荒唐规定,直接影响观众的热情。”连拍照都不让我拍,服务到位吗?童指出,博物馆不能再以保护文物和知识产权为借口拒绝游客的合理要求。他的论断也催生了一个结论:博物馆不允许拍照是“中国特色”。经过一番了解,我就纳闷了:过去博物馆拒绝拍照保护文物是假的?我个人比较喜欢在博物馆里拍照,但是我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各项条件都很完美。关于闪光灯是否对文物有害,我觉得还是要相信专家的鉴定。至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先生的意思,我个人认为也是表达博物馆本身的责任,就是为公众服务,不能不满足公众的一些“合理”要求。但只是因为我们的保护条件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所以我个人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博物馆内拍照应该严禁使用闪光灯。其实现在国内很多博物馆都可以拍照,只是不允许用闪光灯,但是可以发现很多观众还是不自觉的用闪光灯拍照。我想,在批判博物馆本身的体制和技术的同时,也应该从自我找一些原因,从自我做起,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实现博物馆和公众的互利共赢。期待中国博物馆管理有新的进步,也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博物馆参观者,保护好自己的文物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