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什么?
回想起笔者刚到北京时,一位长辈小心翼翼地“告诫”笔者,以后遇到湖北人要格外小心,不可轻信。当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他的意思。我只能想象,既然九头鸟是九头,那它大概是特别狡猾。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湖北认识的几个朋友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大多年纪轻轻就自己创业,甚至那些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人也很有进取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九头鸟”的比喻其实是褒贬不一的。赞美意味着他聪明能干;一般的鸟只有一个头,对付九头鸟肯定不是对手,难度很大。有人用“狡猾的机智”来区分湖北人和外省人的“聪明”。比如广东人要骗你,一开始就骗你,中间不会有变化。举个例子,一个杯子本来是5块钱,但是广东人一开始卖10,但是湖北人一开始卖8块钱,让你觉得便宜,于是和他做交易,然后趁你不注意搞点小动作,换成一个只值4块钱的破杯子。也许就是这个小伎俩,让人觉得湖北人难搞,奸诈。
“九头鸟”的贬义自然是指阴险狡诈,和这种人打交道容易吃亏;另一个意思是,湖北人喜欢互相争斗,就像九头争食,肚子却只有一个。其实每个头都一样。1994经营湖北菜的“九头鸟酒楼”打入北京,发展成为连锁品牌,在北京享有良好的声誉。没想到,其中三家业者去年另起炉灶,开设“九头峰”餐厅,与“九头鸟”一起抗台。“九头凤凰”不仅在名称上与“九头鸟”相似,在食物口味、餐厅装修、管理、相关宣传等方面也与“九头鸟”相似。最后,两人还引发了商业知识产权纠纷。
历史沉浮,练就权谋品格
九省通衢造就商业意识
就个人而言,湖北人很聪明,但这种聪明更多的是“更有心计,更有思想”;如果说整体的话,过于精确就容易互相扯皮。因小失大,做不了大事,但聪明反被聪明误。
湖北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的主要舞台在湖北。也许正因为如此,看了历史兴衰,奋斗至死的湖北人,养成了所谓的“马基雅维利”性格(往好里说是精明,往坏里说是阴险)。没有这个,他们无法生存。
湖北,在古代也是楚国的封地,和湖南人一样,爱吃辣,有拼搏进取的精神。但和湖南人不同,湖北人多少受到武当山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洒脱,强调顺势,发现自己不会走路,比较灵活,但同时也可能一起失去一些好的东西。这可能就是“九头鸟”和“驴”(指湖南人)的区别吧。驴子倔强而有韧性,不管对错,但多心眼的鸟让湖北人懂得转危为安。
虽然武汉作为湖北的代表,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金光闪闪的上海,但从1985开始,湖北的发展就滞后了。现在人们经常用“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来形容湖北经济发展的现状。现在湖北人在心态上也有些失落——南方发财,北方当官,碰不到西部大开发,中国经济第四。不过,在中国的商界,读者还是应该关注一下这个可能会“惊艳”的湖北小伙。
历史上湖北是“九省通衢”,汉口是明清时期国家物资的主要集散地,所以湖北人的商业意识是传统的。《清道光年间汉口支竹词》中有这样一句话:“这里从来没有一个土著,九商一人。”
那么,自古浸淫商道文化,拥有“九头鸟”智慧的湖北人,为什么不能形成明清时期闻名全国的徽商、晋商、尚超商等大商帮呢?明清十大商帮里已经没有“湖北商人”的踪影,现在炫耀的是上海、浙江、广东的商人。其中的奥秘值得探究。
善于创新但也善变,短线操作只能小胜。
正如“九头鸟”的称号,湖北商人精明创新,甚至有人认为武汉人的市场嗅觉不亚于温州人和犹太人。
五年来,新崛起的“湖北创业兵团”给人的一个很大的印象是,他们敢于把不易被感知的机会变成商机。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国家无线电笔技术转让”项目。当时这个项目的技术转让费是50万人民币,被很多投资人劝阻。湖北创业兵团里的先锋把这个项目的技术转让费分解成3000元,一下子全国销售。
善于创新往往意味着善变和不坚持,创新往往成为流星。湖北商人往往不是
异地转行,不停换项目,什么都干,什么都不干,不准也不长。不像温州人,哪怕做打火机做鞋子,哪怕只赚一分钱,也会“坚持下去”,然后把一个家庭工厂发展成大企业。
20世纪80年代,武汉有四大家电品牌,即鹦哥牌彩电、南博士岛冰箱、鹦鹉牌录音机和莲花牌洗衣机。这不仅是第一次开风气之先,而且武汉当时也有这样的成就,应该说是很厉害了,但是没有及时改进技术,很快就被淘汰了。现在一提到家电,青岛的海尔、海信都是脱口而出,不会再有人记得这四个品牌了。有人称之为“鹦哥哑,石岛崩,鹦鹉飞,荷花凋”。
再比如武汉的汉正街,80年代很有名。因为武汉本来就是全国商品流通的地方,这条长街就形成了小商品批发市场,起步的汉正街引发了各地类似市场的兴起。但如今,浙江义乌更为专业化的小商品市场,已经抛弃了假冒伪劣这个难听的名字,走上了自创品牌的道路。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年交易量不仅超过汉正街,而且走向市场。但是,汉正街仍然无法完全摆脱盗版和水货的形象。其实这是九头鸟爱转头的一种负面表现,结果比它聪明。
湖北人虽然“醒得早”,走在别人前面,但总是“善用短矛,难舞矛”。像游击战这样的短期作战,虽然小有斩获,但往往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九头鸟”虽然聪明,但往往是小聪明,小智慧。它没有大的目标。即使有天生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企业也总是不做大做强。因此,如果你想和湖北人长期做生意,你需要小心他们经常改变主意。
看似聪明实则直爽,很容易建立友谊。
除了形容湖北人是“九头鸟”之外,还有一种独特的观点认为湖北人是很少被提及的“猴子”。意思是湖北人不是龙,不是虎,没有那么厉害,但是不是猪,没有那么老实;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叫“猴王”。如果你脾气不好,你会立刻变成“泼猴”。不过,虽然猴子看起来很聪明,好像会吃人,但最后只会吃桃子。不像猪八戒天生一张傻脸,就算肉菜都来了,也不会招防或嫉妒,傻人有傻福。
把湖北人比作“九头鸟”或许只是一个方面,如果用“猴脸”来形容湖北人可能更完整。说也奇怪,湖北人的一些性格特征和东北人很像,比如慷慨、粗暴、善良。这就像阳光下的猴子。看似处处不饶人,但同时也直爽善良。和湖北人打交道,就像和东北人打交道一样,一定要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感。湖北人,尤其是武汉人,脾气大,容易毛躁。如果那个湖北佬突然变成了“泼猴”,你只要顺着他的头发走,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湖北人,和北方人一样讲究面子和关系。只要你给湖北人足够的面子,他们就会对你极其的好,甚至会为了你而不惜失去原则。你不尊重他,他就处处跟你过不去,无话可挑。但就像猴子的生肖一样,只要你和他再喝一杯,就会立刻冰释前嫌,忘记所有的不快。关系对湖北人来说也很重要。俗话说“北京谁有大官就听他的,广东谁有钱就听他的,湖北谁关系好就经常听他的。”
所以,与湖北人打交道、做生意,既是防范九头鸟的常用战术,也是“猴脸”的性格特征。和湖北人成为“铁杆朋友”(死忠哥们),顺着湖北人的脾气,给足面子,表现出大度、大方、大方的气质。只要给人一种“猴子般”的湖北小伙的印象,建立友好关系后就很容易得到有力的帮助。
武汉人平时很健谈,就像北京人的“侃”。武汉话活泼幽默,但这种方言有意思,外人很难懂。有句顺口溜说“北京人什么都敢说,上海人什么都敢说,广东人什么都敢赚,东北人什么都敢打,武汉人什么都敢骂娘。”武汉人不仅会开玩笑,还会骂人。最常用的短语是“狗娘养的”。其实说这句话大多不是骂人,只是表达一种语气或者成语。比如一场球赛好,他会开心地说:“狗娘养的,太过瘾了!”夸别人漂亮,说:“狗娘养的,真爽!”甚至母亲有时也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这个狗娘养的”。
湖北人脾气差,爱骂人,形象差。但是研究透彻了,湖北人是苦的,往往不打不成交,不打不相识。这其实是“猴脸”的一个特点。对武汉人来说,不如拐弯抹角地诅咒“狗娘养的”。
或许是“九头鸟”的名声吧。很多人从一开始就对湖北人有戒心,总觉得自己迟早会被骗。当然,做生意保守,和湖北人打交道,还是要警惕他们的“狡猾机智”,但其实你也不必气馁,因为别忘了,湖北佬还是猴子!(原载于台湾省杂志,本报略有删改)
我在网上搜的。希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