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标准有什么新变化吗?

有,主要在金属新材料或者特殊新材料方面。第一是产业现状,第二是环境变化,第三是企业实践和思考建议。我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说。

1.行业现状:业内人士都知道,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是我们的三大支柱高科技产业,而新材料产业往往是相关产业的基础平台。有了新材料这个平台,我们的相关产业,无论是IT还是基因,还是集团的制造业,都可以有创新突破,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新材料有很多困难。一个品种很复杂,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所有的业务点。第二新材料行业的进入门槛比较高,需要有很高的知识、经验和积累才能进去。三是投入大。不确定性也很强。虽然它的盈利能力和产品生命周期都比较长,但是它的风险也不低。各国对新材料核心技术的投入和保密都很到位。

我们说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新材料领域投入了很多。让我们看一看。美国有0271E的材料与电子技术,作为基础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德国有跨世纪的材料研究计划。日本把新材料作为科技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国家政府也有很多投入,很多项目,包括“863”自然科学基金,963火炬项目,但是我们覆盖面稍微广一点,集中度不如美国德国日本,所以力度自然不如他们。

多年来,在国家计划的支持下,我国企业经过努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包括纳米材料和超导材料,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先进水平。在成果转化中,不仅变成成果,还变成商品、产品、电子元器件、铝电子等。,并具有较高的产业。

从钢铁行业和稀土材料来看,我接触的两个行业很多人都说中国是钢铁大国,但可能有一些水分。事实上,中国在钢铁工业的装备、技术和工艺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不仅数量世界第一,而且所谓的连铸、连轧等等,有实力的超级钢已经在世界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是稀土大国,稀土材料已经是世界第一。

这里展示的是从基础设备到产品再到电脑硬盘的核磁振动。中国人自己完成所有的过程。软件材料也是如此,尤其是一些敏感材料,比如神舟系列,都是依靠软磁材料发展的。

这种非晶技术,不仅是材料革命,也是工业革命,现在15米范围内完全可以实现。最短的流程,从冶炼到铸造,到自动加料线速度25米每秒,冷却速度654.38+0万度每秒,是一次工业革命。

二是因为每秒654.38+0百万度的冷却速度,金属来不及结晶,所以形成非晶。所以完全不同于普通的金属材料,我们可以用这种材料做很多文章,主要是两类。首先是电力系统配电变压器的节能降耗。代替硅钢片制作的变压器,可降低75%的损耗。小型机械化也广泛使用。私营企业协会主席王晓兰将它用于他们的焊接机。过去美国GE和外国公司一统天下,现在我们可以做到。

第二个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中国政府,包括我们中国人民,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并没有特别的意识。他们总是认为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我们有取之不尽的能源和资源,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确实是以牺牲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无论是政府还是我国公民都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尤其是中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已经从领导人的自觉转变为全民的自觉。

21世纪我们倡导的循环经济,总的能源和资源的产出到最终的废弃物和产品的产出,逐渐需要循环利用。中国这个新的变化,我们的加工程序,我们的流程,中间的物流消耗,能源消耗大大降低。

比如我来自钢铁行业。我再给你举个例子。首钢是北京的大型企业。首钢和唐钢现在准备在河北高碑店新建一个一流的钢铁厂。这已经很高级了。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直接用连铸连轧生产的产品是不够的。第一,它会吃掉14-18万个废塑料。二是能吃掉654.38+0.2万吨废钢。同时利用其焦炉和高炉煤气发电,可发电654.38+0.2万千瓦,其副产品还可提供300万吨水泥厂。所以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都在努力实施,确实卓有成效。

除了在能源、资源、技术上的垄断,国际环境其实对我们在中国的企业威胁更大,尤其是在中国有石油出口前景的企业。我们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再到最终销售包装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如果你达不到标准,你将不能进入欧洲和北美。所以作为企业,我们可能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政府定位的变化来规划自己的战略。我们是这样想的。虽然我们有50年的研究历史,但今天的研究与过去的研究完全不同。昨天的调研是在政府系统内,按照国家的指示,以计划经济的形式进行的。现在要进入市场,就要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虽然有关联,但不完全一样。也要尊重科技规律,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的组合上。以前我们都是硕士博士,但是今天要创新,特别是有价值的自主创新,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组合,要有企业管理的专家,工程技术的专家,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科学家来完成企业创新。

尤其是我们这几年,一个高频词就是科技创新。在我们过去的观念里,技术创新总是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想法,所以我们实现了这个技术。事实上,并非如此。这里面有很多含义。其实从提出这个概念开始,应该是从实验室技术到中间实验再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最后成为产品,反过来支撑科研的进步。这是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周期。

从研究所到这类企业,我们提出了几个思路。我们的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思路不能跟在羊肉后面跑,不能成为样品、展品、赠品。你要有创新的要求,你要有新的东西,你要有创新,要被社会认可,最终实现成立。

第二,我们有大量的项目,销售收入的5%左右用于自主创新项目。这个课题一定要市场化,国际化,商业化。在管理模式上,和我们之前的单位一样,都是自力更生,埋头苦干,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做。现在我们采取开放与合作、流动与竞争、自由与秩序的新格局和新模式。

战略上,也是要开放的。只有体现这种开放性和流动性,才有价值的创新产品出来。这里我展示几款产品。首先是IC炉,以前只有日本人做。现在我们已经完全通过集成创新赢得了它。第二条焊丝以前是日本人控制的,现在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全流程的设计和生产。高温铝合金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基于高温铝合金的水平。

特别是过去我们自己从内向的大事小事做起,现在和相关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关系。

从研究所变成企业后,承担的国家任务不减反增,因为我们的目标和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政府的目标是通过投资吸引更多的投资,通过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我们的研发就是推出源源不断的技术成果,源源不断的新产品,与政府的目标完全一致。所以我们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这是我们过去没有想到的。

尤其是今年年初,被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通过这些努力,也形成了一些社会地位,关键是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前总是在钢铁研究总院的课题和收益上徘徊,觉得投资一个亿,两个亿就很好了,因为它不想做大,不像企业的创作冲动。现在因为我们不断的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它的业绩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当然不能和其他行业从两个左右相比,今年肯定会达到20亿以上,利润和总量也会同步增长。

对研究机构能有回报吗?我也这么认为钢铁研究总院作为我们的控股股东,原来投资1.1亿元,现在在安泰科技的经济产出是6亿元。同时,近几年的现金分红也达到了1.7亿。

第四,有一些思考和建议。当然,我们的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模式。我不打算在这里具体谈论它。我只想说,虽然现在是市场经济,我们的企业已经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是创新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有时候也是很艰辛的。我很赞同何总刚才说的,需要政府继续关注,继续推动,甚至发挥引导作用。所以希望各级政府在市场经济过程中能体现企业的需求,不要确定企业是自主创新的核心和主体。恐怕你得自己做。目前各部名著不少,但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和要达到的最终目标的一致性,可能还有待商榷。因此,应该加强各部的科技和工业计划。

第二产业,政府出面,企业牵头,建立有效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机制。现在每个家庭的认知度都很高,但操作起来往往不是这样。尤其是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纯科研院所的分工与互动,协调需要政府出面。另外,搭建一定的软件平台。我们的产品到美国,到欧盟,不仅要有通关,还要有非关税壁垒,包括反倾销,包括各种各样的认证,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我们。另一方面,他们的产品进入中国,我们感觉政府在这方面的作为还不是特别足够。我们希望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诉讼,突破“绿色壁垒”。如果有必要,中国应该根据我们的环境、资源和市场特点设计非关税壁垒和行业标准。

另一个希望是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建立中小企业培育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