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泽是谁?

在日本之外,很少有人听说过“盛泽”,这是日本主要的字体设计厂商。1924年,森泽信夫和他的朋友们发明了照相印刷术,开创了现代印刷技术,将古老的字体带入了现代。现在日本随处可见盛泽设计的字体:东京山手线的车站指南,索尼游戏机的控制菜单。它还解决了英特尔芯片的字体问题。

“每一粒都很硬”的设计

香港书籍设计师廖杰莲曾用“每一粒都是辛苦的”来形容字体设计的工作。打草稿,打勾,上色,然后根据设计师的个人经验和审美触觉逐一调整长度和位置。每天只能写三四个字。确定字体后,需要几年的时间来雕刻铅模,制作一套字符。设计好单个字体后,要试着用一整套字来排版,看看整体效果是否和谐,每个字大小是否相近,每个字松紧是否不同,然后再调整。一个让人读起来流畅的字体,需要明暗对比、力学等计算,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习以为常的字体应该是那样的,背后其实有精心的设计。

电脑出现后,自由基被储存在电脑里,可以随时合成。但是在森泽字体设计公司,这部分工作还是由字体设计师手工完成,甚至连雕刻铅模的工序都没有省略。"我们认为最好的质量可以通过手工雕刻模块来保证."森泽字体设计工作室的森泽说了很久。

一个星期五的早晨,熊惠比寿正躺在工作台上,静静地工作着。他在一张纸上勾勒出日本汉字的轮廓。日本象形文字来自中国。毕慧是森泽字体工作室十多名设计师之一,负责为新制作的字体绘制草图,确定一套字体即模板的设计规格和样式。对他和他的同事来说,最后期限是存在的,但它只是一个数字。他们将花费4年时间,用80万欧元做一个半字形设计。

盛泽与时俱进

盛泽的工作室很简陋,在本州岛明石市住宅区的一栋四层小楼里,旁边是一座寺庙。他们只有34名员工,森泽家族的成员就住在这栋楼东侧的房子里。

盛泽家族成员控制公司后,在大阪设立了新的总部,将字体设计部门与市场部、销售部和软件部分开,让设计师们可以专心于设计。这样,他们就不用考虑市场了。利润主要来源于授权图书出版业使用该公司设计的字体。日本严格执行字体设计的知识产权,充分保证设计师的利益,半个字80万欧元的投入绝对不会浪费。

森泽拥有200种字体的版权,客户包括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厂商。“我爷爷和父亲那一代只知道印刷出版,我们这一代却要接触新媒体。”46岁的森泽明彦说,他去年才成为公司的负责人。

开发一种字体需要几年时间和近82万欧元。为什么?因为东方字体复杂的书写体系涉及几个不同的字母,汉字加上48个拼音字母——平假名和片假名。如何把这些形状和结构特征不同的汉字、平假名、片假名统一起来,光是让它们有排列整齐的样子就很伤脑筋,更别说混搭之美了?

在森泽,新设计师需要一年多的头脑风暴训练。"他们必须在杂志、书籍和广告中寻找新的趋势."工作室里的米乌拉信行打开了最近一次头脑风暴的笔记,便利贴上的笔记用五种颜色分类,简化成一系列原则:有多少种字体?是什么风格,保守还是戏谑,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这种字体是用在书上、广告上还是logos上?

面向质量的设计

类似于时尚工作室的分工,字体设计的核心是总设计师,负责勾画出400到500种字体的基础字库。领导人之一的森泽说了很久,千言万语都有一个基本的核心版本。如果这500个基础词设计不好,整个项目就得推倒重来。几十年前,设计师会用炭笔写字,然后用白漆修改。现在的设计师使用2H自动铅笔和橡皮擦,字体设计在6 cm× 6 cm的网格上。

每套字体都有一个模板,这是惠比寿熊负责的部分。新设计师通常需要五年时间来熟悉模板,然后才能被允许开始正式设计。汉字,尤其是“字的姿态要像鹤的舞姿,引颈高歌”,这就涉及到笔画粗细与结构、留白与重心的关系。如果控制不好,端庄的汉字会变得粗糙萎缩,有时还会影响阅读。

通常你在工作室里唯一能听到的声音就是电脑和打印机的声音。管理层担心设计师过于投入工作,每两个小时就会有铃声响起,提醒他们需要休息。最终目标是质量,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一套字体的设计是有时间限制的,但是允许设计师加班加点,让字体更完美。最长的一次,他们加班两年才把设计交出来。

在设计师不远处,8名技术人员在电脑前用图形程序修改扫描的手绘字体,检查电子版是否有问题。另一方面,设计师在寻找微妙的不规则性,比如一个点是否太引人注目,或者一个弯是否太陡。“这种新字体叫什么名字?”正在扫描样本的盛泽久久地说:“我们还没决定,离正式完成还有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