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运动服尾货怎么处理?

随着北京、深圳、广州、山东、常熟、郑州等地多家服装后市场的开业。可以说,在市场沉淀之后,尾货模式依然处于高温状态,甚至很多在商战中受挫的商业地产业主都试图用尾货模式来盘活项目。但在此期间,“保定海龙尾货”等多家市场已经停业数日。

卡“尾货”还是无效。这取决于什么?如何保持尾货市场的真实面貌?

在第一次看了央视关于尾货市场的报道后,顾小姐成了北京首家服装尾货市场“天兰天”的常客。从看买什么便宜到看招牌、面料、款式,一年多来,她已经成了“淘尾货”的高手。“天兰天”市场也从开业时的一层发展到现在的三层,从最初的400多个摊位发展到今天的900多个摊位。不过,顾小姐对购物还是比较熟悉的。

奥运会刚结束,顾小姐和两个朋友来到天兰天,打算买几件秋装。进门后,她左拐右拐,突然发现自己熟悉的摊位格局又变了:似乎大包小包的超大摊位多了,经营主食商品的小摊位少了。

除了顾小姐这种细心的老顾客,任何人都很难发现,天兰天市场的商户是在不断变化的。“请退正装”是天兰天尾货市场总经理曾群海坚持的管理方式之一。

首创“尾货”概念并吸引众多市场投资者关注的北京阳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认为,这是天兰天市场运营后保留“尾货招牌”的障碍。尾货市场很难继续繁荣,管理层也没有“通关”的能力。只能接受洗牌的命运。

管理难点:尾货市场生态平衡难以调节。

“这个月,我们清理并说服了20多家经营正装的商家。”刚进办公室的曾群海一见记者就忙着分享这一成果。

“正装”是指天兰天服装尾货市场的非尾货服装,也就是其他市场也有的产品。有着多年市场运营经验的曾群海,一直坚持市场定位和商户运营不能有大的偏差。所以从开业到现在,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市场就会劝说一些经营“正装”的商户退租,扩大优势明显的尾货商户的摊位。

在天兰天的一楼,有一个卖剩货童装的摊位,总能吸引不少忙着选衣服的年轻妈妈。一位拿着几件婴儿衣服的顾客告诉记者,她刚来这里的时候,这些都是5块钱,大概10元,都是外贸产品,质量和款式都不错。现在价格还是一样,选择余地更大。卖这种童装的摊位也多了起来,有的妈妈多是“淘”这个,“淘”那个。

另一个经营针织高领毛衣的摊位也只开了几个月,其独特的剪纸图案设计,再加上25元内的低价,也很吸引人。这也是经常在天兰天淘宝的顾小姐新挖掘的“好地方”。看到有人对高领毛衣感兴趣,热心的女摊主突然拿出七八个“版”介绍。据她说,她的生意一直都不错,尤其是天气冷了以后,批发高领毛衣的数量增加了不少。

放眼整个市场,依然是忽冷忽热,很多摊位前基本没有顾客逗留。除了缺乏有吸引力的低价,服装款式和质量也是原因之一。消费者是冲着尾货来的,随处可见的低档加工品自然不被关注。同时,大量非尾货的存在也会牵连尾货的识别。久而久之,市场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这也是天兰天定期“清理正装”的原因。如果尾货市场“尾服”和“正装”的比例失衡,就预示着危机的来临。

目前“天兰天”900多个摊位基本没有空摊位,真正有竞争力的尾货商家占60%左右,足以维持尾货市场的真实面貌。同时,在回归和引进的过程中,零售量和开业时一样,批发量在上升,这也让“天兰天”保持了良好的生态循环。

对于市场来说,清理“正规商家”很难,维护“尾商”更难。尾货概念兴起后,有尾货招牌的市场更多了,很多商家开始同时在几个市场扩张经营,导致各个市场之间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幸存下来的商家基本上有两种。一个是确实是外贸产品,但不是大品牌,主要是国外订单,还有国内工厂生产的衣服库存。另外,一些小的服装加工作坊瞄准这个缺口,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加工所谓的尾货,也有固定的消费群体,但这永远不可能是尾货市场的主要目标。

这种情况使得市场很难与各类商户协调。梁认为,天兰天限价经营,转向批发的思路,在维护尾货商家不流失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尾货质量好,价格低,是消费者来天兰天的原因,天兰天也确实有很多尾货。去年一个商家批了654.38+0.4万多件衣服,可以说是相当可观了。它注重从零售到批发的战略转移,让很多商家的生意越做越大。"

谈到不久前刚刚陷入窘境的保定海龙尾货服装市场,梁认为主要是管理不当,货源流失。据他所知,“海龙”刚开业的时候,确实有大尾货的支撑,早期也有相当大的客流。但由于其相对于消费力的体量比较大,很难维持整个市场的尾货面貌。不具备商家基础,靠概念做,货源没有保障,自然导致市场封闭。即使不倒闭,也会因含金量不足而回归小商品市场的形态。这也是尾货概念在很多市场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个市场,从概念的兴起到沉淀,两年的时间足以检验这种商业模式的成败,现在尾货概念已经处于沉淀期。梁认为,尾货模式不仅可以作为法宝,而且随时面临市场洗牌。服装生产环境的变化催生了供应信息的洗牌,经销商的洗牌,更严重的是开发者的洗牌。

资源困难:外贸加工企业生存艰难,最后一批产品提前透支。

今年6月5438+10月,济南世界购尾货基地揭牌,以批发为主,肩负南水北调尾货服装的重任。6月,郑州也传出消息,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正在联合山东、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省服装出口主产区的行业管理部门,筹建大型中原服装尾货交易市场,预计“十一五”期间在郑州曲梁服装城开业。9月初,生意惨淡一年的北京天美时依然打出尾货市场招商的口号,试图利用尾货模式实现逆转。尾货市场越来越开放,尾货资源自然受欢迎。经销商对资源的控制是尾巴淘金者的秘密。

在天兰天,很多做尾货的经销商发现,今年的工厂清仓机会似乎更多了。往年这个时候手里最多也就一两百万的货,现在仓库里几百万货的商家不在少数。一个商家正在帮订货的批发商打包,还有两三个客户等着和她一起去仓库看货。“咖喱有很多种风格。很多都太小了,不能挂在这里。一个朋友的工厂停产了。我们家有很多羊绒衫,都是新的。颜色我们就不多说了,但是也保证没有残品。你多拿保底,多赚钱。”手里忙着,她还不忘向守候在一旁的批发商介绍仓库里的库存情况。

像这位摊主一样,很多尾货商家都面临着吃还是不吃库存大量尾货的选择。近年来,由于珠三角劳动力成本上升,许多国际品牌开始将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2007年底,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给用工难的服装企业套上了紧箍,一些小规模的服装加工企业纷纷停产转行。于是大量尾货涌入市场,价格远低于往年。尾货商的货源突然变得充足起来。但这是“透支”的好日子。

梁认为,尾货市场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尾货资源能撑多久。随着珠三角产业结构转型,部分国际品牌订单转向成本更低的国家,未来国际品牌的尾货可能会受阻。

在目前的市场上,很容易找到“H &;m”童装,你也很容易找到“zara”女式风衣,但是之后呢?随着知识产权管理的加强,很多商家并不看好未来国际品牌的货源。真货少,仿制风险大。

有了尾货商家的固定资源和随时会被切断的货源,日益庞大的尾货市场将何去何从?现在吃的再饱,也很难保证以后不饿,尾市早晚会变。

发展困难:体量的贪婪,尾货的短缺,难以体现“淘”文化。

既然尾市迟早会变,那会往什么方向变呢?梁总结了的几个要点。首先,对音量有一定的限制。尾货市场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主要是因为尾货这个概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关注度必然会下降。此外,很多企业和商家以尾货概念经营,不提供尾货来源,使得尾货形象受到负面影响。所以,小而精是未来尾货市场存在的前提。梁以他目前参与规划的尾鞋城为例,他说:“总结了很多尾鞋市场的经验,规划中的尾鞋城已经规划得很完整了。面积不大,3000平米最合适,但是量少,但是货源保证是真正的尾货,可以吸纳更多的顶级品牌货和品牌厂商的尾货。同时加大户外产品的规划,充分体现少而精的理念。”

提升服务理念,延伸尾货概念也是发展方向之一。“通过我们一年多的市场运作,老百姓加深了对尾货的了解,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培养和挖掘了一批适合消费尾货的消费群体。但消费者对尾货质量和信誉的要求提高了,这就要求市场提升自己的软硬件条件,或许淘宝城大卖场或尾货商城的概念会重现。同时,以零售为主的尾货市场很难有大的作为,天兰天立足的根本原因是批发。

拆分细化将是未来尾货市场的趋势之一。北京尾货市场分布广泛,发展基本饱和。尾货市场将经历一个真正的分化时代。发展成多种商品线并存的模式,包容性更强,这是大型服装尾货市场必须面对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