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三是如何衰落的?
上世纪末,数据通信行业的两大巨头思科和3Com竞争激烈。最终思科胜出,成为当时业界的霸主。然而,就在两大巨头相持不下的时候,华为悄然崛起,成功打入美国市场。2003年,思科在美国法院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希望通过这种手段将华为挤出美国市场。为了应对思科的诉讼,争取美国网络通信市场,华为和美国3Com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华为3Com”。当时华为持股51%,3Com持股49%,总部设在杭州。
第二阶段,华为出售全部股份,H3C正式成立。
2006 -2007年,华为分两次向3Com出售“华为3Com”2%和49%的股份,将企业网业务全部交给H3C。自此,“华为3Com”成为3Com的全资子公司,并正式更名为“H3C”(H3C)。关于出售的原因没有官方声明。
第三阶段,惠普收购H3C,业务急剧下滑。
2008年,由于经营不善,3Com计划出售H3C。华为当时一直专注于运营商市场,而H3C处于企业网络市场的前列。因此,华为想购买自己的H3C,与思科展开全面竞争。但由于美国政府干预未果,思科应该是做了不少不良企图。最终,3Com和H3C一起被惠普收购。
然而,华三在惠普的生活并不轻松。先是其大量业务被惠普分拆,然后斯诺登事件引发的信息安全呼声越来越高。此外,阿里巴巴提出了“IOE去除运动”(IOE意为IBM、Oracle、EMC,IOE是为了减少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将上述三家公司的产品替换为国内产品)。因此,当时抵制外国产品的情绪高涨,华三被视为外国资本。当然惠普更难。2014年,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分为“惠普公司”和“惠普企业”。
第四阶段,脱胎换骨,“新华三集团成立”。
经历了多年的煎熬,2016终于有了曙光。紫光集团以25亿美元向惠普公司购买华三公司51%的股权,惠普企业(HPE)持有另外49%的股权。紫光集团成为华三的控股股东。从此,华三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国企背景和国内企业地位,并正式成立了“新华三集团”。
目前,新华三是紫光集团的核心企业,拥有芯片、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数字基础设施的整体能力,9个产业和7个海外分支机构,50多个销售和服务机构,产品服务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量超过12000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公司大量产品位居国内前列,包括企业级WLAN、以太网交换机、非x86服务器、刀片服务器、云管理平台、国产品牌服务器虚拟化、SDN软件、IT统一运维软件等产品,均居国内第一,X86服务器、存储、企业网路由器、超融合等产品居国内第二。同时,新华三是HPE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在中国的独家供应商。
未来的“新华三集团”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