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租金减免...这四个部门将在2022年以降低成本为重点。
《通知》指出,2021年,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发展,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回升。2022年,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部际联席会议将重点组织实施8个方面26项任务。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受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生产经营可能停止,营业收入可能下降。同时,他们需要承担房租、水电费和工人工资等成本。现金流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
“降成本要精准施策,着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显性和隐性成本,缓解资金压力,激发市场活力,同时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稳定市场信心,恢复良好的市场预期。”李对说道。
企业员工通过自助终端查询纳税信用等信息。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宋巍巍
小规模纳税人分阶段免征增值税
《通知》提出,实施新的税费综合支持政策。继续实施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减免力度,扩大适用范围。小规模纳税人分阶段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654.38+0万元至300万元,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促进工业增长和服务业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税费政策措施。
优先支持小微企业,6月底前一次性退还小微企业存量免税额,全额退还增量免税额。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退税问题。
《通知》指出,加大R&D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力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资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此外,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通知》要求,清理移交电源中的不合理加价,支持地方政府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收费。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
记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退税约1.5万亿元。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1至4月30日,已有801.5亿元增值税退税款返还至1.452万纳税人账户,一季度出台的退税即征即退老政策为1233亿元,1-4月* *已退税
李告诉《国家商报》记者,今年的税费综合扶持政策除了包括各种税种的减免外,还采取了退税、减税、免税、缓税等多种政策工具,有序安排不同规模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时间,形成协同效应,促进政策的时效性,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积极作用。
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除了税费组合支持政策,《通知》还从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多方面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在加强金融支持方面,通知指出,扩大新增贷款规模,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潜力,推动金融机构充分传导LPR对贷款利率的下行效应,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保持普惠性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稳定,继续向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金融支持。用好支持小微贷款工具,加大小额支农贷款力度,优化监管考核,促进小微贷款明显增长,继续提高信用贷款和首次借款人占比。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避免行业限贷、撤贷、停贷。积极推广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
在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通知要求,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监管责任和措施同步落实,建立损害营商环境案件收集和报告制度。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开展市场准入有效性评估试点,全面建立违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件收集通报制度。
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防止出台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内容的政策措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同时,通知还明确,2022年,疫情被列为高发地区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住国有房屋,2022年减租6个月,其他地区减租3个月。各地可统筹各类资金,对租赁非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适当帮助。鼓励非国有住房租赁主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合理分担疫情造成的损失。
《通知》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如何精准惠及企业?李认为,一方面可以依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不同类型企业的精准“画像”,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政策执行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降低政策申请和运用门槛,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判断和申报,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后期跟踪和监管,定期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确保企业准确享受政策支持,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