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会展业的水平

提高会展业水平的关键是抓住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

运用“两只手”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意义

“两只手”的提法源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从凯恩斯发展到当代西方经济理论。多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为此,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会展业市场化进程”。

《基本原则》中明确指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稳步有序放开会展业市场准入,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和支持会展业市场化发展。

“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形成平等参与、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遵循国际通行的会展业市场规则”。

在“改革管理体制”中,明确指出“加快简政放权”;“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市场化进程”;“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此外,《意见》还设置了两个标题专门表述“优化市场环境”和“加强政策引导”。

总之,为推动我国会展业改革发展,《意见》全面贯彻了发挥“两只手”作用的思想,周密安排了落实“两只手”的措施。这使得中国的会展业有了非常好的预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府对展览业效率的要求及其管理方法

为什么中国政府要关注展览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发布?这是因为会展业在中国经济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意见》指出,会展业“成为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要“推动会展业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作用。”这符合后来《意见》所说的:“明确会展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功能定位”;“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配合实施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提法是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这是对中国会展业功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事实上,中国各级政府的许多活动确实需要展览的帮助。参展的技术、设备、人员、企业等都属于会展业态。

《意见》在高度重视发挥展会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和规范了今后政府组织和参与展会的行为,即“严格规范各级政府举办展会的行为,减少财政出资和行政参与,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政府举办展会的退出机制。”

那么,未来政府将如何管理会展业?

第一,未来会展项目还是需要政府部门一定的审批。只有下放审批权限,更新审批手段,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确定由商务部牵头,相关部委参与,建立“会展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实施中国会展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

三是推动创新发展。包括:加快信息化进程;提高组织化水平;完善会展产业链;完善展馆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是优化市场环境。包括:完善会展业标准体系;完善行业信用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假冒。

五是加强政策引导。包括:优化会展业布局;落实财税政策;改善金融和保险服务;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行业统计体系;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以市场化推动中国会展业的改革、发展和创新

市场化的核心是让价值规律发挥作用,让市场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平等竞争,获得相应的利益。这个时候,政府只能是市场环境的建设者,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市场中的竞争者。

今后,对于会展组织企业来说,会展项目的审批将会简化,设立会展项目将会更加方便。此外,由于政府会展项目和服务外包的减少,会展组织企业所能承接的业务量必然增加;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假冒,对项目创意、展位设计、展品创新都将非常有利。

就会展场馆而言,《意见》提出的“兼顾公益性和市场”原则和“开放、透明、非歧视的场馆使用规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使会展场馆的运营更加有章可循。此外,《意见》对展馆的“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进行了肯定,这将有利于未来“三输出”的发展。

《意见》提出“完善会展产业链”,对各类会展服务企业是利好。此外,《意见》提出的“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强专业分工,拓展会展业市场空间”,也有利于各类从事会展服务的小微企业进入会展业。

对于大型会展企业,《意见》提出的“引导大型骨干会展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合资等方式组建国际会展集团”将是发展方向。

对于外资会展企业来说,“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会展机构与国际知名会展行业组织、行业协会、会展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展会在中国合作举办展会,提高国内展会质量和效益”的提出无疑对发展非常有利。

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会展业的发展将事半功倍。但是有一点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行业本身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才是根本原因。如果你只是抓着“两只手”不放,而忽略了自己的素质,那么你最终只能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