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填写有问题。

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及中国的对策

-

林小君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350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非关税壁垒逐渐取代关税壁垒成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的工具。非关税壁垒的普遍存在阻碍了各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本文阐述了当前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应对非关税壁垒的对策。

非关税壁垒;趋势;反措施

f 760.6-62 A 1007-7723(2006)01-0003-02

2005-10-30

林小君,2003年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

战后,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在曾经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和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关税水平大幅降低。关税作为传统的贸易壁垒,保护作用逐渐减弱,各国面临的外部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发展,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因为世界贸易体系的完善而减弱,反而在WTO的框架下有所加强。其突出表现是,非关税壁垒逐渐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它们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非关税壁垒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采取强有力的对策。

一,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世贸组织的不懈努力和各国的双边、多边贸易谈判,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大幅减少,但与此同时,非关税壁垒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倾销措施不断强化。

反倾销最初的目的是抵制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消除价格歧视。但有些国家将其视为战略竞争的手段,借以打击竞争对手,阻止其使用强有力的武器,从而赋予其浓厚的贸易保护色彩。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它将成为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贸易壁垒。例如,在反倾销的实施方面,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受害者。据统计,在2004年6月至6月的101起新的反倾销案件中,有30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18起。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快速发展

由于WTO《技术壁垒协议》并没有否定TBT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它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技术标准,这就使得发达国家利用这一法律依据制定出多种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等手段来限制其他国家的进口。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深入,新的技术标准将不断出现,并被纳入新的技术法规。技术创新使检测设备、手段和方法更加先进,一些发达的WTO成员使用TBT的水平逐步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标准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日本大米在中国的农药残留从65项增加到104项;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数从72增加到134。此外,从相关领域来看,TBT从生产领域开始,逐渐扩展到贸易领域,从有形货物到金融、信息等服务,以及投资和知识产权。

(C)经常使用实施数量安全。

数量保障措施的形式主要包括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配额和进口禁令。数量保障措施在限制出口方面具有直接和迅速的特点。因此,许多西方国家把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作为攻击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手段。其中,最具威胁性的是专门为中国制定的“特保条款”。例如,2005年6月23日,巴西政府将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以暂时保护巴西国内产业。这两项法令对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以及中国的其他特定产品实行配额和附加税。此外,近年来,欧盟、美国等中国主要出口国也呈现出一种趋势,即当没有合适的理由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措施时,就会转向特别保障条款。

(四)绿色壁垒名称泛滥

贸易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绿色经济在全球兴起的趋势,打着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旗号,制定了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制度和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设置壁垒。比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欧盟的“欧盟制度”,日本的“生态标签制度”。

(E)灰色区域措施的使用

优惠原产地规则、政府采购政策等灰色措施仍游离于WTO多边约束规则之外,因此被大多数成员国广泛用作贸易保护手段。由于原产地规则和政府采购政策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来限制其他国家产品的进口。

㈥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的提高

虽然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并未纳入国际贸易体系,但发达国家为了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比较优势,一直试图使其正式成为WTO体系,并逐渐开始利用这一措施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以动物福利为例,2002年,乌克兰有一批生猪曾被运送到法国60多个小时,但被法国当局拒绝,理由是运输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猪的福利,没有在规定时间休息。在劳工标准方面,比如美国商会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已有50%的跨国公司和外贸企业表示,如果实施SA8000标准,将与中国企业重新签订新的采购合同。由于我国的产品结构多为劳动密集型,而SA8000主要针对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无疑会对我国的外贸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中国面对非关税壁垒的对策

毫无疑问,非关税壁垒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的非关税壁垒将不断出现。为了应对国外非关税壁垒的影响,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应以应对非关税壁垒为契机,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水平。一是加强技术研发,特别是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配方、新方法,推出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产品结构向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第二,通过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程度,将中间产品生产成成品,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还可以避免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单打独斗的营销模式已不适合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产品市场竞争。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可以帮助生产商协调出口价格,从而减少产品在中国的竞争和自相残杀。他们还可以在对外宣传、谈判、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承担大量的产前产后工作。此外,通过跟踪国外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变化趋势,企业可以及时掌握国外市场的贸易壁垒信息。

(三)加快制定和完善技术标签和法规。

为应对技术壁垒,我国急需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一是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体系,根据世贸组织有关协议,大力推进原产地标记认证制度,积极实施ISO19000、ISO14000标记和SA8000标准认证,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二是增加企业技术和标准化的法律意识,以适应国际贸易对技术标准的特殊要求。通过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可以及时掌握国际生产信息和生产技术水平,吸收先进成果,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产品竞争力。

(四)制定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市场多元化的策略是为了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分布上更加均衡,而不是急于冲向某一个市场。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应努力调整出口市场战略。我们要坚持“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出口份额过于集中的要适当分流”的原则,使我们的产品出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这样既可以防止部分产品出口过于集中,容易给别人下订单,从而限制中国的出口,又可以在发生贸易战的情况下,通过贸易分流将损失降到最低。

(五)建立非关税壁垒预警系统

1.政府要督促外贸企业系统收集各国(地区)有关进口、外商投资等外经贸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及时了解当地市场对某一商品采取的措施和政策,以及当地制定的各种标准和执行这些标准中遇到的问题。

2.选择可靠的国外产品代理商,他们不仅对当地市场了如指掌,还能充分掌握所在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消费者的最新需求。

3.应及时将信息传播到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确保在每一个非关税壁垒案例发生前都能提前获得信息,为及时调整出口策略、降低受非关税壁垒影响的概率、快速组织企业应对创造重要条件。

总之,目前来看,完全消除国与国之间的非关税壁垒是不可能的,非关税壁垒还会长期存在。为了国家经济和技术安全,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有效地保护我国的主导产业和幼稚产业,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灵活运用国际公约、规则和世贸组织规则,参照国际规范,建立自己的非关税壁垒保护体系,提高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竞争力。

-希望对你有用。。。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