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气象卫星的国际先进水平

2007年6月5438+10月65438+2月,当中国气象局成功获取风云二号2 D气象卫星的第一组图像时,专家评价中国风云气象卫星的研制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八颗气象卫星。目前正在运行的D卫星和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 * *,实现了在轨备份,使我国具备了双星组网的观测能力。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表示,将进一步提高气象卫星应用和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卫星应用和服务领域,努力享受卫星数据。

双星卫星的观测范围向西延伸了近20个经度,可以为奥运气象服务提供保障。

赤道上空,距离地球约36000公里,D星和C星俯瞰中国大地。据中国气象局专家介绍,D星投入运行后,将与C星一起形成对中国最大范围15分钟的连续观测,观测范围向西延伸近20个经度。双星组网观测不仅将进一步扩大观测区域,实现灾害性天气的短时高频监测,还将实现重点区域的三维成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D星将达到最佳状态,为奥运气象服务提供坚实保障。

填补气象数据空白,更早发现灾害天气。

我国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和北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专家表示,D-star的观测数据将填补西印度洋的数据空白,大大提高对夏季风的预测。在风云二号投入运行之前,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长期没有稳定的静态气象数据源。

D-Star投入运行后,未来天气系统的监测范围将扩大到非洲东部到红海,以便更早发现灾害性天气系统,提高预报时限。而双星卫星对我国的高频连续观测,可以有效监测和预警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强度变化。

风云家族日益壮大,将发射多颗气象卫星。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D于2006年2月8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覆盖整个亚洲大陆、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这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气象局建设,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研制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88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随着D星的成功发射,中国已经成功地将八颗气象卫星送入太空。其中包括四颗风云一号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和四颗风云二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杨军透露,未来几年,中国将陆续发射风云二号的E、F、G、H卫星。2008年前,发射第一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系列气象卫星也将在“十一五”期间进入型号工程。

卫星数据和产品惠及周边国家和世界。

中国气象局正在积极做好卫星数据和产品共享工作,建立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广播系统,与国家航天局一起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约国赠送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广播系统接收站,使风云气象卫星数据惠及区域各国。

目前,中国气象卫星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国际用户直接接收或使用中国风云气象卫星数据。世界气象组织主席Cirman博士高度评价了中国风云卫星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的重要贡献,以及其数据公开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