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问题的优势_努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江苏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和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就。——利用外资连续9年保持中国第一。截至2011年末,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500亿美元。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省利用外资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82亿美元,超过2005年前全省总和。

——外贸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跨越5个亿美元台阶,达到5397.6亿美元,年均增长26.8%,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二。更可喜的是,近年来,外贸结构加快优化。服务贸易占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8%,一般贸易增速快于加工贸易13.5个百分点。

——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全省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超过50%,对外投资占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投资总额的90%以上。截至2011年末,全省华侨投资已达86.9亿美元。

——服务外包成为开放型经济的新亮点。服务外包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短短五年,全省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6543.8+004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超过60亿美元,发展规模和势头全国领先。苏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增长、高度集中、竞争力强的地区。

——各类开发区建设领先全国。截至去年底,全省122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吸收了全省实际外资的3/4以上,创造了112的地区生产总值、2/3的工业增加值和3/4的外贸进出口,成为外商投资密集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快速崛起的新城区和经济发展高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大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鼓励江苏在科学发展等六个方面迈出新步伐,并特别强调要巩固和发展江苏开放型经济的特色和优势。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和变化。江苏作为发达地区,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必须不断适应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的新要求,准确认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大局,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主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引领作用,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突出企业、城市和人才“三个国际化”。注重调整出口结构和优化进口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引进来”,在更大步伐上“走出去”,提升开发区集约创新和社会服务功能“三个并重”,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稳步发展贸易规模,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建设外贸强省。

优化生产结构,提高竞争力。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要坚持“调高调优”的基本取向,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江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从根本上提升我省外贸出口竞争力。

二是搭建载体平台,打造贸易新优势。大力加强出口基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交易物流中心“三大载体”建设,推动产业集聚优势向出口竞争优势和进口促进优势转化。特别要着力培育一批国际大市场,建设一批国际展会,发展一批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内贸外贸互动发展、出口进口有机结合的载体。

三是培育壮大主体,推进企业国际化。实施“跨国公司培养计划”,着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知名品牌、自主渠道和较强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

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整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水平。

一方面,要在更高层次上“引进来”。目前,中国仍是外资的首选目标,江苏仍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第一,主动选择资本,增加合资合作。根据我省产业定位,积极选择资本,推进内外资企业合作,在鼓励合资合作中扩大溢出效应,打造具有地方竞争力的产业链。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合作,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基础和特点,引进和培育符合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我省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开展非绿色投资,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二是拓展领域,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发挥江苏先进的科教文化、生态环境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R&D、设计配套制造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引进软件、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引进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结构,提高比重。三是吸引人才,促进人才国际化。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大力引进我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同时,加大选派各类人才出国学习培训的力度,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本土人才的国际化素质。第四,软硬兼施,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环境。随着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开放和开放创新的加快,需要更好地营造服务业的开放环境、国际人才的创新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加强重点开放口岸、重大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取切实措施,营造公平透明的法制环境、规范的市场环境、开明开放的人文环境。

另一方面,要以更大的步伐“走出去”。第一,加快发展海外投资。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的难得机遇,完善境外投资促进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并购企业,收购营销网络和R&D机构,建立生产基地。当前尤其要加强对欧洲新能源、新材料、低碳环保、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二是加强海外航母建设。继续推进东浦寨西港特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两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推进省级境外产业集群认定工作,争取在欧美、澳洲等国家建立省级境外产业集群。推动我省特色商贸城市在海外建立商品城,实现海外供应链联盟集群式“走出去”。三是完善服务推广体系。创新管理体制,简化审批程序,加强信息服务,促进企业海外投资,服务企业海外发展。特别是针对企业境外投资“融资难”问题,探索设立江苏境外投资发展引导基金,建立健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投融资体系和资本运作平台。

过去,开发区是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未来要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江苏改革开放、转型升级的先行区。

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加强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使每个开发区形成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或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招商,积极吸引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龙头、基地、总部项目。抓住上海、苏南、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结合苏北开发区优势产业和发展潜力,主动承接优质产业项目。

打造一批创新园区。选择若干国家级开发区和具备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加强与国外R&D机构和国内R&D单位的合作,建设一批以孵化应用技术成果为目的的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为开发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重要支撑服务。

加速向新城区转型。对部分成熟的开发区,加强规划引导,推进与主城区对接,促进产业发展、商务服务、基础设施、社区建设的合理布局和配套衔接,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的国际化新城。

(作者是省发改委副巡视员)

责任编辑: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