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投资如何成功?

我刚刚参加了一个主题为“如何从M&A获得最大利益”的研讨会。这个讲座是由一家著名的英国投资银行举办的。会后几个基金交流了一下,有一点收获。无论对错,我只想分享。

我的企业具备被兼并的条件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转换角色,主动了解并购的动机。通常并购的动机是:1,对方需要你的客户;2.对方需要你的成长潜力;3.对方需要通过你实现全球化或者区域化战略;4.对方需要你的利润贡献;5.对方需要你成熟的技术或服务;6.对方需要你的专利或者知识产权;7.对方需要利用你,发挥并购后的协同优势;8.对方需要你的团队和经验;9.对方需要投资的财务回报。

完成一次主动并购的基本流程?

1.寻找M&A和寻找投资是一样的。首先要做一份商业计划书,明确介绍自己的企业。2.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从上面提到的九大M&A需求,以及目标企业的资金实力,勾勒出适合M&A的目标企业。经验值的一个数学模型是:选择200家目标企业进入研究范围,最终选择30家公司进行报价;3.主动向30个报价客户推荐自己的项目,并进行电话沟通。最后锁定10家公司进行正式谈判,最后剩下5家公司进行最终选择。整个过程中,从10公司最终洽谈到M&A交易签约,可能只需要三个月,但之前的目标筛选需要更多时间。

主动并购的常见错误?

1,自己操作,不委托有经验的投行,会因为在目标选择、商业计划书、谈判沟通、M&A协议办理等方面经验不足而导致失误。回顾很多案例,M&A的交易价格往往是收购方预期的40%,这是缺乏经验的表现。2.把直接竞争对手作为M&A的优先,会大大增加M&A失败的比例,而直接竞争对手往往无法在产品、市场、人力上形成协同效应。九个M&A因子中,只有一个因子被占用,M&A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3.不要被表面的热情误导,融资其实也一样。往往热情的背后,是残酷的讨价还价和冰冷的条款。有态度的谈可行性,你会损失惨重,你会一直保持若干竞争格局。这是成功的法宝。记住:最合适的M&A人往往不找M&A对象,这样才有可能引导投资动机,赢得多个投资人的青睐。

以上三点是我参加会议后的一些感受。我可能没有还原全部内容,但希望能给“积极寻求并购的企业”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写到这里,翻出我之前写的一份商业计划书的10 ppt再次分享给大家。虽然是两年前的笔记,但我相信还是通用的:

第1页:一句话的项目总结作为标题。

用一句话概括这个项目,一定要表达“你能给人们的工作或生活方式带来哪些改变?”或者“你给一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我用“改变”这个词,而不是“改善或提高”,因为只有带来“改变”的新服务,才会有真正的新市场,才会有更明确的投资和并购价值。

第2页:对应行业市场的关键问题及其带来的市场机会。

这个页面反映了创业团队的市场眼光。你是否只能看到部分细分,或者它的结构是否足以看到一个市场中的差距和机会?这种能力差距不是靠补课学到的。这也是投资人考察创业者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一个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对商业模式进行2-3次重大调整是很正常的。在市场的变化中,失去市场机会,让竞争对手成长,是最可怕的事情。所以要求团队在市场分析上有远见和深度。建议大家花时间认真研究一下这一页,否则“短视”难以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