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的代表性成就

1992参加工作以来,正式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4部,普法专著2部,教材、杂志、论文6部。主持2008年司法部法治理论1重点项目(宗教活动法治化研究)和北京市培养优秀人才1资助项目(北京市地方立法民主化与科学化研究:以实证分析和成本效益评估为重点)。主持两项国际横向交流项目(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法律意识调查、邯郸市电子政务与信息法制研究)、2005年国家社科项目1(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法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委托的1科研项目(法学研究与东亚法治初探)。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青年科研项目1(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青年科研项目1(项目体系与法经济学案例教学),完成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5项。在《新华文摘》、《中国法学》、《法律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法学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选编论文10余篇。《法经济学范式》(个人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法律与经济推理:寻求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个人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的回应》(个人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法律的成本收益分析》(个人专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朝阳法学评论》第一期(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4月。

《法律经济学应用研究论文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10。

《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范例论文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其中收录了我的文章《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论法律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

《美国法学经典论文选编:基于最高引用率》(编辑),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

《美国法律思想经典》(编辑),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公平与福利》,路易斯·卡普洛、史蒂文·泽维尔著,冯玉军、涂永乾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0页。

《发展过程中的国家与法律》,梅安·塞德曼、罗伯特·塞德曼译/冯玉军、于飞/,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

《银行法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1。

《证券法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65438+2月版。

《保险法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2月,65438。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概念、体系和结构》,60万字,副主编,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09年2月。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前沿研究论文集》(副主编),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05年8月。

谈明清九大疑案(个人专著),黄山书店,2009年,1版。

衙门里的这些事——法律大讲堂(个人专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65438+2月版。1.单双号限行与公民社会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法学家》2008年第5期。

2.《中国城市房屋报废法解析》(日文),《山梨大学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2008年7月出版),西村次郎、热里勒译。

3.《法律全球化与东亚法治建设的可能途径》,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编《亚洲研究》(2007),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4.“中国法律与发展经验”国际研讨会综述,《河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5.“中国经验体现中国特色改革发展研讨会综述”,《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6月30日07版。

6.《西法东渐与学术自觉:中国法律移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与法律史”,2008年第9期。

7.《保障人民表达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发表于《青年记者》2008年3月。

8.《论东亚一般法的建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9.《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文化与法律秩序》,《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

10.“让人家说话,天塌不下来——表达权解析”,《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6月5438+10月30日。

11.《中国城市房屋拆迁与物权法的完善》,《学术研究》2008年第2期。

12.“公平还是福利?这是个问题”,发表于《西方法学评论》2008年第1期。

13.《如何走出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新华文摘,2007年第19期(10.5)。

14.“权利、权利和利益的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的法经济学分析”,3万字,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

15.《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日报,2007-10-21。

16.《借鉴国际法律文明成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表于《光明日报》第九版(65438+2007年2月17),15000字。

17.“如何走出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光明日报》,2007年5月26日。

18.“当代美国法律思想研究谱系”,《法学家》,2007年第6期。

19.“历史”的虚幻与超越——“法治”的历史解读及其对亚洲的启示,载《中美法律评论》2007年第2期。

20.“政府信息公开还存在几个盲点”,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报》,2007年6月4日,B4版,2000字。

21.“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初探”,《法律论坛》,2007年第4期。

22.“法律发展理论的论证与运用”,载《中国法律文献》2006年第2辑。

23.“论体育法与人权保护”,载《华侨大学法学论文集》2006年第1期。

24.“论全球化理论的研究语境”,《法学家》,2005年第2期(总第89期)。

25.《法经济学范式的知识基础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6.《论体育法与人权保障》,《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7.《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收录于《人大经济法》,2005+0438+0。

28.“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6月5438+10月5日。

29.《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成人高等教育学报》2005年第1期。

30.“权利、权利与利益的博弈——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法经济学分析”,《洪范法学评论》,2005年第3期。

3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法学理论2005》,编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精品与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2.“法经济学的范式研究与理论阐释”,《法律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33.“法律与实现全球化的途径”,《求是学刊》2004年第1期。

34.“知识产权的主权与全球化”,弗瑞德·h·凯特/冯玉军译,/校译,载朱·主编《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

35.“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综述,收朱主编《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

36.《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2004年收录于《NPC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与法律史》。

37.《法律经济学研究理论述评》,吕京生主编,《法学理论前沿》,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

38.“‘法治’的历史解读及其对现实的启示”,《法学家》,2003年第4期(总第79期)。

39.“法律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论争及其超越”,《云南大学法学版》(季刊),2003年第1期。收录于《NPC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与法制史》,2003年7月。

40.“世界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历史回顾”,《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春季号(总第5期)。

41.“法律情怀的终生追求”,《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4期(总第79期)。

42.《法律与全球化的一般理论述评》,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

“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综述,《法学家》,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2003年4月被收入《NPC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与法制史》。

43.《法律的交易成本分析》,《法律与社会发展》第6期,2001。它被收录在《NPC报刊复印资料与新兴学科》2002年第4期。

44.《论法律市场》,《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45.“法律与全球化的一般理论述评”,载于《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文集(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46.《世界法律理论史研究》,《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47.《爱国守法》,2001 12.25光明日报(理论版)。

48.《法律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2001。

49.《合同法的交易成本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5期,2001。

50.后现代法学理论述评,《现代法学》第2期,2001。

51.“西部开发的法学研究领域”,《发展》,第12期,2001。

52.《法制改革与法治进程的成本收益分析》,原载于《天府新论》2000年第2期,2001收录于《人大报刊抄料新思路》第3期。

53.《论法律平衡》,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4月。

54.《法律与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甘肃理论杂志,2000年第3期。

55.《合同法的经济视角》,《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56.《论法律对西部经济发展的促进》,《法学家》1999,第3期..

57.《物权法的经济视角》,《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第4期,1999。

58.《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经济分析》,《甘肃社会科学》第2期,1999。

59.《论法经济学》,原载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1999,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第4期,1999。

60.《法律的成本收益分析导论》,《甘肃社会科学》第5期,1999。

61.《论西部法律文化与区域法制建设》,《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第1,0999期。

62.《中国西部法律文化的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第1999期,第1期。

63.《论经济法的法益实现》原载于《兰州大学学报》第1期,后被收录于《人大经济法》第4期,1998。

64.《论经济法的法律成本功能及其消减策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1998。

65.《中国西部社会法律意识的变迁与特点》,原载《现代法学》第5期,1998,收录于文科学术期刊第1999期文摘。

66.《西方法律文化的地理特征》,发展1998号。11.

67.“兰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的经济学分析”,《发展》,第8期,1998。

68.《中央法与地方法的经济分析》,《发展》第7期,1998。

69.“‘严打’的经济学分析”,《兰州大学学报》,第4期,1997。

70.“融资租赁的经济法律分析”,《发展》1997,第7期..

71.《论经济立法与节约交易费用的关系》,《科学、经济与社会》第3期,1997。

72.《论经济立法中的交易费用规律》,《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第3期,1997。

73.“经济法的效益功能分析”,《兰州学术期刊》,第6期,1997。

74.《当前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初探》,发展1997,第3期..

75.《中国急需建立有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发展1997,第9期。

76.“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与法律效益观的确立”,《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第2期,1997。

77.“对典当业的法律思考”,《发展》,第7期,1996,收录于《NPC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1996.7。

78.《法律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兰州学术期刊》第3期,1996。

79.《论经济立法的好处》,《法律与社会》第6期,1995。

80.《抗日战争时期中、美、日关系述评》,载《奇迹、壮举、丰功伟绩》,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81.《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特征分析》,载《挑战、机遇与改革》,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马长山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共三章。

朱,主编:《法理学(十一五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共两章。

陆主编《西方法律思想探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其中一章。

徐孟洲主编:《实用法律基础》前三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并担任电视播音。

参加全国高校“两课”示范教材《法律基础》(专科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3章。

《法律硕士考试法理学试题解答》汇编,曾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2003年11。

《法律硕士考试法理学讲义》汇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11,曾主编。

史天杰主编《大学用马列主义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版。

论文“法律与全球化的一般理论述评”和“知识产权的主权与全球化”(译文)发表在朱主编的《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上,并由法律出版社于2003年6月5日至10月38日出版。

《现代法治的价值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最佳结合》(冯玉军、孙国华)一文发表于曹建明主编的《公正与效率的法理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4月。

论文《西部法律文化的培育》载于王等编《中国西部大开发与法制建设》,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10版。

论文“论西部大开发的法律推进”,载《宏观经济法律制度汇编》(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编),2001 1。

论文《抗日战争时期中、美、日关系述评》,载《奇迹、壮举、丰功伟绩》,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论文“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征分析”,载《挑战、机遇与改革》,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