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人才认定标准?

1.引进到市直事业单位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五年内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的住房补贴和每人每月2000元的人才补贴。鼓励用人单位对引进的急需人才给予适当补贴;2.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按每人5至65438+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对引进的急需人才给予适当补贴。企业用于人才引进的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可按规定纳入成本核算。

宜昌市人才分类标准是指宜昌市政府制定的对符合条件的人才进行分类的标准。根据标准,宜昌市认定的人才分为特级人才、一级人才、二级人才、三级人才四个等级。

宜昌市人才分类标准是宜昌市政府为了引进和选拔各类人才而制定的申请标准。本标准于2065438+2009年2月正式发布。根据宜昌市人才工作标准,合格人才分为特级人才、一级人才、二级人才、三级人才四个等级。具体评价标准包括:人才数量、学术水平、成果与产出、社会影响、团队建设、创新创业、管理绩效等。

宜昌对不同层次的人才有哪些优惠政策?根据《宜昌市人才住房暂行办法》,超级人才、一类人才、二类人才、三类人才可享受住房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不同优惠政策。

宜昌市人才分类标准是对符合条件的人才进行分类的标准。根据标准,超级人才分为一级人才、二级人才、三级人才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和优惠政策。

宜昌2022人才引进政策(宜昌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吸引渠道:

建立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每年发布统一的岗位需求目录,用人单位按规定程序自主吸引高层次急需人才。

介绍标准:

对引进到市直事业单位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五年内,每人每年发放2万元住房津贴,每人每月发放2000元人才津贴。

引进到城市企业的高层次人才;

1,按每人5万至65438+万元的标准奖励。

2.企业用于人才引进的补助资金和科研启动资金,可按规定纳入成本核算。

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1.优先获得本市人才公寓的租赁和使用权。

2.高校毕业生毕业后2年内符合创业、租房等相关条件的,按照博士540元、本科480元给予每月租房补贴,最长36个月。

其他:

1.支持全市卫生、高校、科研院所等公益性二类事业单位和企业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和项目工资。

2.鼓励县市将基层卫生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引进范围,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引进力度。

关于2022年宜昌高新区(保税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公告

根据《宜昌市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暂行办法》(宜人社发〔2022〕16号),结合宜昌高新区(自贸区)管委会所属事业单位编制,对2022年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进行规划,现公告如下:

一、引进岗位和数量

此次引进3名急需紧缺人才,涉及2个岗位。职位介绍具体人数及要求见2022年宜昌高新区(保税区)管委会职位一览表(附件1)。

二、基本资质

(1)基本条件

1.具有中国人民的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律;

3.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4.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5.工作能力及具体岗位所需的其他资格条件(详见附件1)。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不予受理:

1.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的人员和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

2.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

3.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尚在禁入期的人员;

4.现役军人;

5.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也不能用取得的低一级学历、学位报考);

6.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条例》应当实行回避制度的人员;

7.宜昌市有内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8.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

第三,介绍程序

(一)发布公告。引进公告刊登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门户网站()。

(二)报名和资格审查

1.报名时间。165438+2022年10月22日至65438+2月2日18:00。

2.报名方式。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符合条件的人员,填写《宜昌高新区(保税区)管委会急需人才引进登记表》(详见附件2;以下简称《报名表》),以及报名表、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留学回国人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证明)、工作经历证明(劳动合同及单位出具的到相应岗位工作的证明,相关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65438+2022年10月31)、资格证书、 扫描一寸近期彩色免冠报名照片及电子版命名为“姓名+身份证号后4位+应聘职位”发送至YCGXRC @ 163.com报名所需的所有资料必须在报名截止时间前提交,以导入单位确认收到报名资料的邮件为准。 如果没有收到确认邮件,请及时联系工作人员,逾期不受理。

3.资格审查。报考人员由引进单位严格按照引进公告规定的报名条件和岗位相关要求进行资格审查。确认符合报名条件的邮件,及时告知不符合报名条件的电话或邮件。

4.发放准考证。笔试或面试时间确定后,将及时发布笔试或面试公告。笔试准考证和面试准考证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考生报名时使用的邮箱。请自行下载并打印。

5.注册说明。申请人应认真阅读引进公告和申请承诺,提交的材料和信息必须真实、准确、有效。提供虚假材料和信息的,任何环节一经查实,取消引进资格。报考人员须保持报名表所填通讯方式畅通,随时关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门户网站上的最新公告。

(3)考试安排。在落实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启动。笔试或面试命题及遴选面试人员按有关规定执行。

1.考试方法。本次人才引进原则上只进行面试,通过资格审查者方可参加考试。引进计划人数与合格人数之比达到或超过1:10的,在面试前增加笔试。笔试和面试都设置了最低合格分数线,达到最低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可以进入下一环节。

2.笔试。笔试内容主要包括公共事务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相关专业知识、公文写作等。笔试满分100,笔试成绩会及时公布。考生须携带纸质版笔试准考证和二代身份证原件。缺一证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到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

3.面试。

(1)进行笔试的岗位,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照1:5的计划吸引人才岗位数比例,确定并及时公布面试人员名单;直接面试的职位没有最低开考比例。

(2)面试采取结构化方式进行;面试时间和地点详见公告和面试准考证。考生须持纸质版面试准考证和二代身份证原件。缺一证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面试成绩100,面试成绩当场公布。

4.综合得分计算。有笔试的,按照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的权重计算考生综合成绩。如果只有面试,面试成绩是综合的。笔试和面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综合成绩及时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门户网站公布。确定入围体检对象时,如有综合成绩相同的考生,有笔试的,按考生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确定;没有笔试的,组织加试。

(4)身体检查和调查

1.体检。根据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照计划引进人才职位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对象,并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门户网站公布。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在宜昌市指定医院进行,费用自理。未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如有放弃或体检不合格的考生,可依次顶替进行体检。

2.检查。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工作实绩、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岗位匹配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情况。考察期间,我们还会对考生的报名资格进行审核。发现影响引进的情况经查证属实的,取消引进资格。考察不合格的,可依次替换考生进行体检和考察。

(5)宣传和就业

1.宣传。经区党工委研究,确定拟引进人员名单并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

2.就业。公示期满后,如未发现影响聘用的问题,拟聘用人员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事业单位招聘聘用手续。拟引进人员为在职人员的,在办理相应入职手续前,负责与原工作单位办理劳动终止(聘用)手续。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一时难以核实的,暂缓出台备案,待查清后再决定是否出台备案。公示中反映影响引进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不予引进备案;引进人员无正当理由在接到录用通知后20天内未报到的,取消引进资格。以上两种情况,进口单位可根据需要补足。对新引进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按有关规定执行。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者,办理转正手续,并按有关政策规定发放工资。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四、防疫要求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请考生随时关注各省市最新疫情防控信息。具体疫情防控要求将根据上级政策动态调整,以笔试或面试前公告为准。

动词 (verb的缩写)其他人

1.对违反介绍纪律的考生和工作人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行为处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5号)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宜昌人才引进政策:

入选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最高可获得654.38+00万元的综合资助,项目最高可获得654.38+00亿元的股权投资。对顶尖人才采取滚动资助的方式,顶尖人才不封顶。

金融、创投领军人才直接服务城市发展的,按年度融资总额的1‰给予奖励,最高1万元。

高技能领军人才最高奖励30万元,三年内每月发放2000元生活补贴。

教育、医药、文化、文学、旅游等行业领军人才,对引进单位各奖励30-80万元。

科研人才、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等新动能人才,每人最高奖励20万元。

对灵活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工作期间给予最高30万元的生活补贴,免费入住三峡国际人才城人才公寓。

成立屈原文化国际研究院,通过“一事一议”引进人才。

与宜昌文院签约的著名艺术家,给予每人最高30万元的资助。

企事业单位(含境内企事业单位)对新引进的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三年内发放1.5-30万元生活补贴,紧缺急需人才可一次性发放到位。加上首付补贴1000元,医生最高可达40万元。

毕业5年内的硕士研究生或本科(专科)学生在企业就业、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3年内每月发放1000元和500元的生活补贴。

成立宜昌创新人才学院,为企业和R&D事业单位引进科研人才和新动能人才,除了给予重奖外,还统一“给身份”,实施创新人才专项事业编制。

法律依据:

《宜昌市人才工作标准》第五条是指学术水平高、成果突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能引领学科发展的专家、学者、高端技术人才和其他领域的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