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规划的振兴目标

通过10至15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比较完善、产业结构合理、城乡发展相对协调、资源型城市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安全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基地、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

“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服务业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辽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和区域性大气污染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改善,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贫困人口持续减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形成以沿海、沿边和大城市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保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大幅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方框1:东北地区“十一五”期间主要规划指标:2005年年均增长(%)归因经济增长人均GDP(元)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15318

8614 21889

9450 7.4

1.9预期

第三产业在预期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城市化率(%)

36

1.3

52 41

48

2

55 [3]

[12]

[0.7]

[3]预期

希望

希望

预计单位面积资源环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耕地(万公顷)

主要污染物减排(%)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森林覆盖率(%) 2548

51.9

34 2553

& gt60

38 [20]

[30]

[0.2]

[10]

[8.1]

[4]约束性

绑定字符

绑定字符

绑定字符

绑定字符

社会发展受限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国民教育平均年限(年)

2550

9 & lt五

3270

& gt80

10 [0.8]

5.1

[65438+

绑定字符

绑定字符

预期注:[]中的数据是5年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