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最主要的创新是什么?
根据产品创新决定工艺创新但又受制于工艺环境的规律,从创新活动的来源和时序出发,工艺创新分为三个层次:
(1)流程预创新源于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来产品型号开发所必需的关键技术;二是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必须发展的技术(如CAD、CAPP、FMS、CMS)等等;第三,提高产品技术水平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其创新源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旨在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服务于未来的产品创新。
(2)来自产品创新的实时流程创新。即产品开发阶段的工艺创新,源于当前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技术瓶颈,主要服务于正在开发的产品。这个阶段的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利用现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
(3)规模经济带来的批量工艺创新。即量产阶段的工艺创新,其创新源是规模经济,目的是使试制产品达到量产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其实质是科技成果的工程化。
2.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重视产品创新而忽视技术创新的倾向和行为不仅在中国普遍存在,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这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相联系的现象。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尽快进入市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必须首先投入资源进行产品创新,尤其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但是,过于注重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首先,产品的上市周期缩短了。很多新产品上市后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因为质量、性能、价格等问题被淘汰,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不断更换产品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其次,主要负面影响是产品质量下降,能耗物耗高,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忽视技术创新,一旦一些进口商品被进口替代,即国产化后,质量明显下降,产品竞争力降低,部分迅速退出市场。因此,技术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尤为重要。
2.1工艺创新是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工艺水平不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着企业生产的物耗、能耗和效率。换句话说,企业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资源的转化效率,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虽然通过加强管理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这种可能性是有限的。一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大致范围。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2.2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和互动关系。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更好地促进产品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实现产品创新效益。另一方面,如果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就会因为生产技术的瓶颈而导致产品创新失败,或者因为效益差而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比如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中国的上游基础研究可能只落后国际3 ~ 5年,在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等一些领域还处于先进水平,但下游技术水平至少是15年。据悉,上游的研究成果很少转化为生物技术产品,两者之比不到0.5%。因此,工艺创新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2.3技术创新可以延长创新型企业的领先时间。新产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开辟了新的市场,企业获得高回报。另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模仿者。企业一般用专利来抵御这种快速的进攻,但是专利的保护是费时的。专利到期后,产品在市场上不再具有垄断性。同时,一些专利技术商业化(如新药研发)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专利在新产品生命周期开始时就已经失效。然而,技术创新可以提供长期的保护。因为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工艺流程更复杂,生产效率更高,模仿者短时间内无法达到。客观上存在模仿的时滞,制造技术的扩散速度比产品技术慢。
3.推进技术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企业与国外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将在更广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周边地区的国内企业,而是国外或地区的大量现代化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树立和强化工艺创新意识,充分认识到工艺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和加强企业的工艺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工艺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有限工艺创新资金的利用率。建立有效的人才和激励机制。此外,在推进工艺创新的过程中,以下几点也值得关注。
3.1保持工艺创新的连续性与产品创新相比,工艺创新通常不是通过一些重大的跨越步骤和突破来完成的,而是通过稳定、持续、渐进的创新来完成的。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有时可能会采取一些重大步骤,如采用新的生产系统或改进组织的信息处理系统。但一般来说,企业长期成功的技术创新来自于持续的、渐进的变革。如果企业在流程创新的过程中缺乏连续性和长远眼光,最终会导致企业所采用的流程与企业的具体环境脱节,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效率。
3.2注意区分工艺创新中的要素和与工艺创新相关的要素:结构要素和基本要素。结构要素包括一些具体的技术要素:生产设施的数量、位置、规模和质量;生产设备的类型和生产能力;生产技术的基本组织形式;水、电、排污设施等生产配套服务的状况;外部供应和分配网络的状态。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生产控制系统;质量管理体系;生产流程管理系统。同时,基本要素还包括人力资源、生产人员的素质、年龄和经验;生产任务的组织;不同职能部门的合作倾向;企业的沟通模式和整体控制管理模式。最后,基本要素还包括文化因素,如生产部门员工普遍认可的价值观、传统行为模式等。与前者相比,基本要素略显抽象,但对工艺创新也有很大影响。把握这些要素对实施工艺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3重视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新的技术和方法受到专利的保护,而解决“瓶颈”问题的特殊方法可以受到技术秘密的保护。这种将技术创新成果固定为知识产权资产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将成果从隐性知识状态转化为显性知识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形成排他性占有,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将人力资源中的个人知识资本转化为企业知识资本,促进企业更有效地控制和利用知识资本,减少人才流动造成的知识资本损失。
3.4加强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的结合技术创新的结合是浙江大学徐庆瑞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许多实例表明,单纯的产品创新无法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必须依靠工艺创新,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的工艺基础。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交替发展。这种交替转换模式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的演变之间的依赖和相互作用。因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它们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5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加强工艺创新管理。当企业只着眼于短期的流程应用,缺乏对未来流程模型的准备时,就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开发先进的流程系统,但最终无法融入企业原有的生产系统。当工艺创新缺乏统一规划时,企业的产品就会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而由于这种不稳定性,企业最终可能会失去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因此,工艺创新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