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携手互联网的经济意义
在全国几十万个行政村中,具有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的不在少数,但能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淘宝村”的农村却不在少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网商领袖的存在。这些领导人在启发和促进网上商业团体的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善于学习,敢于尝试新事物,乐于分享,能起到先富起来再富起来的作用。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网商领袖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麻烦和问题。
缺技术,缺人才,同质化竞争压力大。
淘宝上“山里王农家店”店主、山西临县农民网商王谈到了目前的困难和需求,呼吁缺技术缺人才,尤其是懂网店运营的人才。“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山西很难形成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聚集。我现在相当于一个全能人才。我要出去买农产品,还要维护网店,搞网络营销。几乎每件事我都得自己做。如果能雇一个专门的人来帮我做网络营销和管理,我就可以解放出来,专门做市场开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向东认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人才短缺是制约“三农”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民和企业家自身要有人才意识,政府也要努力改善当地的人才环境。就农民网商而言,要突破传统农村家族企业的束缚,将家族企业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吸引和留住人才是关键。
被称为“沙集网商三剑客”之一的孙翰,是江苏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第一个开网店的年轻人。他认为,目前农村电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网商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由于开发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抗市场风险能力很弱。
阿里研究中心资深专家张瑞东表示,淘宝村之所以能迅速成长起来,在全国各地异军突起,重要原因是相互模仿,快速的细胞裂变复制。很多网店没有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图片主要是抄袭别人,产品主要是获取,自身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同质化竞争必然导致价格战,恶性价格战必然影响产品质量,进而威胁产品在本地区的网络口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研究员秦忠春表示,推动农村电商转型升级,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要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产业,向高端延伸,合理分工,避免恶性竞争;最重要的是诚信,长期的品牌经营,将文化内涵嵌入行业。
空间小,缺乏组织,标准化和集约化程度低
在浙江省缙云县北村,全村淘宝卖家超过100人,其中不乏皇冠级卖家和天猫商家。卖家一般都是把客厅当办公室,备用卧室当仓库,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些大卖家租用村里的闲置房屋作为仓库。因为他们分散,所以出现了一个网商在村里租多个仓库的情况,不利于管理和发货。
阿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陈亮表示,空间约束是农民网商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淘宝村网商的快速增长,对办公室和仓库的需求也迅速扩大,但农村的生存空间有限,严重制约了网商的发展。同时,大型网商需要扩大经营,自建工厂,但由于农村土地政策的限制,通常很难实现。
王告诉记者,目前政府组织的培训交流会很少,即使有组织,也很少让这些个体小规模的网商参加。“去年我联合几个刚起步的网商组织了一个电商俱乐部,想请一些行业专家来讲课。结果没人愿意掏钱。我准备退出这个组织。”
“农民网商的组织、协会覆盖不足,管理能力薄弱,服务体系集聚优势有待挖掘,成为触网农民反映最多的问题。”陈亮等专家表示,问题涉及的这些方面,也是网商发展中最能产生集聚和规模效应的方面。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系助理教授崔丽丽认为,满足触网农民的新需求需要政府、市场和协会的努力。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农民网商现有组织体系的作用,引导网商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其次,从农村商户的角度,注重以邻里示范、社会示范的方式解决自身电商运营面临的问题;第三,积极加入各种协会和组织,充分利用协会的资源和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群体创新。这样可以帮助商家提高自己的互联网应用知识和信息使用能力,帮助商家快速准确的筛选出可以相互交流合作的商家和社交网络。
融资困难,服务缺乏,需要跨越多重门槛。
“我们的网商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做大做强,而金融机构存在贷款难、金额小、周期短、流程复杂等问题。”浙江丽水的农民网商吕告诉记者,虽然一些地方成立了小型担保公司,但仍难以满足农民网商的发展需求。
针对陆提出的问题,多位专家表示,与传统农民不同,“农民网商”需要大量资金,仅靠自身积累难以满足需求。而农民网商的主要“资产”是生鲜农产品、网店、网上好评等。,而且现在的政策下很难做按揭贷款。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创新金融制度,尽快实施农民网商投融资服务试点,推广成功做法,为农民网商发展壮大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记者通过大量采访和调研了解到,除了比较成功的农民网商,绝大多数农民对互联网还相当陌生,城乡信息差距巨大。农村的一些远程教育系统大多处于“休眠”状态,真正使用的很少,农民从中受益的也很少。一些基层干部表示,政府主导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三农的边缘工作,有限的乡镇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上,信息服务流于形式。
另外,农民自身对互联网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农民还没有接触到互联网,更谈不上互联网可能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机遇。湖北恩施巴东县清泰坪镇白沙坪村村民田发平告诉记者,村里的农民对网购非常不信任,一直担心被骗。“因为他们没有互联网知识,更不清楚现在的互联网交易有没有相对稳定成熟的信用体系。如果有更多的农民能够理解和接受互联网,那么这个变量会给农村带来看得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