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努力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杨明:努力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大七年学习经历,方正公司10年职业生涯,然后“跳槽”到北大青鸟。用了四年的时间,让一个亏损的小公司成为年入2.5亿元以上的行业龙头企业。“换个岗位,就得从头开始。”北大青鸟APTECH公司总经理杨明一次次从零开始。“李汉生的思想对北大方正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包括对我的影响。”在谈到10年的最大收获时,杨明不止一次提到“空降”到北大方正公司的李汉生。虽然李在北大方正公司的经历以失败告终,但“带来了专业的理念。应该说我当时是花了很大力气才明白什么是职业精神的。”或许正因为如此,杨明的人生道路正朝着越来越专业的方向发展。在对他的几次采访中,无论是谈论成功还是复杂的心路历程,记者几乎感受不到他的激情、生成。

2001,65438+2,杨明被评为“2001年度APTECH印度全球唯一最佳职业经理人”(APTECH北京青鸟公司控股方为APTECH北京大学和APTECH印度)。

“越是不成熟的市场,越是充满商机。”这也是杨明从北大方正公司起步到北大青鸟APTECH公司的原因。

与公司一起成长。

在北大方正,从做技术人员到走管理之路,这个选择让杨明终生难忘。

正是在1993年3月,他离开了熟练的技术岗位,选择筹建北大方正电子公司武汉分公司。“当时我虽然坐在管理岗位上,但完全没有管理经验。好在武汉分公司刚成立。公司在一点点扩张,我的能力也在一点点提升。”杨明说:“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是幸运的。我有机会成为一家新的公司,让我的个人能力和企业同步成长。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机会。如果你一开始就管理一个大部门,你十有八九会失败。”

“北大方正20多家分公司中,武汉分公司在前5,累计投资回报率在前3。”

这期间,杨明经历了一个公司创业、发展、成熟的全过程。同时也为他以后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这期间,我对做大公司的架构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觉得当时IT企业盛行的人力资源架构是不合理的,是错误的。”

“企业要想更大规模、更合理的发展轨道上发展,不仅需要高端的领军技术人才,还需要大量具有基本功的实用型人才。”这是杨明在北大青鸟APTECH公司培训“软件蓝领”的初衷。

把一个项目变成一个产业

“放弃一些既得利益,从北大一个非常高层的位置上选择一个完全不为人知的东西,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杨明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与爱人马俊的不断支持是分不开的。

“如果你决定,我会支持你。本来,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条件好的话就更好了。如果条件不好,我还是会在一起的。”和杨明一样,北大教师马军对生活的要求也很简单。

“我们能把这个企业做到年收入五六个亿,这在当时是可以想象的。”回忆起刚来北大青鸟APTECH公司时的豪言壮语,杨明说,“这个目标还没实现,但看得见摸得着。今年公司业务收入约654.38+0.4亿元,系统收入(含加盟或授权培训机构)4.5亿-5亿元。如果我们公司这个业务达到5亿,那么整个系统的收入将超过100亿。另一方面,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这将是另一个挑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

把一个一年亏损几百万的项目做成赚几个亿,把一个10多人的团队扩大到200多人,把北大青鸟APTECH公司做成行业的领头羊,把IT培训教育做成中国的一个行业。杨明很有成就感。

“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收获是通过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体现了一个创业的梦想,证明了我做这个决定,迈出这一步,绝不是一个错误。”

“当初其实有更好的选择,但我的想法是,我的价值要体现在没人做过的事和没人想做的事上。”

正是因为多年对市场和行业的了解,以及管理经验的积累,他选择了IT培训教育方向。NIIT和APTECH在全球都是竞争对手,NIIT比北大青鸟公司的APTECH早三年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但到目前为止,NIIT在中国市场仍处于亏损状态。

这也是杨明当选“APTECH印度2001年度全球唯一最佳职业经理人”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2001年,他让北大青鸟的APTECH公司当年业绩增长了20%。

杨明的成功似乎并没有遭遇什么挫折,但在他看来,还是有一些“不成功的问题”。

“什么是失败,就是我对别人的影响力不够。”

他认为企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在方正10年之前,它经历了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北大青鸟APTECH公司再出发。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预见的。比如企业和那些加盟店存在的问题,要提前很好的避免和预防。

“我认为我在这个问题上不太成功。如果我更有说服力,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这个生意会发展得更好。不是我们所有的加盟商都能成功,虽然成功的比例还是很高的。我不认为这个系统有什么重要的缺陷,但我们的影响力还是有问题的。”

人才的实力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中国的软件产业一直是IT产业发展的“软肋”,巨大的软件人才缺口是这个“软肋”长期无法硬起来的症结所在。

5438年6月+2004年10月,《程序员》杂志公布了由业内读者投票选出的“影响中国软件发展的20人”。除了杨明,与北大APTECH公司关系密切的还有两个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谭浩强,软件学院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忠。

“从人才推动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社会已经接受了我们的理念,我非常重视这个由读者评选出来的奖项。”杨明告诉记者。

到2003年,全国大概有七八百家培训公司,认证培训有200多种。这么多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专家指出,供需失衡和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短缺日益严峻。中国太缺乏有规模、标准化、科学化的软件培训机构。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杨明邀请了两位软件行业的“大腕”加盟。

一个是谭浩强。著名软件公司金山公司总裁雷军曾说,“是谭浩强让程序员觉得写程序就是自己的生命。”在计算机基础教育领域,谭浩强的权威地位无人能及;另一个是陈中,32岁成为博士生导师。作为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他一直是软件学院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企业年年成功的保证。”杨明表示,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建立高效有序的团队非常重要。

目前,北大青鸟APTECH公司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和研究生学历的人数达到1/3以上。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团队,杨明才敢说“我们教育训练的规范化程度是70%”!对于学生来说,除了标准化的教材,其他的都是靠人来实现的,所以这个特性确实比一般产品的标准化更难。

谈及用人之道,杨明认为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和公司发展壮大之后,都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

“10人来了,总经理什么都冲在前面。那时候公司没有总经理的概念,你也不能把自己当成总经理。你必须做好每一件事,并起带头作用。”杨明深有感触地说,“等公司大了,部门健全了,就完全回到管理者的地位了。我们都受到公司制度的限制,包括我自己都不能越级指挥、越级汇报。越级指挥会造成人员闲置,越级汇报会对企业形成不良风气。”

“只有把一件事做得专业、做得彻底,才能生产出具有普适性的东西,可以很容易地移植到其他行业和领域。”杨明认为,这对于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尤为重要。他认为努力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关键是要有好的想法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