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礼仪名言【网络道德建设中的礼仪规范】

网络礼仪?它是通过电子媒介在计算机网络上体现的一种规定的社会行为和方式。它是在网络世界的交流中,以一定的、约定的程序和方式,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的过程和手段。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指在网上交流信息时被称赞的各种行为。网络交往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由于网络行为本身的特殊性,它也需要一种特殊的礼仪方式来表达,以体现传播者对网络行为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一,网络礼仪的特点

1.普遍性和可理解性

网络礼仪的一些规则是基于消除背景差异,达到人们普遍接受的认同的要求。它要求某种行为是统一的,看起来是可能的。严格?还是?琐碎?有些,但很有必要。网络礼仪是一种行为格式。就像语言格式一样。语法?保证它的可理解性,只有你遵守语法规则,人们才能理解你说的话。网络礼仪的可理解性也使其具有普遍性。作为网络行为的通用准则,适用于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

2.虚拟性和弱强制性

由于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网络礼仪是通过网络环境产生的,在形式上是虚拟的,人们在互联网上的礼仪需求呈现出一定的虚拟形式。从礼仪的一般特征来看,礼仪没有道德那么明显,网络礼仪由于网络行为主体和网络行为本身的特点,更具有自主性和自由性。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和便利性,以及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对隐私的尊重,在很多情况下,网络行为者即使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也无法被人所知。有时候,虽然网络礼仪是存在的,但网络行为者可以想办法绕过它,或者干脆忽略它。所以网络礼仪和规范在今天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些建议,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弱强制性。

二、网络礼仪与网络道德行为的关系

古人教弟子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从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比如端茶倒水扫地,来培养自己的礼仪。这说明礼仪教育是道德行为训练的开始。网络道德教育是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从网络礼仪规范入手,必须让受教育者了解和熟悉网络礼仪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网络礼仪规范可以随着网络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网络行为的具体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对于整个网络社会来说,具体的网络行为有哪些呢?文明?然后呢。不文明?标准,反映了符合网络伦理的原则。网络道德教育是一种普遍要求。在许多方面,它可能不涉及具体的网络行为,但它是整个网络礼仪规范的根本准则,是网络道德的基本形式。

第三,网络道德教育中网络礼仪的内化与外化

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网络道德行为。如果你的网络道德教育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那么这种教育就成了空洞而无意义的说教。因此,要把网络道德教育转化为网络上的道德行为,必须有一个从养成到养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完成必须也只能通过相应的网络礼仪来实现。

1.网络礼仪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体现

(1)网络礼仪有助于规范网络交流中的语言。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为人们交流和交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虚拟网络环境背后。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坐着;虽然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是的,但是生活在虚拟世界的人是真实的。网络礼仪有助于人们在网络交际中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形成良好的网络语言规范。可以说,网络礼仪也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

网络中不仅有各种聊天室,还有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可以与他人快速交流。在网络聊天中,我们应该本着真诚的原则,友好礼貌地加入或交谈,并尽量避免那些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如宗教、政治、种族等。网络礼仪还要求在网上聊天时要正确使用表情符号。

网络礼仪规范要求使用BBS时要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发帖、回帖时要杜绝辱骂、侮辱、践踏他人尊严的使用。

(2)网络礼仪有助于形成网络行为规范。网络礼仪要求人们在网络生活中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要试图在公共场合追溯自己的私生活或披露他人的一些尴尬历史。不在网上随意透露他人姓名,保护信息使用者的隐私。现在在网上?****?行为时有发生。****?一方面确实可以帮助有困难的人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当事人毫无顾忌的公布他人隐私而影响当事人的工作和生活。比如北京的一个女学生,就因为一句话遭遇了* * *和恶搞,严重伤害了她的身心健康。

网络礼仪要求信息生产者对社会正义和进步负责,尊重客观事实,不弄虚作假,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不提供虚假误导信息,遵守国家法律,等等。不要参加一些连载信息的活动,比如类似的频繁发生?把这个消息告诉10的朋友会得到什么好处?还是?不把消息传过去,过几天就倒霉了。不制造和传播电子垃圾是网络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

网络礼仪要求网民在使用网络文章或学术知识时避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引用时注明出处,不得私自传播,使用时注明?转载?,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网络娱乐行为中,要规范网络恶搞行为,以免侵犯或伤害他人的心灵。

近年来,网络犯罪越来越多。加强网络礼仪规范,可以提高人们的网络道德修养,预防网络犯罪,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比如有人敲密码,自觉形成回避的习惯,对各方来说都是一种明智愉快的合作,是网络礼仪的体现。

(3)网络礼仪有助于网络技术的标准化。?黑客?往往凭借其高超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操作技能,进入一些重要单位的服务器,或者随意更改程序,窥视机密,造成网络混乱,从中牟利。未经授权访问他人系统几乎是犯罪,网络礼仪要求用户杜绝实施网络犯罪、攻击单位或个人电脑系统、窃取他人ID和密码的想法。网络礼仪还要求网民不在网上制造和传播病毒,不使用流氓软件盗取他人账号,不猜测他人电脑密码私自登录他人电脑,等等。

2.网络道德教育中网络礼仪规范的内化。

(1)网络礼仪有助于形成网络态度的规范。网络礼仪的规范可以使网民正确认识和对待互联网。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我们首先应该对这种资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评价,然后做出一些选择,并有效地利用它,以避免沉迷于网络。比如上网前,首先要想好上网的目的和重点,有目的、合理地使用网络,避免上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节省时间,充分考虑和消化网络资源,真正做到为己所用。对于网上的信息,要善于辨别真伪,不能盲从。对于网络上经常出现的一些虚假新闻甚至违法内容,网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鉴别能力,不要轻信别人的话,更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网络用户在享受丰富网络资源的同时,应形成正确的网络态度,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和快乐。

(2)网络礼仪有助于形成网络情感规范。人类在网络交往过程中的情感交流称为虚拟情感。这种虚拟的情感是基于网络的。网络是一个无边界、无等级的虚拟世界。它在给人无尽资源的同时,也给人醉人、迷乱的狂喜。使用它的人只有明察秋毫,才能让它有用。网络环境是虚拟的,但情感是真实的。我们要正确利用网络中的各种情绪。网络礼仪在内容上要做到热情、谦逊、友善、真诚、尊重、包容、信任,这就要求我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不要欺骗他人,也要防止被他人欺骗。网络不仅迅速改变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网络可以疏远原本亲密的人,也可以让千里之外的陌生人萍水相逢。网络礼仪要求人们学会区分网络中的情绪和现实中的情绪,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3)网络礼仪有助于形成网络认知规范。所谓认知,是指主体赖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运作方式和能力。认知结构是由一系列认知项目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有组织的整体,它往往受到个体知识、经验、文化心理和社会情境的影响。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会直接影响他们在互联网上的行为。网络是一个全人类参与的环境。网络礼仪的规范有助于增强责任感。网络礼仪要求什么?不要偷看别人的电脑?,?网上行为不能伤害别人?,?你不应该尝试免费下载软件?,?你不应该用电脑欺骗别人?,等等。

网络礼仪是网民文明行为的标志和尺度。我们应该吸取这些年道德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汇聚社会各方面力量,探索和形成符合当代网络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的网络礼仪新范式,使网络礼仪更好地服务于网络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网络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