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部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公民权利保证书
(1)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们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是什么?)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民性是什么?(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国人民和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规定的中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是什么?)
根据宪法,中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是什么?(是什么?)
我国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5.中国宪法如何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宪法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什么中国的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为什么和如何)
(1)宪法确认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定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形式。
(4)宪法规定了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规定了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规定其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努力为人民服务,从而保证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实现。
6.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做什么呢(如何)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承担起国家主人的责任。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是什么?)
人权的本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的生存和发展。
2.中国在哪些方面尊重和保护人权?为什么说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什么)
(1)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宪法保护的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非常广泛。
(2)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具体权利,规定了侵犯权利的法律责任。
3.中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是哪些人?宪法保护的人权有哪些内容?(是什么?)
(1)在中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有中国公民,也有外国人。不仅要保护个人,还要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和政治权利,还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4.各级国家机关应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人权?(如何)
(1)立法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规定了侵犯权利的法律责任。(法律保障)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执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的原则。(执法保障)
(3)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司法保障)
(五)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知识和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在全民中形成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普法)
*中国人权的特点是普遍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第二,治国安邦的一般规律
国家机构的组织
1.宪法如何组织国家机构?宪法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怎么做)
★(1)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民主选举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2)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赋予其具体权力,规定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和工作方法,从而使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关依照宪法行使权力,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3)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方面有哪些?(是什么?)
(1)就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而言,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选举产生;
(2)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占据主导地位;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
(四)国家机关内部的决策和决定,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规范权力运行
1.我们的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为什么)
(1)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滥用,就会滋生腐败,造成无穷的危害。
(2)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4)总量: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谋利益。
★2.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如何)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要有法律依据,不能越权,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权力的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
(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必须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能懈怠、推诿。(法定义务必须是)
(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渠道和方式行使国家权力。任何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法无授权不可为)
(4)始终:行使国家权力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国家五大机关:权力机关?人大;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司法机关?人;检察机关?人(人民,人民统称司法机关);监督机关。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立法的价值取向:在立法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
这节课容易出错。
1.公民=人民+人民的敌人
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是错误的,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国家权力?人权
一个政治概念。是指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机器实现其意志、巩固其统治的支配性权力,通常称为公共权力。对应服从。
一个法律概念。是法律规范认可的法律资格,即法律关系的一方要求另一方作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与义务相对应。
第二个教训是确保宪法的实施
第一,坚持依宪治国
基本活动标准
1.宪法:(是什么)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包含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八条。
★2.为什么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概要)(为什么)
(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中国* * *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为什么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详细)
(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内容: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中国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体现了人民* * *的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宪法的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无法确立;如果无视宪法,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得到保障。
要求: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3)中国* * *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中国* * *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一)中国* * *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坚持法治首先要坚持宪法,坚持法治首先要依宪执政。
③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又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2)最高法律效力
1.宪法的地位:(它是什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概要)(为什么)
(1)从条文来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从法律效力来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法?(详细)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在内容上,宪法和其他法律有什么区别?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定。
(2)从法律效力来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根据宪法制定,不得违背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否则会因为违宪而无效。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严格。
制定和修改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严格有什么意义?
(1)一方面,它使宪法的内容有了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宪法的长治久安,使国家保持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①全面依宪治国,保证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宪法规定的具体实施。
③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扩展:宪法和其他法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差异:
(1)指定不同的内容。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宪法的具体化。
(2)法律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根据宪法制定,不得违背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4)法律地位不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连接:宪法和其他法律相辅相成,* * *共同构成我们的法律体系。宪法的实施需要通过各种法律制度来完成,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仅需要通过宪法来确认,还需要通过其他法律来实现。
第二,加强宪法监督
(一)监督权力的行使(他律——依靠制度)
1.为什么权力的行使要受到监督?(为什么)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
2.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如何)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必须建立和完善对公共权力行使的监督体系。在这个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体系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3.NPC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如何)
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责任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
★4.如何全面依法治国?(如何)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完善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强化宪法监督。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代表大会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地肩负起宪法监督的责任。
(二)要完善宪法解释的程序机制,推进违宪审查,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各种违宪行为必须受到追究和纠正。
(二)增强宪法意识(自律意识的实践)
1.为什么要强化宪法意识?(为什么)
(1)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民众的宪法意识。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都是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应该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和捍卫宪法。
★2.公民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如何)
(1)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而且要在了解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了解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做出贡献。
(2)认同宪法。中国宪法符合国情、现实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应该理解和认同宪法的价值,坚定对宪法的信念和尊重,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和要求,使宪法真正铭刻在我们心中,让宪法精神在我们心中生根开花。
(3)践行宪法。我们应该把宪法原则变成自觉的行为准则,并付诸实践。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学会运用宪法精神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 .坚决维护宪法权威,自觉抵制各种阻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4)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这节课容易出错。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这是不对的。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宪法的具体化。
2.强化宪法意识只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这是错误的,国家公职人员增强宪法意识尤为重要。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应该学习、认同、践行宪法。
初二政治复习方法
1.复习阶段除了看书还应该做什么?
复习有两个目标,一是巩固基础知识,二是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所以,光看书是不够的。在复习阶段,也要关注社会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多反思,有感悟就写随笔,这对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2.如何把握复习重点?
重要的知识点不代表复习的重点。每个人的复习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重要的知识点和自己的薄弱环节是复习的重点。
3.为什么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来复习?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热点会变,理论相对稳定。如果我们能用相对稳定的理论来分析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论。比如中国的银行利率有涨有跌,但教科书上只有央行有制定货币政策的功能。如果在回顾时结合当前的货币流通现实,就可以理解央行调整利率的原因,从而得出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客观现实的结论。